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积尸草木腥
- 拼音
- jī shī cǎo mù xīng
- 平仄
- 仄平仄仄平
- 韵脚
- 下平九青
- 上一句
- 烽火被冈峦
- 下一句
- 流血川原丹
「积尸草木腥」的意思,全诗译文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四野的战争还没得到安平,我已经老了却得不到安宁。子孙们在战场上尽都殉难,兵荒马乱又何需老命苟全。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扔掉拐杖出门去拼搏一番,同行的人也为我流泪辛酸。庆幸牙齿完好胃口还不减,悲伤身骨瘦如柴枯槁不堪。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男儿既披戴盔甲从戎征战,也只好长揖不拜辞别长官。听到老伴睡路上声声哀唤,严冬腊月仍然是裤薄衣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明知道死别最后一次见面,贫贱夫妻怎么不怜她饥寒。今朝离去永不能回返家园,犹听她再三劝我努力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土门关深沟高垒防守坚严,杏园镇天险足恃偷渡实难。形势变不比当年邺城之战,纵然是死去时间也有宽限。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人生世上都有个离合悲欢,哪管你饥寒交迫衰老病残!想以前少壮年华国泰民安,竟不免徘徊踟蹰长吁短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普天下应征入伍戒备森严,战争的烽火已弥漫了岗峦。尸骸积山一草一木变腥膻,流血漂杵河流平原都红遍。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战火遍地何处觅人间乐园,勤王杀敌又岂敢犹豫盘桓。毅然地抛弃茅棚奔赴前线,天崩地裂真叫人摧断肺肝!
「积尸草木腥」出自:《垂老别》
「积尸草木腥」作者: 杜甫
「积尸草木腥」辞典释义
◎ 积尸的意思
⒈ 亦作“积尸”。
⒉ 尸体堆积。
引《汉书·梅福传》:“於是积尸暴骨,快心 胡 越,故 淮南王 安 缘间而起。”
⒊ 星名。见“积尸”。
引《晋书·天文志中》:“荧惑入舆鬼,犯积尸。”
《周书·武帝纪上》:“太白入舆鬼,犯积尸。”
《隋书·炀帝纪下》:“秋七月壬子,荧惑守积尸。”◎ 草木的意思
⒈ 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引《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太行 之阳有 盘谷,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⒉ 指荒野。
引《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⒊ 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引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腥的意思
【未集下 • 肉】腥·康熙筆画:15·部外筆画:9
【玉篇】桑丁切【廣韻】【集韻】桑經切,音星。【說文】星見食豕,令肉中生小息肉也。【廣韻】豕息肉,肉中似米。【周禮·天官·內饔】豕肓眡而交睫腥。【註】肉有如米者,似星。
又凡膏亦曰腥。【周禮·天官·庖人】秋行犢麛膳膏腥。【註】膏腥,雞膏也。又臭也。【禮·月令】仲秋之月,其臭腥。【史記·晉世家】犯肉腥臊,何足食。又穢也。【書·酒誥】庶羣自酒,腥聞在上。又【正韻】凡肉未熟曰腥。【論語】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史記·禮書】俎上腥魚。【註】鄭曰:大饗祫祭先王,以腥魚爲俎實,不臑熟之也。又【唐韻】蘇佞切【集韻】【韻會】新佞切,音性。義同。【集韻】或作胜。
总述:诗句积尸草木腥出自《垂老别》。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