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苦云直簳尽

诗句
苦云直簳尽
拼音
 kǔ yún zhí gǎn jǐn
平仄
仄平仄?仄
韵脚
上声十一轸
上一句
五岁供梁齐
下一句
无以充提携

「苦云直簳尽」出自:《石龛》

熊罴哮我东,虎豹号我西。我后鬼长啸,我前狨又啼。
天寒昏无日,山远道路迷。驱车石龛下,仲冬见虹霓。
伐竹者谁子,悲歌上云梯。为官采美箭,五岁供梁齐。
苦云直簳尽,无以充提携。奈何渔阳骑,飒飒惊烝黎。

「苦云直簳尽」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

「苦云直簳尽」辞典释义

◎ 苦的意思

【申集上 • 艸】苦·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5

【唐韻】康土切【集韻】【韻會】孔五切,音䇢。【說文】大苦,苓也。【詩·唐風】采苦采苦,首陽之下。【傳】苦,苦菜也。陸璣云:生田及山澤中,得霜甜脃而美。【謝靈運·山居賦】二箭殊葉,四苦齊味。【自註】四苦:靑苦、白苦、紫苦、黃苦。
味也。【書·洪範】炎上作苦。【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集韻】勤也。【孟子】必先苦其心志。
患也。【前漢·賈誼傳】非徒病腫,又苦盭。
【類篇】急也。
【博雅】悵也。
【揚子·方言】快也。楚曰苦,秦曰了。【郭璞曰】苦而爲快,猶以臭爲香,治爲亂,反覆用之也。
去聲。【正韻】苦故切,音庫。困也。【西溪叢語】今人不善乗船謂之苦船,北人謂之苦車。
姓。大夫苦成,見《國語》。
【通志·氏族略】漢有會稽太守苦灼。
果五切,音古。惡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辨其苦良。【註】謂分別縑白之麤細。【齊語】辨其功苦。【註】功,牢也。苦,脃也。【史記·五帝紀】河濵器皆不苦窳。【註】苦,麤也。
音怙。地名。【史記·老莊列傳】老子者,楚苦縣厲鄕曲仁里人也。◎按苦良,苦窳,功苦之苦,或作楛,或作沽,亦通盬,義同。《直音》作苦。苦字从艸作。

◎ 云的意思

【子集上 • 二】云·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2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
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
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云云:山名。【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云爲。【易·繫辭】變化云爲。
姓。漢云敞。
與芸同。【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紛云:興作貌。【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韻補】叶于先切,言也。【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 直的意思

【午集中 • 目】直·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3

〔古文〕【唐韻】除力切【集韻】逐力切,音値。【說文】正見也。【博雅】正也。【玉篇】不曲也。【易·坤卦】直其正也。【書·洪範】王道正直。
準當也。【禮·投壺】馬各直其算。【史記·平準書】以白鹿皮爲皮幣,直四十萬。
【增韻】當也。【儀禮·士冠禮】主人立于阼階下,直東序西面。【疏】謂當堂上東序牆也。
伸也。【孟子】枉尺而直尋。
【玉篇】侍也。【晉書·羊祜傳】悉統宿衞,入直殿中。
順也。【詩·鄭風】洵直且侯
猶宜也。【詩·魏風】爰得我直
猶但也。【孟子】直不百步耳。
猶故也。【史記·留侯世家】張良嘗遊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
埋枉曰直。【韓愈·王仲舒墓誌】公知制誥友人得罪公,獨爲直其冤。
直來,無事而來也。【公羊傳·莊二十七年】直來曰來。
【禮·月令】田事旣畢,先定準直,農乃不惑。【疏】準謂輕重平均,直謂繩墨得中也。
骨直,謂强毅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工人】骨直以立。
語發聲。【史記·龜筴傳】神龜知吉凶,而骨直空枯。【正義曰】直,語發聲也。
柄也。【禮·明堂位】玉豆雕篹。【註】篹,籩屬,雕刻飾其直者也。【疏】雕鏤其柄。
殖也。【揚子·太經】直,東方也,春也。質而未有文也。【註】直之言殖也。萬物甲始出殖立,未有枝葉也。
【揚子·方言】袒飾謂之直袊。【註】婦人初嫁所著上衣,直袊也。
【韻會小補】器直,曲尺也。梓人用之。
官名。【鄧析子轉辭篇】湯有司直之人。
【通典】漢時繡衣直指,卽秦時御史大夫。
直人,邑名。【左傳·昭二十三年】劉子取直人。
泉名。【公羊傳·昭五年】直泉者何,涌泉也。
門名。【三輔黃圖】長安城西出第二門曰直城門。
姓。漢有直不疑。
【諡法】肇敏行成曰直。
【集韻】【韻會】直吏切【正韻】直意切,音治。與値通。【史記·項羽紀】直夜潰圍。【註】直,讀曰値。當也。【索隱曰】古字例以直爲値。【前漢·酷吏傳】無直甯成之怒。【史記】作値。
物價曰直。【北史·齊景思王傳】食雞羹,何不還他價直也。
傭作得錢亦曰直。【柳宗元·送薛存義序】向使傭一夫於家,受若直,怠若事,則必甚怒而黜罰之矣。
叶直略切,音著。【樂府·焦仲卿妻詩】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阿母得聞之,零淚應聲落。
叶直六切,音逐。【楚辭·九章】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與嚮服。俾山川以備御兮,命咎繇使聽直。【六書正譌】从从十目。,古隱字。十目所視,雖隱亦直。會意。俗作直,非。

