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津能充渴气充粮

诗句
津能充渴气充粮
拼音
 jīn néng chōng kě qì chōng liáng
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
下平七阳
上一句
遍地纷纷五彩霞
下一句
家住三清玉帝乡

「津能充渴气充粮」出自:《七言》

周行独力出群伦,默默昏昏亘古存。无象无形潜造化,
有门有户在乾坤。色非色际谁穷处,空不空中自得根。
此道非从它外得,千言万语谩评论。
通灵一颗正金丹,不在天涯地角安。讨论穷经深莫究,
登山临水杳无看。光明暗寄希夷顶,赫赤高居混沌端。
举世若能知所寓,超凡入圣弗为难。
落魄红尘四十春,无为无事信天真。生涯只在乾坤鼎,
活计惟凭日月轮。八卦气中潜至宝,五行光里隐元神。
桑田改变依然在,永作人间出世人。
独处乾坤万象中,从头历历运元功。纵横北斗心机大,
颠倒南辰胆气雄。鬼哭神号金鼎结,鸡飞犬化玉炉空。
如何俗士寻常觅,不达希夷不可穷。
谁信华池路最深,非遐非迩奥难寻。九年采炼如红玉,
一日圆成似紫金。得了永祛寒暑逼,服之应免死生侵。
劝君门外修身者,端念思惟此道心。
水府寻铅合火铅,黑红红黑又玄玄。气中生气肌肤换,
精里含精性命专。药返便为真道士,丹还本是圣胎仙。
出神入定虚华语,徒费功夫万万年。
九鼎烹煎九转砂,区分时节更无差。精神气血归三要,
南北东西共一家。天地变通飞白雪,阴阳和合产金花。
终期凤诏空中降,跨虎骑龙谒紫霞。
凭君子后午前看,一脉天津在脊端。金阙内藏玄谷子,
玉池中坐太和官。只将至妙三周火,炼出通灵九转丹。
直指几多求道者,行藏莫离虎龙滩。
返本还元道气平,虚非形质转分明。水中白雪微微结,
火里金莲渐渐生。圣汞论时非有体,真铅穷看亦无名。
吾今为报修行者,莫向烧金问至精。
安排鼎灶炼玄根,进退须明卯酉门。绕电奔云飞日月,
驱龙走虎出乾坤。一丸因与红颜驻,九转能烧白发痕。
此道幽微知者少,茫茫尘世与谁论。
醍醐一盏诗一篇,暮醉朝吟不记年。乾马屡来游九地,
坤牛时驾出三天。白龟窟里夫妻会,青凤巢中子母圆。
提挈灵童山上望,重重叠叠是金钱。
认得东西木与金,自然炉鼎虎龙吟。但随天地明消息,
方识阴阳有信音。左掌南辰攀鹤羽,右擎北极剖龟心。
神仙亲口留斯旨,何用区区向外寻。
一本天机深更深,徒言万劫与千金。三冬大热玄中火,
六月霜寒表外阴。金为浮来方见性,木因沈后始知心。
五行颠倒堪消息,返本还元在己寻。
虎将龙军气宇雄,佩符持甲去匆匆。铺排剑戟奔如电,
罗列旌旗疾似风。活捉三尸焚鬼窟,生禽六贼破魔宫。
河清海晏乾坤净,世世安居道德中。
我家勤种我家田,内有灵苗活万年。花似黄金苞不大,
子如白玉颗皆圆。栽培全赖中宫土,灌溉须凭上谷泉。
直候九年功满日,和根拔入大罗天。
寻常学道说黄芽,万水千山觅转差。有畛有园难下种,
无根无脚自开花。九三鼎内烹如酪,六一炉中结似霞。
不日成丹应换骨,飞升遥指玉皇家。
四六关头路坦平,行人到此不须惊。从教犊驾轰轰转,
尽使羊车轧轧鸣。渡海经河稀阻滞,上天入地绝欹倾。
功成直入长生殿,袖出神珠彻夜明。
九六相交道气和,河车昼夜迸金波。呼时一一关头转,
吸处重重脉上摩。电激离门光海岳,雷轰震户动婆娑。
思量此道真长远,学者多迷溺爱河。
金丹不是小金丹,阴鼎阳炉里面安。尽道东山寻汞易,
岂知西海觅铅难。玄珠窟里行非远,赤水滩头去便端。
认得灵竿真的路,何劳礼月步星坛。
古今机要甚分明,自是众生力量轻。尽向有中寻有质,
谁能无里见无形。真铅圣汞徒虚费,玉室金关不解扃。
本色丹瓢推倒后,却吞丸药待延龄。
浮名浮利两何堪,回首归山味转甘。举世算无心可契,
谁人更与道相参。寸犹未到甘谈尺,一尚难明强说三。
经卷葫芦并拄杖,依前担入旧江南。
本来无作亦无行,行着之时是妄情。老氏语中犹未决,
瞿昙言下更难明。灵竿有节通天去,至药无根得地生。
今日与君无吝惜,功成只此是蓬瀛。
解将火种种刀圭,火种刀圭世岂知。山上长男骑白马,
水边少女牧乌龟。无中出有还丹象,阴里生阳大道基。
颠倒五行凭匠手,不逢匠手莫施为。
三千馀法论修行,第一烧丹路最亲。须是坎男端的物,
