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莫嫌迁客且论交

诗句
莫嫌迁客且论交
拼音
 mò xián qiān kè qiě lùn jiāo
平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
韵脚
下平三肴
上一句
我亦好闲求老伴

「莫嫌迁客且论交」出自:《赠渔者(在湖南)》

个侬居处近诛茅,枳棘篱兼用荻梢。尽日风扉从自掩,
无人筒钓是谁抛。城方四百墙阴直,江阔中心水脉坳。
我亦好闲求老伴,莫嫌迁客且论交

「莫嫌迁客且论交」作者:

韩偓(844─914以后),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十岁能诗,曾得其姨夫李商隐赞许,称其「皱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登进士第。始佐河中幕府,累迁左谏议大夫。天复元年(901),为翰…

「莫嫌迁客且论交」辞典释义

◎ 莫的意思

【申集上 • 艸】莫·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7

〔古文〕䒬【唐韻】慕各切【集韻】【正韻】末各切,音寞。【韻會】無也,勿也,不可也。【易·繫辭】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
定也。【詩·大雅】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謀也。【詩·小雅】秩秩大猷,聖人莫之。
【博雅】强也。【論語】文莫吾猶人也。【晉書·欒肇·論語駁曰】燕齊謂勉强爲文莫。【揚子·方言】侔莫,强也,凡勞而相勉謂之侔莫。【淮南子·謬稱訓】猶未之莫與。【註】莫,勉之也。
削也。【管子·制分篇】屠牛垣,朝解九牛而刀可莫鐵。
【博雅】莫莫,茂也。【詩·周南】維葉莫莫。【註】莫莫,茂密之貌。
【莊子·逍遙遊】廣莫之野。【註】莫,大也。
姓。【通志·氏族略】卽幕氏省文。漢有富人莫氏,見《游俠傳》。唐有比部員外郎莫藏用。
【史記·夏本紀註】五湖之一有莫湖。
與瘼通。【詩·小雅】莫此下民。
與幕通。【史記·李廣傳】莫府省約文書籍事。
【說文】莫故切。同暮。【易·夬卦】莫夜有戎。
菜也。【詩·魏風】彼汾沮洳,言采其莫。【註】音暮。【陸璣疏】莫,莖大如箸,赤節,節一葉,似柳葉,厚而長,有毛刺,今人繅以取繭緒。其味酢而滑,始生可以爲羹,又可生食。五方通謂之酸迷,冀州人謂之乾絳,河、汾之閒謂之莫。
通膜。【禮·內則】去其皽。【註】皽謂皮肉之上魄莫也。
【韻會】莫白切,音陌。靜也。【詩·小雅】君婦莫莫。【註】言淸靜而敬至也。【左傳·昭二十八年】德正應和曰莫。
【唐韻古音】平聲,音謨。《漢書》註引《詩》聖人莫之作謨。【直音】作。

◎ 嫌的意思

【丑集下 • 女】嫌·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10

【廣韻】戸兼切【集韻】【韻會】賢兼切【正韻】胡兼切,協平聲。【說文】不平於心也。一曰疑也。【禮·曲禮】禮者,所以定親疎,决嫌疑也。【又】禮不諱嫌名。【後漢·馮異傳】帝曰:將軍何嫌何疑,而有懼意。【唐書·尉遲敬德傳】秦王謂尉遲敬德曰:丈夫意氣相期,勿以小嫌介意。【集韻】或作慊。

◎ 迁的意思

【酉集下 • 辵】迁·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3

俗遷字。
(遷)〔古文〕拪【唐韻】七然切【集韻】親然切,音韆。【說文】登也。【廣韻】去下之高也。【詩·小雅】遷于喬木。
遷徙也。【易·益卦】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攺。【書·益稷】懋遷有無化居。【註】懋,勉其民,徙有於無,交易變化,其所居積之貨也。
移物曰遷。【禮·曲禮】先生書策琴瑟在前,坐而遷之。【註】諸物當前,跪而遷移之。
變易也。【左傳·昭五年】吾子爲國政,未攺禮,而又遷之。
徙國曰遷。【周禮·秋官·小司】二曰詢國遷。【註】謂徙都攺邑。
徙官曰遷。【前漢·賈誼傳】誼超遷,歲中至大中大夫。
貶秩曰左遷。【史記·韓王信傳】項王王諸將近地,而王獨遠居,是左遷也。
【張蒼傳】吾極知其左遷。【註】是時尊右左,故謂貶秩爲左遷。
【正韻】謫也,放逐也。【臯陶謨】何遷乎有苗。
君遷,木名。【左思·吳都賦】平仲君遷。
姓。
西烟切,音仙。【前漢·王莽傳】立安爲新遷王。【註】服䖍曰:遷,音仙。師古曰:遷,猶仙耳。不勞假借。
叶七情切,音淸。【琳·大暑賦】樂以忘憂,氣變志遷。爰速嘉賔,式燕且殷。【李翺·祭韓愈文】疏奏輒斥,去而復遷,升黜不攺,正言時聞。(遷)

