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不许出山川
- 拼音
- bù xǔ chū shān chuān
- 平仄
- 仄仄仄平平
- 韵脚
- 下平一先
- 上一句
- 应非暂呈瑞
「不许出山川」出自:《日暮天无云》
					杳杳复苍然,无云日暮天。象分青气外,景尽赤霄前。 
渐吐星河色,遥生水木烟。从容难附丽,顾步欲澄鲜。
但见收三素,何能测上玄。应非暂呈瑞,不许出山川。
渐吐星河色,遥生水木烟。从容难附丽,顾步欲澄鲜。
但见收三素,何能测上玄。应非暂呈瑞,不许出山川。
「不许出山川」作者: 北朝乐府
「不许出山川」辞典释义
- ◎ 不许的意思
- ⒈ 不允许。 - 引《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 爱 曹、卫,必不许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 怒,不许。”
 唐 熊孺登 《日暮天无云》诗:“应非暂呈瑞,不许出山川。”
 茅盾 《昙》:“她时常想跑得远些,不愿长住在家中,然而父亲又不许。”- ⒉ 不赞许,不佩服。 - 引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自古有的英雄,这将军,皆不许。” - ⒊ 不能。用于反问句,强调其否定性。如:何必一定要等我,你就不许自己去吗? 
- ◎ 出的意思
- 【子集下 • 凵】出·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3 - 【唐韻】赤律切【集韻】【韻會】【正韻】尺律切,春入聲。【說文】進也。【廣韻】見也,遠也。【增韻】出入也,吐也,寫也。 又生也。【爾雅·釋訓】男子謂姊妹之子爲出。【左傳·成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註】秦康公,晉之甥也。又【周禮·秋官·大司】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註】出謂越獄逃亡也。又【增韻】斥也。【正韻】亦作黜絀。又【唐韻】【集韻】【韻會】尺類切【正韻】蚩瑞切,推去聲。自中而外也。又【正韻】凡物自出,則入聲。非自出而出之,則去聲。然亦有互用者。又叶尺僞切,吹去聲。【詩·小雅】匪舌是出,維躬是瘁。又叶敕律切,音黜。【馬融·圍棋賦】熒惑窘乏兮無令詐出,深念遠慮兮勝乃可必。又【韻補】叶側劣切,音茁。【曹植·卞后誄】詳惟聖善,岐嶷秀出。德配姜嫄,不忝先哲。又叶赤知切,音侈。【穆天子傳·西王母謠】白雲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閒之。又叶赤至切,音熾。【楚辭·九章】竊快在其中心兮,揚厥憑而不竢。芳與澤其雜糅兮,羌芳華自中出。【靈樞經】男內女外,堅拒勿出。謹守勿內,是謂得氣。
- ◎ 山川的意思
- ⒈ 山岳、江河。 - 引《易·坎》:“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 
 唐 沉佺期 《兴庆池侍宴应制》诗:“汉 家城闕疑天上, 秦 地山川似镜中。”
 《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又问了问 褚一官 走过几省,説了些那省的风土人情,论了些那省的山川形胜。”
 陈毅 《重过三峡》诗:“山川壮丽欣重睹,旧梦依稀认血痕。”- ⒉ 借指景色。 - 引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六:“祇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 - ⒊ 指名山大川。 - 引《书·舜典》:“望于山川,徧于羣神。” 
 孔 传:“九州名山大川,五岳四瀆之属,皆一时望祭之。”- ⒋ 指名山大川之神。 - 引《楚辞·九章·惜诵》:“俾山川以备御兮,命 咎繇 使听直。” 
 朱熹 集注:“山川,名山大川之神也。”
 《史记·蒙恬列传》:“﹝ 秦始皇 ﹞道病,使 蒙毅 还祷山川,未反。”
总述:诗句不许出山川出自《日暮天无云》。作者是唐朝诗人熊孺登。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