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梅柳渡江春
- 拼音
- méi liǔ dù jiāng chūn
- 平仄
- 平仄仄平平
- 韵脚
- 上平十一真
- 上一句
- 云霞出海曙
- 下一句
- 淑气催黄鸟
「梅柳渡江春」的意思,全诗译文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只有远离故里外出做官之人,特别敏感自然物候转化更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江南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回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晴朗的阳光下绿萍颜色转深。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忽然听到你歌吟古朴的曲调,勾起归思情怀令人落泪沾襟。
「梅柳渡江春」出自:《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梅柳渡江春」作者: 杜审言
「梅柳渡江春」辞典释义
◎ 梅柳的意思
⒈ 梅与柳。梅花开放,柳枝吐芽,均是春天降临的信息,故常以并称。
引晋 陶潜 《蜡日》诗:“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唐 杜审言 《和晋陵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度江春。”
宋 范成大 《临江仙》词:“故人相见似河清。恰逢梅柳动,高兴逐春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王气 金陵 渐凋伤,鼙鼓旌旗何处忙?怕随梅柳渡春江。”⒉ 特指一种梅枝柳叶形的面食。
引宋 苏辙 《己丑除日》诗之二:“‘梅柳’任教脩故事,‘蚕丝’聊与祝新年。”
自注:“乡人以餳蜜和麪象梅枝柳叶;又以肉杂物为羹,名之曰‘蚕丝’。”◎ 渡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渡·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9
【唐韻】【集韻】【韻會】徒故切【正韻】獨故切,音度。【說文】濟也。【廣雅】去也,通也。
又通作度。【前漢·賈誼傳】度江河亡維楫。【集韻】或作。◎ 江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江·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3
【唐韻】【集韻】【韻會】古雙切,音杠。水名。【風俗通·山澤篇】江者,貢也。出珍物,可貢獻也。【釋名】江,共也。小江流入其中,所公共也。【說文】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入海。【書·禹貢】岷山導江。【家語】夫江始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津也,不舫舟,不避風雨,不可以涉。
又【書·禹貢】三江旣入。【韋昭國語註】吳松江,錢塘江,浦陽江。【郭璞·山海經註】岷山,大江水所出。崍山,南江水所出。崌山,北江水所出。南江,北江,皆東流注於大江。【庾闡·揚都賦註】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爲婁江,東南入海爲東江,幷松江爲三。【前漢·地理志註】三江,謂北江、中江、南江。又九江,在荆州。【書·禹貢】九江孔殷。【正義】江以南,水無大小,俗人皆呼爲江。又州名。春秋時爲吳楚地,秦爲九江郡,晉爲潯陽郡,卽古江州。【地理通釋】漢九江郡,本在江北,而今所謂江州者,實武昌郡之柴桑縣。後以江北之潯陽幷柴桑而立郡,又自江北徙治江南,以故江南得有潯陽之名。後又因潯陽而攺爲江州,實非古江州地也。又姓。本伯益之後,爵封于江,後以國爲氏。又星名。【史記·天官書】天潢旁江星。江星動,人涉水。又帝江,神鳥。出天山,識歌舞。見【山海經】。又【韻補】叶古紅切,音公。【楚辭·九章】將運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終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今滇語呼江爲公。又名江魚爲公魚。◎ 春的意思
【辰集上 • 日】春·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5
〔古文〕萅旾【廣韻】昌脣切【集韻】【韻會】樞倫切,蠢平聲。【爾雅·釋天】春爲靑陽。【註】氣淸而溫陽。【周禮·春官·宗伯疏】春者出生萬物。【公羊傳·隱元年】春者何,歲之始也。【註】春者,天地開闢之端,養生之首,法象所出。昏斗指東方曰春。【史記·天官書】東方木主春。【前漢·律歷志】陽氣動物,於時爲春。春,蠢也。物蠢生,廼動運。
又姓。【何氏姓苑】春申君黃歇之後。又酒名。【唐國史補】酒有郢之富水春,烏程之若下春,滎陽之上窟春,富平之石東春,劒南之燒春。又花名。【花木考】鸎粟別種名麗春。又【集韻】尺尹切,音蠢。【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張皮侯而棲鵠,則春以功。【註】春讀爲蠢。蠢,作也,出也。
总述:诗句梅柳渡江春出自《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作者是唐朝诗人杜审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