◎ 客的意思

【寅集上 • 宀】客·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6

【唐韻】苦格切【集韻】【韻會】【正韻】乞格切,坑入聲。【說文】寄也。从宀各聲。
【廣韻】賔客。【周禮·秋官】大行人掌大賔之禮,及大客之儀。【註】大賔爲五等諸侯,大客卽其孤卿。
【司儀】諸公相爲賔,諸公之臣相爲國客。
主客。【禮·郊特牲】天子無客禮,莫敢爲主焉。
【左傳·僖二十四年】宋,先代之後也,於周爲客。
凡自外至者皆曰客。【易·需卦】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外亦曰客。【易·繫辭】重門擊柝,以待暴客。
姓。【正字通】漢客孫,廣德人。
叶苦各切,音恪。【詩·小雅】所謂伊人,於焉嘉客。叶上夕藿。夕音削。
【楚辭·哀郢】順風波以從流兮,焉洋洋而爲客。凌陽侯之氾濫兮,忽翺翔之焉薄。

◎ 且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且·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4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淺野切【正韻】七野切,音跙。借曰之辭。【論語】且予之類是也。
未定之辭。【禮·檀弓】曾子曰:祖者,且也。且胡爲其不可以反宿。
又也。【詩·小雅】君子有酒,多且旨。
此也。【詩·周頌】匪且有且。【傳】非獨此處有此稼穡之事也。
姑且也。【詩·唐風】且以喜樂。
將也。【史記·項羽紀】范增謂項莊曰:若屬且爲所鹵。
苟且也。【莊子·庚桑楚】老子語南榮趎曰:與物且者,其身不容,焉能容人。【註】且者,姑與物爲雷同,而志不在也。
姓。宋且謹修,明且。俗誤讀苴。
通作俎。薦牲具。祭祀燕饗用之。
【集韻】【韻會】【正韻】子余切,音疽。【說文】薦也。
同趄。行不進也。【易·夬卦】其行次且。別作趦趄。
多貌。【詩·大雅】籩豆有且。
蝍蛆亦曰卽且。【史記·龜筴傳】騰蛇之神,而殆於卽且。
【爾雅·釋天】六月爲且。【郭註】闕詁。或云:一作焦月。六月盛熱,故曰焦。
巴且,見【司馬相如賦】。【史記】作猼且,卽巴焦。
語餘聲。【詩·鄭風】士曰旣且。【朱傳】音疽。語辭,與乃見狂且,其樂只且,匪我思且,椒聊且,曰父母且,諸且字皆語餘聲。
【集韻】【韻會】【正韻】叢租切。與徂同,往也。
【韻會】七序切,徐去聲。恭敬貌。【詩·周頌】有萋有且。【正字通】《說文》且从几,足有二橫。一,地也。象藉於地形。音阻。阻詛諧且爲聲,餘義皆假借。孫愐譌用子余切。《韻會》馬韻且引《說文》義同俎,譌轉魚韻,爲孫切所蔽,音同疽,音義相矛盾。
俎本作且,且字借義旣廣,故別加半肉作俎以別之。

◎ 论交的意思

⒈  争论与交谈。

唐 李颀 《行路难》诗:“秋风落叶闭重门,昨日论交竟谁是。”

⒉  结交;交朋友。

唐 高适 《送前卫县李寀少府》诗:“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
宋 陈师道 《赠鲁直》诗:“相逢不用蚤,论交宜晚岁。”
清 龚自珍 《哭郑八丈》诗:“论交三世久,问字两儿趋。”
张昭汉 《癸丑暮秋偕璧子漫游长江歌以纪事》:“古人论交恩义重,徙倚琴臺有餘痛。”

总述:诗句莫嫌迁客且论交出自《赠渔者(在湖南)》。作者是唐朝诗人韩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