取他离女自然珍。烹成不死砂中汞,结出长生水里银。
九转九还功若就,定将衰老返长春。
欲种长生不死根,再营阴魄及阳魂。先教玄母归离户,
后遣空王镇坎门。虎到甲边风浩浩,龙居庚内水温温。
迷途争与轻轻泄,此理须凭达者论。
闭目存神玉户观,时来火候递相传。云飞海面龙吞汞,
风击岩巅虎伏铅。一旦炼成身内宝,等闲探得道中玄。
刀圭饵了丹书降,跳出尘笼上九天。
千日功夫不暂闲,河车搬载上昆山。虎抽白汞安炉里,
龙发红铅向鼎间。仙府记名丹已熟,阴司除籍命应还。
彩云捧足归何处,直入三清谢圣颜。
解匹真阴与正阳,三年功满结成霜。神龟出入庚辛位,
丹凤翱翔甲乙方。九鼎先辉双瑞气,三元中换五毫光。
尘中若有同机者,共住烟霄不死乡。
修生一路就中难,迷者徒将万卷看。水火均平方是药,
阴阳差互不成丹。守雌勿失雄方住,在黑无亏白自乾。
认得此般真妙诀,何忧风雨妒衰残。
才吞一粒便安然,十二重楼九曲连。庚虎循环餐绛雪,
甲龙夭乔迸灵泉。三三上应三千日,九九中延九万年。
须得有缘方可授,未曾轻泄与人传。
谁知神水玉华池,中有长生性命基。运用须凭龙与虎,
抽添全藉坎兼离。晨昏点尽黄金粉,顷刻修成玉石脂。
斋戒饵之千日后,等闲轻举上云梯。
九天云净鹤飞轻,衔简翩翩别太清。身外红尘随意换,
炉中白石立时成。九苞凤向空中舞,五色云从足下生。
回首便归天上去,愿将甘雨救焦氓。
婴儿迤逦降瑶阶,手握玄珠直下来。半夜紫云披素质,
几回赤气掩桃腮。微微笑处机关转,拂拂行时户牖开。
此是吾家真一子,庸愚谁敢等闲猜。
水得天符下玉都,三千日里积功夫。祷祈天地开金鼎,
收拾阴阳锁玉壶。便觉凡躯能变化,深知妙道不虚图。
时来试问尘中叟,这个玄机世有无。
谁识寰中达者人,生平解法水中银。一条拄杖撑天地,
三尺昆吾斩鬼神。大醉醉来眠月洞,高吟吟去傲红尘。
自从悟里终身后,赢得蓬壶永劫春。
红炉迸溅炼金英,一点灵珠透室明。摆动乾坤知道力,
逃移生死见功程。逍遥四海留踪迹,归去三清立姓名。
直上五云云路稳,紫鸾朱凤自来迎。
时人若要学长生,先是枢机昼夜行。恍惚中间专志气,
虚无里面固元精。龙交虎战三周毕,兔走乌飞九转成。
炼出一炉神圣药,五云归去路分明。
亦无得失亦无言,动即施功静即眠。驱遣赤牛耕宇宙,
分张玉粒种山川。栽培不惮劳千日,服食须知活万年。
今日示君君好信,教君见世作神仙。
不须两两与三三,只在昆仑第一岩。逢润自然情易伏,
遇炎常恐性难降。有时直入三元户,无事还归九曲江。
世上有人烧得住,寿齐天地更无双。
本末无非在玉都,亦曾陆地作凡夫。吞精食气先从有,
悟理归真便入无。水火自然成既济,阴阳和合自相符。
炉中炼出延年药,溟渤从教变复枯。
无名无利任优游,遇酒逢歌且唱酬。数载未曾经圣阙,
千年唯只在仙州。寻常水火三回进,真个夫妻一处收。
药就功成身羽化,更抛尘坌出凡流。
杳杳冥冥莫问涯,雕虫篆刻道之华。守中绝学方知奥,
抱一无言始见佳。自有物如黄菊蕊,更无色似碧桃花。
休将心地虚劳用,煮铁烧金转转差。
还丹功满未朝天,且向人间度有缘。拄杖两头担日月,
葫芦一个隐山川。诗吟自得闲中句,酒饮多遗醉后钱。
若问我修何妙法,不离身内汞和铅。
半红半黑道中玄,水养真金火养铅。解接往年三寸气,
还将运动一周天。烹煎尽在阴阳力,进退须凭日月权。
只此功成三岛外,稳乘鸾凤谒诸仙。
返本还元已到乾,能升能降号飞仙。一阳生是兴功日,
九转周为得道年。炼药但寻金里水,安炉先立地中天。
此中便是还丹理,不遇奇人誓莫传。
飞龙九五已升天,次第还当赤帝权。喜遇汞珠凝正午,
幸逢铅母结重玄。狂猿自伏何须炼,野马亲调不着鞭。
炼就一丸天上药,顿然心地永刚坚。
举世何人悟我家,我家别是一荣华。盈箱贮积登仙录,
满室收藏伏火砂。顿饮长生天上酒,常栽不死洞中花。
凡流若问吾生计,遍地纷纷五彩霞。
津能充渴气充粮,家住三清玉帝乡。金鼎炼来多外白,
玉虚烹处彻中黄。始知青帝离宫住,方信金精水府藏。
流俗要求玄妙理,参同契有两三行。
紫诏随鸾下玉京,元君相命会三清。便将金鼎丹砂饵,
时拂霞衣驾鹤行。天上双童持珮引,月中娇女执幡迎。
此时功满参真后,始信仙都有姓名。
修修修得到乾乾,方号人间一醉仙。世上光阴催短景,
洞中花木任长年。形飞峭壁非凡骨,神在玄宫别有天。
唯愿先生频一顾,更玄玄外问玄玄。

