- 诗句
- 白云千载空悠悠
- 拼音
- bái yún qiān zǎi kōng yōu yōu
- 平仄
- 仄平平仄仄平平
- 韵脚
- 下平十一尤
- 上一句
- 黄鹤一去不复返
- 下一句
- 晴川历历汉阳树
「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意思,全诗译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白云千载空悠悠」出自:《黄鹤楼 / 登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白云千载空悠悠」作者: 崔颢
「白云千载空悠悠」辞典释义
◎ 白云的意思
⒈ 白色的云。
引《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
《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於帝乡。”
《史记·封禅书》:“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唐 苏颋 《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 河 汾。”
《文汇报》1983.10.12:“《蓬莱导游图》有幅照片,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嵌着 蓬莱阁 主要建筑,似仙山又似蜃楼。”⒉ 黄帝 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
引《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黄帝 云师云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唐 孙逖 《授裴敦复刑部尚书制》:“委之刑柄,俾践白云之师。”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胡武平 宿,贺 晏元献 转刑部侍郎启云:‘紫詔疏恩,白云登秩。’”⒊ 指《白云谣》。参见“白云謡”。
引唐 李白 《大猎赋》:“哂 穆王 之荒诞,歌《白云》之 西母。”
唐 白居易 《八骏图》诗:“《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景耀月 《远游》诗:“翠华芝盖入离镜,《黄竹》《白云》定古风。”⒋ 喻思亲。参见“白云篇”。
引《旧唐书·狄仁杰传》:“其亲在 河阳 别业, 仁杰 赴 并州,登 太行山,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开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云之思,惻然悽动。”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梁瑄 不归, 璟 每见东南白云即立望,惨然久之。”
清 黄遵宪 《感怀》诗:“下阻黄壚上九天,白云望断眼空悬。”⒌ 喻归隐。
引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唐 钱起 《蓝田溪与渔者宿》诗:“一论白云心,千里 沧州 趣。”
宋 张炎 《甘州》词:“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赠余君》诗:“三年卧白云,一醉抚流水。”⒍ 特指 陈抟。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陈摶,周世宗 常召见,赐号 白云先生。
引太平兴国 初,召赴闕, 太宗 赐御诗云:‘曾向前朝出 白云,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总把三峰乞与君。’”
⒎ 指 白云亭。参见“白云亭”。
◎ 千载的意思
⒈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
引《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空的意思
【午集下 • 穴】空·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3
【唐韻】【正韻】苦紅切【集韻】【韻會】枯公切,音崆。空虛也。【史記·天官書】赤帝行德天牢,謂之空。
又大也。【詩·小雅】在彼空谷。【傳】大也。又盡也。【爾雅·釋詁】空,盡也。【詩·小雅】杼柚其空。又太空,天也。又地名。【爾雅·釋地】北戴斗極爲空桐。【左傳·哀二十年】宋公遊于空澤。【註】空澤,宋地。【史記·殷本紀註】伊尹生于空桑。【前漢·地理志】京兆縣十二,其三曰船司空。【註】縣名。本主船之官,遂以爲縣。又【武帝紀】元鼎五年,行幸雍遂,踰隴登空同。【註】空同,山名。亦作崆峒。【山海經】白馬山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山,空桑之水出焉。【括地志】徵在生孔子空桑之地,今名空竇,在曲阜縣南二十里女陵山。【魏土地記】代城東北九十里有空侯城。又官名。【書·舜典】伯禹作司空。又【周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時地利。又拜名。【周禮·春官】大祝辨九拜,三曰空首。【疏】先以兩手拱地,乃頭至手,是爲空首也。又樂器名。【風俗通】箜篌,一名坎侯。或曰空侯,取其空中。【楚辭註】空桑,瑟名。又獄名。【禮·記疏】囹圄,魏曰司空。又姓。【廣韻】漢複姓有空桐空相二氏。又【集韻】【韻會】苦動切【正韻】康董切,音孔。穴也,竅也,竉也。通作孔。【周禮·冬官考工記】函人眡其鑽空。【史記·五帝紀】瞍使舜穿井,爲匿空旁出。【大宛傳】張騫鑿空。【註】西域本無道路,今鑿孔而通之也。【韓非子·喩世篇】空竅者,神明之戸牖也。【韻會小補】秦人呼土窟爲土空。又【集韻】【韻會】【正韻】苦貢切,音控。窮也。【詩·小雅】不宜空我師。【註】不宜使小人困窮民也。又缺也。【揚子·法言】酒誥之篇俄空焉。又虛也。【論語】回也其庶乎,屢空。【註】空猶虛中也。又叶枯江切。【徐幹·思室詩】良會無有期,中心摧且傷。不聊憂飧食,嗛嗛常饑空。又叶枯良切。【詩·小雅】小東大東,杼柚其空。糾糾葛屨,可以履霜。◎ 悠悠的意思
⒈ 思念貌;忧思貌。
引《诗·邶风·终风》:“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郑玄 笺:“言我思其如是,心悠悠然。”
《后汉书·章帝纪》:“中心悠悠,将何以寄?”