◎ 簳的意思

【未集上 • 竹】簳·康熙筆画:19·部外筆画:13

【廣韻】【集韻】【正韻】古旱切,音幹。小竹也。【張衡·南都賦】其竹則篠簳箛箠。【李善註】簳,小竹也。【拾遺記】蓬萊有浮筠之簳,葉靑莖紫,子大如珠,有靑鸞集其上,風至葉條翻起,聲如鐘磬。
【篇海】箭簳。【列子·湯問篇】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山海經】休與之山有草焉,狀如箸,赤葉而叢生,名曰夙條,可以爲簳。【陳琳·武庫賦】矢則燋銅、毒鐵、簳鏃、鳴鍭。
【廣東新語】薏苡,一名簳珠。
【類篇】居案切。箭羽。【廣韻】同笴。

◎ 尽的意思

【寅集上 • 尸】尽·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3

【正字通】俗盡字,詳皿部盡字註。
(盡)【唐韻】【正韻】慈忍切【集韻】【韻會】在忍切,秦上聲。【說文】器中空也。【小爾雅】止也。【玉篇】終也。【廣韻】竭也。【集韻】悉也。【易·繫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左傳·哀元年】去惡莫如盡。【穀梁傳·定十年】孔子歷階而上,不盡一等。【禮·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史記·禮書】明者,禮之盡也。【荀子·正名篇】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註】適可而止也。
【韓鄂歲華紀麗】大酺小盡。【註】月三十日爲大盡,二十九日爲小盡。
姓。見【萬姓統譜】。
【唐韻】【正韻】卽忍切【集韻】【韻會】子忍切,津上聲。【類篇】極也。【正韻】盡之也。【書·康誥】往盡乃心。【詩·小雅】孔惠孔時,維其盡之。【左傳·閔二年】晉侯使太子申生伐東山皋落氏,曰:盡敵而反。【禮·樂記】殷周之盡矣。
【韻會】皆也。【左傳·昭二年】韓宣子曰:周禮盡在魯矣。
【類篇】任也。【增韻】縱令也。【左傳·文十四年】公子商人,盡其家貸於公。【禮·曲禮】虛坐盡後,食坐盡前。俗作儘。
盡盡,極視盡物之貌。【荀子·非十二子篇】學者之嵬盡盡然,盱盱然。
【韻會】徐刃切【正韻】齊進切,秦去聲。亦竭也。【周語】齊國佐其語盡。【註】盡其心意,善惡褒貶,無所諱也。【世說新語】可以累心處都盡。【註】盡,猶空也。

总述:诗句苦云直簳尽出自《石龛》。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