「津能充渴气充粮」作者:

吕岩,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一作□),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

「津能充渴气充粮」辞典释义

◎ 津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津·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6

〔古文〕【唐韻】將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資辛切,音蓁。【說文】渡也。【書·泰誓】大會于孟津。【正義】孟是地名,津是渡處。
潤也。【周禮·地官】辨五地之物生,二曰川澤,其民黑而津。
星次名。【爾雅·釋天】析木謂之津。
星名。【甘氏星經】天津九,星在虛北河中,主津瀆,津梁。
河津。【辛氏三秦記】河津,一名龍門,魚不能上,上則爲龍。
楚地名。【左傳·莊十九年】巴人伐楚,楚子大敗于津。
觀津,縣名。【輿地廣記】本趙地,漢爲縣,屬信都郡。
濟渡後學之意。【劉勰·新論·崇學篇】道象之妙,非言不津。津言之妙,非學不傳。
津津,溢也。【莊子·庚桑楚】其中津津乎猶有惡。
【韻補】叶將先切,音牋。【黃庭經】中有童子冥上,主諸六府九液源,外應兩耳百液津。

◎ 能的意思

【未集下 • 肉】能·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6

【廣韻】【集韻】【正韻】奴登切,音儜。【說文】熊屬,足似鹿。能獸堅中,故稱。賢能而疆壯者稱能傑也。【徐曰】堅中,骨節實也。
【廣韻】善也。【增韻】勝任也。【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
【正字通】順習也。【詩·大雅】柔遠能邇。
【廣韻】奴來切【正韻】囊來切,音㾍。三足龞。【爾雅·釋魚】龞三足,能。【註】山海經,從山多三足龞,今陽羨縣君山池亦有之。
與台通。三能,星名。【史記·天官書】魁下六星,兩兩相比,名曰三能。【註】作三台。
【正字通】乃帶切,音柰。姓也。唐能延壽,能元皓,宋能迪。
與耐通。【前漢·晁錯傳】胡貊之人性能寒,揚粵之人性能暑。【註】能,讀曰耐。
【韻補】叶音尼。【屈原·離騷】紛吾旣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叶下佩,佩音皮。
叶音寧。【詩·小雅】各奏爾能。叶上湛,湛音沈。
叶音袽。【柳宗元·佩韋賦】歷九折而直犇兮,固摧轅而失途。遵大路而曲轍兮,又求達而不能。

