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伏柱闻周史

诗句
伏柱闻周史
拼音
 fú zhù wén zhōu shǐ
平仄
仄仄平平仄
韵脚
上声四纸
上一句
晚起索谁亲
下一句
乘槎有汉臣

「伏柱闻周史」出自:《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王契,字佐卿,京兆人)》

往往虽相见,飘飘愧此身。不关轻绂冕,俱是避风尘。
一别星桥夜,三移斗柄春。败亡非赤壁,奔走为黄巾。
子去何潇洒,余藏异隐沦。书成无过雁,衣故有悬鹑。
恐惧行装数,伶俜卧疾频。晓莺工迸泪,秋月解伤神。
会面嗟黧黑,含凄话苦辛。接舆还入楚,王粲不归秦。
锦里残丹灶,花溪得钓纶。消中只自惜,晚起索谁亲。
伏柱闻周史,乘槎有汉臣。鸳鸿不易狎,龙虎未宜驯。
客则挂冠至,交非倾盖新。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
浪迹同生死,无心耻贱贫。偶然存蔗芋,幸各对松筠。
粗饭依他日,穷愁怪此辰。女长裁褐稳,男大卷书匀。
漰口江如练,蚕崖雪似银。名园当翠巘,野棹没青蘋.
屡喜王侯宅,时邀江海人。追随不觉晚,款曲动弥旬。
但使芝兰秀,何烦栋宇邻。山阳无俗物,郑驿正留宾。
出入并鞍马,光辉参席珍。重游先主庙,更历少城闉。
石镜通幽魄,琴台隐绛唇。送终惟粪土,结爱独荆榛。
置酒高林下,观棋积水滨。区区甘累趼,稍稍息劳筋。
网聚粘圆鲫,丝繁煮细莼。长歌敲柳瘿,小睡凭藤轮。
农月须知课,田家敢忘勤。浮生难去食,良会惜清晨。
列国兵戈暗,今王德教淳。要闻除猰貐,休作画麒麟。
洗眼看轻薄,虚怀任屈伸。莫令胶漆地,万古重雷陈。

「伏柱闻周史」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

「伏柱闻周史」辞典释义

◎ 伏的意思

【子集中 • 人】伏·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4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房六切,音服。偃也。【禮·曲禮】寢毋伏。
【廣韻】匿藏也。【書·大禹謨】嘉言罔攸伏。【詩·小雅】潛雖伏矣。【史記·樂書】羽者嫗伏,毛者孕鬻。【前漢·趙廣漢傳】發奸摘伏如神。
屈服也。【左傳·隱十一年】許旣伏其罪矣。
三伏。【史記·秦本記】秦德公二年初伏。【註】六月三伏之節。始自秦德公。周時無伏。【釋名】伏者,金氣伏藏之日也。金畏火,故三伏皆庚。四氣代謝,皆以相生。至立秋以金代火,故庚日必伏。【註】夏至後三庚爲初伏,第四庚爲中伏,立秋後初庚爲末伏。
姓。漢有伏勝,伏隆。【氏族博考】伏宓同出伏羲氏。漢伏生,晉書作宓生。
乞伏,外國姓。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扶富切,浮去聲。禽覆卵也。【古今注】燕伏戊己。【前漢·五行志】丞相府史家雄雞伏子。
【集韻】鼻墨切。與匐通。【史記·范雎傳】膝行蒲伏。
叶必歷切,音壁。【賈誼·鵩賦】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憂喜聚門兮。吉凶同域。

◎ 柱的意思

【辰集中 • 木】柱·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5

【唐韻】【韻會】【正韻】直主切【集韻】重主切,除上聲。【說文】楹也。【廣雅】楹謂之柱。【前漢·成帝紀】腐木不可以爲柱。
底柱,山名。【書·禹貢】東至于底柱。
上柱國、柱下史。皆官名。【戰國策】爵爲執珪,官爲柱國。【漢官儀】侍御史爲柱下史。
【前漢·禮樂志】柱工員二人。【註】柱工,主箏瑟之柱。
應劭曰:柱下史法冠,一曰柱後,以鐵爲柱也。【蔡邕·獨斷】柱後惠文冠。
【唐韻】知庾切【集韻】【正韻】冢庾切,音主。柱夫,草名。【爾雅·釋草】柱夫,搖車。
【集韻】【類篇】【韻會】株遇切,音駐。與拄通。掌也,刺也。【前漢·朱雲傳】連柱五鹿君。
枝柱曰柱。【韓愈·王適墓銘】鼎也不可以柱車,馬也不可以守閭。

◎ 闻的意思

【未集中 • 耳】闻·康熙筆画:14·部外筆画:8

〔古文〕䎽䎹【唐韻】【集韻】無分切,音文。【說文】知聞也。【書·堯典】帝曰:兪,予聞如何。【禮·少儀】聞始見君子者。【疏】謂作記之人,不敢自專制其儀,而傳聞舊說,故云。
【禮·玉藻】凡於尊者,有獻而弗敢以聞。【前漢·武帝紀】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聞。
姓。【正字通】宋咸平進士聞見。明尚書聞淵。
聞人,複姓。【後漢·靈帝紀】太僕沛國聞人襲爲太尉。【註】姓聞人,名襲,風俗通曰:少正卯,魯之聞人,其後氏焉。
獸名。【山海經】杳山有獸焉,其狀如彘,黃身白頭白尾,名曰聞,見則天下大風。
【廣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韻】文運切,音問。【韻會】聲所至也。【詩·小雅】聲聞于天。【書·呂】發聞惟腥。【釋文】聞,音問,又如字。
【廣韻】名達。【書·微子之命】爾惟踐修厥猷,舊有令聞。【詩·大雅】令聞令望。【朱註】令聞,善譽也。
通作問。【前漢·匡衡傳】淑問揚乎疆外。
【韻補】叶無沿切,音近眠。【楚辭·九章】孤臣唫而抆淚兮,放子出而不還。孰能思而不隱兮,昭彭咸之所聞。還音旋。

◎ 周史的意思

⒈  周 代的史籍。

《史记·太史公自序》:“司马 氏世典 周 史。”

⒉  周 代的史官。特指 老子,因其曾为 周 之守藏史、柱下史。

唐 李商隐 《赠华阳宋真人》诗:“不因杖屨逢 周史,徐甲 何曾有此身?”
宋 范仲淹 《礼义为器赋》:“宣尼 始问於 周史,雅契求新; 晋文 首定於 襄王,允符先利。”

总述:诗句伏柱闻周史出自《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王契,字佐卿,京兆人)》。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