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泻下清香露一杯

诗句
泻下清香露一杯
拼音
 xiè xià qīng xiāng lù yī bēi
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
上平十灰
上一句
卷荷忽被微风触

「泻下清香露一杯」出自:《野塘》

侵晓乘凉偶独来,不因鱼跃见萍开。
卷荷忽被微风触,泻下清香露一杯

「泻下清香露一杯」作者:

韩偓(844─914以后),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十岁能诗,曾得其姨夫李商隐赞许,称其「皱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登进士第。始佐河中幕府,累迁左谏议大夫。天复元年(901),为翰…

「泻下清香露一杯」辞典释义

◎ 泻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泻·康熙筆画:19·部外筆画:15

【廣韻】息姐切【集韻】【韻會】洗野切【正韻】先野切,音寫。【玉篇】傾也。一曰瀉水也。謝靈運詩:石磴瀉紅泉或作寫。《周禮·稻人》以澮寫水。
【類篇】一曰鑑形。
【廣韻】【正韻】司夜切【集韻】【韻會】四夜切,音卸。鹵也。【王充·論衡·書解篇】地無毛,則爲瀉土。
吐瀉也。【釋名】揚豫以東,以吐爲瀉。
泄也。【揚子·方言】泄瀉,爲注下之症。

◎ 下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下·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2

〔古文〕丅【廣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
【說文】底也。【玉篇】後也。
賤也。
【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鄭註】下謂君所。【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
【集韻】【韻會】亥駕切,遐去聲。【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貴下賤。【詩序】君能下下。
【爾雅·釋詁】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
去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
【韻補】叶後五切,音戶。【詩·召南】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與女叶。【吳棫曰】毛詩下字一十有七,陸德明皆此讀。【第·古音考】與吳同。
叶胡佐切,音賀。【曹丕·寡婦賦】風至兮淸厲,隂雲曀兮雨未下。伏枕兮忘寐,逮乎朝兮起坐。

◎ 清香的意思

⒈  清淡的香味。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怨清香之难留,矜盛容之易阑。”
唐 韩偓 《野塘》诗:“捲荷忽被微风触,泻下清香露一杯。”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庭中木犀一株,清香撩人。”
老舍 《蛤藻集·且说屋里》:“这朵水仙花供给全家一些清香。”

⒉  一种民间宗教的名称。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卷十一:“教之名称不一,曰清香,曰圆顿,曰太阳,曰天主,曰白莲,皆山内所有。清香、圆顿、太阳,不过斋公、居士藉此引诱善男信女持斋念佛,作会设醮,歛取香钱为糊口之资而已。”

◎ 露的意思

【戌集中 • 雨】露·康熙筆画:20·部外筆画:12

【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路。【說文】潤澤也。从雨路聲。【玉篇】天之津液,下所潤萬物也。【釋名】露,慮也。覆慮物也。【大戴禮】陽氣勝,則散爲雨露。【五經通義】和氣津凝爲露。【蔡邕·月令】露者,隂之液也。【白虎通】露者,霜之始。【禮·月令】孟秋,白露降。【詩·召南】厭浥行露。【箋】厭浥然濕,道中始有露,謂二月中嫁娶時也。
【小雅】英英白雲,露彼菅茅。【屈原·離騷】朝飮木蘭之墜露。【前漢·鼂錯傳】覆露萬民。【註】如淳曰:覆,䕃也。露,膏澤也。【春秋緯】武露布,文露沉。【註】甘露降其國,布散者,人尙武,沉重者,人尙文。
【玉篇】露,見也。【集韻】彰也。【禮·孔子閒居】風霆流形,庶物露生。【疏】露見而生。【左傳·襄三十一年】其暴露之。【戰國策】諸侯見齊之罷露。【註】在野曰露。
【左傳·昭元年】勿使有所壅閼湫底,以露其體。【註】露,羸也。【疏】肌膚瘦,則骸骨露也。
【正字通】軍中捷書曰露布。【後漢·禮儀志】請驛馬露布。【文心雕龍】露布者,露版不封,布諸視聽。
臺名。【史記·孝文紀】常欲作露臺。
【史記·楚世家】蓽露藍縷。【註】服虔曰:蓽露,柴車素大輅也。【後漢·靈帝紀】得民家露車共乗之。
【揚子·方言】覆結或謂之承露。
【正字通】庫露,器名。【皮日休詩】襄陽作髹器,中有庫露眞。【註】玲瓏空虛,故曰庫露。今諺呼書格曰庫露格。
【前漢·董仲舒傳】玉杯蕃露。【註】皆其所著書名也。【字彙補】繁露,冕之繅旒也。董仲舒春秋繁露,程大昌演繁露,皆取此義。
露,書法也。【王愔·文字志】其阿那若濃露之。
【爾雅·釋草】蔠葵,繁露。【註】承露也,大莖小葉,華紫黃色。
【汲冢周書】渠叟以䶂犬。䶂犬者,露犬也。能飛,食虎豹。
白露、寒露,節名。見【後漢·律曆志】。
【詩·邶風】胡爲乎中露。【傳】中露,衞邑也。
姓。【廣韻】史記三皇紀,其後有州甫甘、許戲露、齊紀怡、向申呂,皆姜姓之後,爲諸侯。【魯語】以露堵父爲客。【風俗通】漢有上黨都尉露平。

◎ 一杯的意思

⒈  指一杯的容量。

《孟子·告子上》:“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唐 王维 《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
《朱子语类》卷二四:“如一杯羹在此冷了,将去温来又好。”

⒉  表示少量。

唐 李白 《送鲁郡刘长史》诗:“鲁国 一杯水,难容横海鳞。”

⒊  特指一杯酒。

唐 杜甫 《台上》诗:“老去一杯足谁怜屡舞长。”
宋 杨万里 《立春日有怀》诗之一:“白玉青丝那得説?一杯嚥下 少陵 诗!”
《红楼梦》第六三回:“这位奶奶那里吃了一杯来了?嘮三叨四的,又排场了我们一顿去了。”

总述:诗句泻下清香露一杯出自《野塘》。作者是唐朝诗人韩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