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邦之司直

诗句
邦之司直
拼音
 bāng zhī sī zhí
平仄
平平平仄
韵脚
入声十三职
上一句
彼其之子
下一句
羔裘晏兮

「邦之司直」的意思,全诗译文

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穿着润泽羔皮袄,为人正直又美好。就是这样一个人,不怕牺牲为君劳。

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穿着豹饰羔皮袄,高大有力为人豪。就是这样一个人,国家司直当得好。

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羊羔皮袄真光鲜,素丝装饰更灿烂。就是这样一个人,国家杰出的人选。

「邦之司直」出自:《羔裘(羔裘如濡)》

【羔裘】 羔裘如濡,洵直且侯。[1] 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羔裘豹饰,孔武有力。 彼其之子,邦之司直。[2] 羔裘晏兮,三英粲兮。 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邦之司直」作者: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编集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

「邦之司直」辞典释义

◎ 邦的意思

【酉集下 • 邑】邦·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4

〔古文〕邫【唐韻】博江切【集韻】【韻會】悲江切,音梆。【說文】國也。【周禮·天官】大宰掌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註】大曰邦,小曰國。
【釋名】邦,封也。封有功于是也。【書·蔡仲之命】乃命諸王邦之蔡。
姓。【正字通】明有邦嚴。
叶卜工切,音崩。【詩·小雅】以畜萬邦,叶上訩。【又】保其家邦。叶上同。
【大雅】御于家邦。叶上恫,凡《詩》《易》邦字同此音。

◎ 之的意思

【子集上 • 丿】之·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3

〔古文〕㞢【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
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
變也。【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至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遺也。【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姓。出【姓苑】。
【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詩·唐風】舍旃舍旃。
【魏風】上愼旃哉。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韻補】叶職流切,音周。【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 司直的意思

⒈  主正人过。亦指主正人过的人。

《诗·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上》“邦之司直”引 王念孙 曰:“直,谓正人之过也……是邦之司直,主正人过。”
《淮南子·主术训》:“汤 有司直之人。”
《汉书·叙传下》:“宽饶 正色,国之司直。”
《南史·殷冲传》:“淳 弟 冲 字 希远,位御史中丞,有司直之称。”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譬则司直立朝,姦回志折。”

⒉  官名。指丞相司直, 西汉 武帝 时始置。帮助丞相检举不法。 东汉 改属司徒。 北魏 至 元 沿置,或属廷尉,或属大理寺,掌推按、断刑、治狱等。 明 废。参阅《通典·职官三》、《职官七》,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九寺卿少·司直》。

⒊  官名。 唐 太子官属,相当于朝廷的侍御史。

《旧唐书·职官志三》:“﹝东宫官属﹞司直掌弹劾宫僚,纠举职事。”

⒋  当值;值班。

清 吴下阿蒙 《断袖篇·兵子》:“兵子夜司直 通州 仓。凡司直,出入门者,必籍记之甚严。”

总述:诗句邦之司直出自《羔裘(羔裘如濡)》。作者是先秦诗人诗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