唐 乔知之 《定情篇》:“去时恩灼灼,去罢心悠悠。”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心绪悠悠,不明白这场迤逗。”⒉ 辽阔无际;遥远。
引《诗·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毛 传:“悠悠,远意。”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九:“世路廓悠悠, 杨朱 所以止。”
康有为 《除夕答从兄弟沛然秀才时将入京上书》诗:“鼎鼎百年言笑速,悠悠万里别离难。”⒊ 久长;久远。
引《楚辞·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唐 杜甫 《发秦州》诗:“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
唐 白居易 《长恨歌》:“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明 李东阳 《次钱与谦修撰韵》:“有口莫问天,天道长悠悠。”
韩北屏 《非洲夜会·非斯印象》:“我们可以从那里读到历史的章节,可以辨认出悠悠岁月的容貌。”⒋ 连绵不尽貌。
引晋 左思 《吴都赋》:“直衝涛而上瀨,常沛沛以悠悠。”
唐 温庭筠 《梦江南》词:“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暉脉脉水悠悠。”
清 许承钦 《回风矶》诗:“长年憎去楫,贾客怨回风,不分乾坤意,悠悠尽向东。”
朱德 《花溪》诗:“春风送暖百花开,流水悠悠曲折回。”⒌ 众多貌。
引《史记·孔子世家》:“桀溺 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
《后汉书·朱穆传》:“然而时俗或异,风化不敦,而尚相诽谤,谓之臧否。记短则兼折其长,贬恶则并伐其善。悠悠者皆是,其可称乎!”
李贤 注:“悠悠,多也。称,举也。”
晋 傅玄 《两仪诗》:“日月西流景东征,悠悠万物殊品名。”
唐 欧阳詹 《怀忠赋》:“欲悠悠而罔极,毒浩浩其无涯。”
宋 曾巩 《雪后》诗:“风光苒苒流双轂,人事悠悠寄一枰。”⒍ 世俗;一般。
引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二:“摆脱悠悠谈,请从余听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师友》:“僕以礼处足下,则足下长者,僕心未忍;欲以故人处足下,则虑悠悠之人,以僕为诡。”
明 何景明 《赠李献吉》诗之三:“悠悠行路子,谁为识其音。”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张羽军》:“大丈夫一日定交,则终身生死以之。彼须金而结者,悠悠世上人耳,非所望於公也。”⒎ 引申为庸俗,荒谬。
引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冷生》:“大笑成文,亦一快事,何至以此褫革,如此主司,寧非悠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然官宰悠悠,竖人毛髮,刀震震入木,何惜不略移牀上半尺许哉?”
何垠 注:“悠悠,繆悠也。”⒏ 指世俗之人,众人。
引《宋书·刘穆之传》:“﹝ 诸葛长民 ﹞乃屏人谓 穆之 曰:‘悠悠之言,皆云太尉与我不平。’”
宋 苏舜钦 《答和叔春日舟行》诗:“寄语悠悠莫疑我,五湖今作狎鸥翁。”⒐ 飘动貌。
引《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唐 武元衡 《长安叙怀寄崔十五》诗:“萧萧霓旌合仙仗,悠悠剑佩入炉烟。”
臧克家 《泪--悼念周总理》诗:“半旗悠悠,秋风漫吹。”⒑ 动荡;飘忽不定。
引《孔丛子·对魏王》:“今天下悠悠,士亡定处,有德则往,无德则去。”
唐 元稹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诗之一:“知得共君相见否,近来魂梦转悠悠。”
南唐 冯延巳 《鹊踏枝》词:“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第三折:“还只道沉沉的卧著床褥,谁知他悠悠的赴了冥途。”
周肖 《霞岛》第六章:“夜深了,乳白色的夜雾飘飘悠悠,漫上了座落在半坡的操场。”⒒ 游荡貌;懒散不尽心貌。
引唐 高适 《涟上送别王秀才》诗:“行矣当自爱,壮年莫悠悠。”
《朱子语类》卷六七:“某病后,自知日月已不多,故欲力勉。诸公不可悠悠!”
明 王廷相 《雅述上》:“机虽日发乎前,不过悠悠坐视而已,此国事所以日不可为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折狱》:“世之折狱者,非悠悠置之,则縲繫数千人而狼籍之耳。”⒓ 闲适貌。
引《梁书·张充传》:“若廼飞竿钓渚,濯足沧洲;独浪烟霞,高卧风月。悠悠琴酒,岫远谁来;灼灼文谈,空罢方寸。”
唐 高适 《封丘县》诗:“我本渔樵 孟诸 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金 麻革 《晚步张巩田间》诗:“悠悠独鸟穿云下,策策寒乌掠日飞。”
清 卓尔堪 《雨中过秋浦》诗:“岸花红寂寂,江鸟白悠悠。”⒔ 形容声音气息缓慢细长。
引唐 王维 《秋夜独坐》诗:“夜静羣动息,蟪蛄声悠悠。”
《水浒传》第八一回:“李师师 执盏擎杯,亲与 燕青 回酒谢唱,口儿里悠悠放出些妖嬈声嗽,来惹 燕青。”
《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安公子 此时已是魂飞魄散,背了过去,昏不知人,只剩得悠悠的一丝气儿在喉间流留。”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愫方 :(悠悠地)也许有一天我会离开。”⒕ 黝黑幽暗貌。悠,通“儵”。
引南朝 梁简文帝 《华阳陶先生墓志铭》:“鬱鬱方崖,悠悠洞天,三山白鹤,何时復旋。”
《西游记》第六一回:“只杀得星不光兮月不皎,一天寒雾黑悠悠。”
总述:诗句白云千载空悠悠出自《黄鹤楼 / 登黄鹤楼》。作者是南北朝诗人崔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