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寒而栗 [ bù hán ér lì ]
释义: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为治。”
2、诚惶诚恐 [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
释义: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出处:汉·杜诗《乞退郡疏》:“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3、处之泰然 [ chǔ zhī tài rán ]
释义: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爰初发迹,遘此颠沛,神情玄定,处之弥泰。”
4、怛然失色 [ dá rán shī sè ]
释义:怛:畏惧,恐惧。指因害怕而变脸色。
出处:宋·苏洵《送石昌言舍人北使行》:“闻介马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人者怛然失色。”
5、大惊失色 [ dà jīng shī sè ]
释义: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出处:《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
6、大义凛然 [ dà yì lǐn rán ]
释义: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7、担惊受怕 [ dān jīng shòu pà ]
释义: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8、胆大妄为 [ dǎn dà wàng wéi ]
释义:妄为:胡搞,乱做。毫无顾忌地干坏事。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说他擅卖矿产,胆大妄为,请旨拿交刑部治罪。”
9、胆裂魂飞 [ dǎn liè hún fēi ]
释义:裂:破裂。魂:魂灵、神志。胆也破了,魂也飞了。形容极度害怕、恐慌。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回:“秦凤一闻此言,胆裂魂飞,忙忙奏知李娘娘。”
10、胆小如鼠 [ dǎn xiǎo rú shǔ ]
释义:胆子小得象老鼠。形容非常胆小。
出处:《魏书·汝阴王天赐传》:“言同百舌,胆若鼷鼠。”
11、胆战心寒 [ dǎn zhàn xīn hán ]
释义:战:发抖。形容害怕之极。
出处:《古今杂剧·楚昭王疏者下船》:“怕的是城荒国破,常子是胆战心寒。”
12、胆战心惊 [ dǎn zhàn xīn jīng ]
释义: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13、胆颤心惊 [ dǎn chàn xīn jīng ]
释义: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出处:元·施惠《幽闺记·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14、奋不顾身 [ fèn bù gù shēn ]
释义: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15、寒心酸鼻 [ hán xīn suān bí ]
释义:寒心:心中战粟;酸鼻:鼻子辛酸。形容心里害怕而又悲痛。
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伤气。孤子寡妇,寒心酸鼻。”
16、惶恐不安 [ huáng kǒng bù ān ]
释义: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出处:《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17、回嗔作喜 [ huí chēn zuò xǐ ]
释义:嗔:生气。由生气转为喜欢。
出处: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这两个孩儿,要在他手里过日子,只得回嗔作喜。”
18、回肠伤气 [ huí cháng shāng qì ]
释义:形容音乐、文章等缠绵悱恻,感人之极。
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纤条悲鸣,声似竽籁,清浊相和,五变四会,感心动耳,回肠伤气。孤子寡妇,寒心酸鼻。”李善注:“言上诸声,能回转入肠,伤断人气。”
19、惶惶不安 [ huáng huáng bù ān ]
释义:惶:恐惧。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出处:《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20、魂飞胆战 [ hún fēi dǎn zhàn ]
