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螳螂捕蝉,寓言故事和成语故事一样吗

【解释】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成语举例】小狗子哪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听得声音,转脸来看。出自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螳螂捕蝉

  【注音】táng láng bǔ chán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寿梦要攻打楚国,并禁止大臣提反对意见,有一个大臣的儿子听说后,带上弹弓到王宫花园去打鸟。吴王问他干什么,他说在看螳螂捕树上的蝉,而黄雀在后面等着吃螳螂。吴王觉得自己的处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计划。

  【出处】螳螂捕蝉,志在有利,不知黄雀在后啄之。  汉·赵晔《吴越春秋》

  【解释】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目光短浅

  【相近词】鼠目寸光、急功近利

  【反义词】瞻前顾后

  【成语举例】小狗子哪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听得声音,转脸来看。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

  【成语造句】

  ◎ 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

  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

  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

  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

  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

  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

  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

  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

  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

  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

  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

  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

  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

  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

  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

  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一言九鼎

  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有关寓言故事的成语:经典寓言故事的成语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 四面楚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 精忠报国(岳飞) 东窗事发(秦桧)

附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