◎ 充的意思

【子集下 • 儿】充·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4

【唐韻】昌終切【集韻】昌嵩切【正韻】昌中切,踧平聲。【說文】長也,高也。从儿,育省聲。【徐曰】在人上也。音突。
【玉篇】行也,滿也。
【廣韻】美也,備也。
塞也。【詩·邶風】褎如充耳。【註】言黎侯寓衞,衞人如塞耳無聞也。
【增韻】實之也。【禮·王制】充君之庖。
【前漢·揚雄傳】充庖厨而已。【註】師古曰:充,當也。
【周禮·地官·充人註】猶肥也,養牲而肥之也。
【左傳·哀十一年】事充政重。【註】充者,䌛役煩也。
【管子·內業篇】凡食之道,大充,傷而形不藏。【註】過飽也。
【禮·檀弓】充充如有窮。【註】孝子心形,充屈窮急之容也。
姓。漢充向,充申。
【韻補】叶昌王切,廠平聲。【道藏歌】淵響啓靈扉,七門扇羽章。陽臺大洞野,幽逸芝英充。充作〈下儿〉,等字从。以充代替。
【正字通】充字之譌。充字从从儿。

◎ 渴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渴·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9

〔古文〕【唐韻】苦葛切【集韻】【類篇】【韻會】丘葛切,音磕。【說文】本作㵣。从欠,渴聲。【徐曰】今俗用渴字。【玉篇】欲飮也。【詩·小雅】載饑載渴。
急也。【公羊傳·隱四年】不及時而日渴葬也。
【廣韻】渠列切【集韻】【韻會】【正韻】巨列切,音傑。水涸也。【周禮·地官】草人凡糞種,渴澤用鹿。【疏】渴,故時停水。今乃渴也。
【集韻】丘蓋切,音礚。與愒同,貪也。或从欠作。
【廣韻】胡割切,音褐。【柳宗元·袁家渴記】楚越方言謂水之反流者爲渴。