释义: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同“魂飞魄散”。
出处:《敦煌变言集·难陀出家缘起》:“怕怖莫知为计,魂飞胆战心惟。”
21、谨小慎微 [ jǐn xiǎo shèn wēi ]
释义:过分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
出处:《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22、惊心动魄 [ jīng xīng dòng pò ]
释义: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23、惊天动地 [ jīng tiān dòng dì ]
释义: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出处: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24、兢兢业业 [ jīng jīng yè yè ]
释义: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出处:《诗经·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25、慷慨就义 [ kāng kǎi jiù yì ]
释义:慷慨:情绪激昂;就义:为正义而死。正气凛然,意气高昂地为正义而死。
出处:李六如《六十年代的变迁》:“现在是四更时分,彭、刘、杨三位,同在制台衙门前慷慨就义了。”
26、恐后争先 [ kǒng hòu zhēng xiān ]
释义:指害怕落后,追求上进。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8回:“他却横冲直撞,恐后争先。”
27、临危不惧 [ lín wēi bù jù ]
释义: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出处:《邓析子·无厚》:“死生自命,贫富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28、面不改容 [ miàn bù gǎi róng ]
释义:指脸色不改变。形容遇到危难时,镇定自若。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3回:“吉平面不改容,略无惧怯。”
29、视死如归 [ shì sǐ rú guī ]
释义: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30、竖起脊梁 [ shù qǐ jí liáng ]
释义:比喻振作精神。
出处:宋·陈亮《癸卯秋答朱元晦秘书书》:“伯恭钦夫敏妙固未易及,然正大之体,挺特之气,竖起脊梁,当时轻重有无,独于门下归心而已。”
形容有点害怕的成语(58个)
••阅读 3851
形容有点害怕的词语(2个)
(0)
纠错/补充
猜你喜欢
形容害怕的成语二个字
诚惶诚恐,大惊失色,怛然失色,担惊受怕,胆战心寒,胆裂魂飞,惶惶不安,心神不安,小心谨慎,胆颤心惊
形容害怕的有什么成语
暗送秋波,八公草木,杯弓蛇影,不可终日,不知所措,诚惶诚恐,吃硬不吃软,重手累足,重足一迹,重足而立,愁眉苦脸,触目惊心,大厦将倾,大惊失色,怛然失色,呆如木鸡,弹尽粮绝,担惊受怕,担惊受恐,担惊忍怕,胆战心寒,胆小如鼠,胆裂魂飞,低首下心…
提心吊胆是形容心里害怕的成语大全吗
诚惶诚恐,怵目惊心,大惊失色,胆战心寒,胆战心摇,胆战心慌,吊胆惊心,惶惶不安,惊心动魄,毛骨悚然,面无人色,人心惶惶,肉跳心惊,碎心裂胆,提心吊胆,褪后趋前,逍遥自在,心寒胆战,心惊肉跳,心惊胆战,心惊胆落,战战兢兢,镇定自若,不寒而栗,…
形容一提起就害怕的成语大全
白头到老,不动声色,不知所措,瞠目结舌,诚惶诚恐,吃硬不吃软,从容不迫,大惊失色,怛然失色,呆若木鸡,担惊受怕,担惊受恐,担惊忍怕,胆战心寒,胆裂魂飞,低首下心,吊胆提心,苟且偷生,骨寒毛竖,骨软筋麻,光彩夺目,骇人听闻,寒心酸鼻,寒毛卓竖…
形容稍微有点生气的成语大全
黯然失色,百花齐放,暴风骤雨,薄寒中人,不在话下,不断如带,不绝如缕,不绝如线,不足轻重,疮疥之疾,吹灰之力,吹胡子瞪眼,吹胡子瞪眼睛,蠢蠢欲动,大动肝火,大发雷霆,大雨滂沱,东涂西抹,忿然作色,风雨如磐,伏法受诛,横眉怒目,火冒三丈,急风…
形容街上人有点多的成语大全
川流不息,荒无人烟,接连不断,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摩拳擦掌,摩肩接踵,人声鼎沸,人山人海,人来人往,人迹罕至,如山似海,水泄不通,万人空巷,熙熙攘攘,熙来攘往,连续不断,人头攒动
形容有点坏有点酷的成语大全
不分皂白,参差不齐,锄强扶弱,粗中有细,逢凶化吉,改恶从善,化险为夷,口是心非,口蜜腹剑,哭笑不得,良莠不齐,起死回生,去伪存真,人面兽心,三六九等,三教九流,送旧迎新,同甘共苦,意兴阑珊,意犹未尽,因祸得福,鱼目混珠,鱼龙混杂,不分胜负,…
形容害怕时身体抖动的四字成语大全
此起彼落,兢兢战战,如履薄冰,突如其来,战战兢兢,战战栗栗,不寒而栗,小心谨慎,胆颤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