◎ 气的意思

【辰集下 • 气】气·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0

【唐韻】去旣切【集韻】丘旣切,音炁。【說文】雲气也。象形。一曰息也。或作氣、炁。
與人物也。今作乞。
【玉篇】去乙切【廣韻】去訖切【集韻】【類篇】欺訖切,音乞。【博雅】求也。一曰取也。或省文作乞。【徐官·古今印史】氣,小篆本作气。氣爲火所化,其出必炎上,故象炎上之形。凡求乞者必於上,因借爲求乞字。气、乞本同一字也。後世隷楷以二字易混,乃省一筆以別之。
【六書正譌】气,俗用氣,乃稟氣之氣。雲气必用气。○按天地人物之氣雖別,而气、氣字義實同,分屬則泥矣,《正譌》之說非是。
(氣)〔古文〕【唐韻】去旣切【集韻】【韻會】【類篇】丘旣切,音气。【玉篇】也,息也。【文子·守弱篇】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元也。【易·乾卦】同氣相求。【繫辭】精氣爲物。【禮·月令】孟春之月,天氣下降,地氣上騰。
【祭義】氣也者,神之盛也。【註】氣謂噓吸出入者也。
天氣曰元氣。【後漢·明帝紀】升靈臺,望元氣。【註】元氣,天氣也。
陰陽曰二氣。【太極圖說】二氣交感,化生萬物。
五氣。【史記·五帝紀】炎帝修德振兵,治五氣。【註】王肅曰:五氣,五方之氣。
【書·洪範·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風註】雨木氣,暘金氣,燠火氣,寒水氣,風土氣爲五氣。
【素問】寒熱風燥濕,五氣之聚也。寒生水,熱生火,風生木,燥生金,濕生土。
六氣。【左傳·昭元年】六氣:隂陽風雨晦明也。
【莊子·逍遙遊】乗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註】平旦爲朝霞,日中爲正陽,日入爲飛泉,夜半爲沆瀣,與天地黃爲六氣。【王逸·楚辭註】《陵陽子明經》春食朝霞,日欲出時黃氣也。秋食淪隂,日沒已後赤黃氣也。冬食沆瀣,北方夜半氣也。夏食正陽,南方日中氣也。幷天地黃之氣爲六氣。
年有二十四氣。【內經】五日謂之,三謂之氣。【書·正義】二十八宿,布於四方,隨天轉運,所以敘氣節也。氣節者,一歲三百六十五日有餘,分爲十二月,有二十四氣,一爲節氣,謂月初也,一爲中氣,謂月半也,以彼迭見之星,敘此月之節氣。
曆家有氣法。【司馬彪·續漢書】氣之法,爲室三重,塗亹周密,布緹幔室中,以木爲按,每律各一,內庳外高,從其方位,加律上,以葭灰抑其內端,案歷而之。氣所動者,其灰斯散,人及風所動者,其灰聚。
有望雲氣法。【周禮·春官】保章氏以五雲之物,辨吉凶水旱之祲象。【註】視日旁雲氣之色,靑爲蟲,白爲喪,赤爲兵荒,黑爲水,黃爲豐。【史記·天官書】雲氣有獸居上者勝。【又】日旁雲氣,人主象。【又】金寶之上皆有氣,不可不察。海旁蜃氣象樓臺,廣野氣成宮闕。然雲氣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積,精華實息者吉,虛耗者凶。【邵諤·望氣經】鬱鬱蔥蔥,隱隱隆隆,佳氣也。綿綿絞絞,條條片片,兵氣也。澤澤燄燄,女子氣也。如藤蔓挂樹者,寶氣也。紫氛如樓者,玉氣也。
道家有食氣法。【參同契】食氣鳴腸胃,吐正吸外邪。
以鼻觸物亦曰氣。【禮·少儀】執食飮者勿氣。【疏】執尊長飮食,不鼻臭之也。
【唐韻】【集韻】許旣切。與餼、䊠通。【說文】饋客芻米也。引《春秋傳》齊人來氣諸侯。
叶去訖切,音乞。【成公綏·嘯賦】聲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諸身,役心御氣。
叶丘謁切,音朅。【嵆康·寒食散賦】當吐利之困患兮,守危殆而假氣。喜乳哺之遂安兮,信衆疾之日歇。

◎ 充的意思

【子集下 • 儿】充·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4

【唐韻】昌終切【集韻】昌嵩切【正韻】昌中切,踧平聲。【說文】長也,高也。从儿,育省聲。【徐曰】在人上也。音突。
【玉篇】行也,滿也。
【廣韻】美也,備也。
塞也。【詩·邶風】褎如充耳。【註】言黎侯寓衞,衞人如塞耳無聞也。
【增韻】實之也。【禮·王制】充君之庖。
【前漢·揚雄傳】充庖厨而已。【註】師古曰:充,當也。
【周禮·地官·充人註】猶肥也,養牲而肥之也。
【左傳·哀十一年】事充政重。【註】充者,䌛役煩也。
【管子·內業篇】凡食之道,大充,傷而形不藏。【註】過飽也。
【禮·檀弓】充充如有窮。【註】孝子心形,充屈窮急之容也。
姓。漢充向,充申。
【韻補】叶昌王切,廠平聲。【道藏歌】淵響啓靈扉,七門扇羽章。陽臺大洞野,幽逸芝英充。充作〈下儿〉,等字从。以充代替。
【正字通】充字之譌。充字从从儿。

◎ 粮的意思

【未集上 • 米】粮·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7

【廣韻】【集韻】呂張切【正韻】龍張切,音良。同糧。【張衡·思賦】屑瑤蕋以爲粮。
(糧)【廣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音良。【說文】穀食。【周禮·地官·廩人】凡邦有會同師役之事,則治其糧與其食。【註】行道曰糧,謂糒也。止居曰食,謂米也。【左傳·僖四年】申侯曰:共其資糧屝屨。【疏】糧謂米粟,行道之食。【詩·大雅】乃裹餱糧。【莊子·逍遙遊】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
藥名。【神異經】禹餘糧,世傳禹治水,棄其所餘糧于江中,生爲藥草也。亦作粮。

总述:诗句津能充渴气充粮出自《七言》。作者是唐朝诗人吕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