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节卧听龙骧
- 拼音
- jié wò tīng lóng xiāng
- 平仄
- 仄仄仄平平
- 韵脚
- 下平七阳
- 上一句
- 河流辞马岭
- 下一句
- 孤负平生剑
「节卧听龙骧」出自:《答殷尧藩赠罢泾源记室》
河流辞马岭,节卧听龙骧。孤负平生剑,空怜射斗光。
「节卧听龙骧」作者: 北朝乐府
「节卧听龙骧」辞典释义
◎ 节的意思
【未集上 • 竹】节·康熙筆画:15·部外筆画:9
〔古文〕卩【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子結切,音接。【說文】竹節也。
又操也。【左傳·成十五年】諸侯將見子臧于王而立之,子臧辭曰:前志有之曰:聖達節,次守節,下失節。爲君非吾節也。又止也,檢也,制也。【易·頤象】君子以愼言語,節飮食。【疏】節,裁節。又【節卦】節亨。苦節不可貞。【疏】節者,制度之名,節止之義,制事有節,其道乃亨。又【說卦傳】節,止也。【書·康誥】節性惟日其邁。【禮·檀弓】品節斯。【註】制斷也。【爾雅·釋樂】和樂謂之節。【疏】八音克諧,無相奪倫,謂之和樂,樂和則應節。【左傳·莊二十三年】公如齊觀社,曹劌諫曰:會以訓上下之則,制財用之節。【史記·樂書】大禮與天地同節。【正義曰】天有日月,地有山川,高如形,生用各別。大禮辯尊貴賤等差異別,是大禮與天地同節。又符節,所以示信。【書·康誥】惟厥正人越小臣諸節。【註】諸有符節之臣,若爲官行文書而有符,今之印者也。【周禮·地官】掌節,掌守邦節而辨其用,以輔王命。凡通達于天下者,必有節以傳輔之。無節者,有幾則不達。【註】以王命往來,必有節以爲信。又【秋官】小行人掌達天下之六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以金爲之。道路用旌節,門關用符節,都鄙用管節,皆以竹爲之。【禮·玉藻】凡君召以三節,二節以走,一節以趨。【註】隨事緩急,急則二節,故走。緩則一節,故趨也。【左傳·文十二年】秦西乞術曰:不腆先君之敝器,使下臣致諸執事,以爲瑞節。【註】節,信也。【史記·秦始皇紀】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正義曰】旄節者,編旄爲之,以象竹節。又時節。【左傳疏】凡春、秋分,冬、夏至,立春、立夏爲啟。立秋、立冬爲閉。用此八節之日登觀臺,書其所見雲物氣色。又人君壽日皆名節,有萬壽節、天中節等名。又地名。【左思·魏都賦】掘鯉之淀,蓋節之淵。【註】蓋節淵在平原鬲縣北。又貫節,藥草名。又樂器,卽拊也,所以節樂。又諡法,好廉自克曰節。又漢宣帝改元地節。【應劭曰】欲令地得其節。又姓。明正德中,守禦指揮僉事節鐸。又官名。【眞風土記】村中人家稍密,有鎭守之官,名曰買節。又【集韻】昨結切,音截。【詩·小雅】節彼南山。又叶子悉切。【陸機·答賈長淵詩】大辰匿暉,金虎習質。雄臣馳騖,義夫赴節。又叶子計切。【曹植·王霸贊】壯氣凌雲,挺身奮節。所征必拔,謀顯垂惠。◎ 卧的意思
【未集下 • 臣】卧·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2
【唐韻】吾賀切【集韻】【韻會】吾貨切【正韻】五箇切,音餓。【說文】休也。从人臣,取其伏也,人臣事君俯僂也。【長箋】因休義借寐也。【廣韻】寢也。【釋名】化也,精氣變化,不與覺時同也。【禮·樂記】魏文侯問於子夏曰: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
又【韻會】寢室曰臥。【後漢·宦者傳論】乃以張卿爲大謁者,出入臥內。又息也。【管子·白心篇】臥名利者寫生危。【註】息其名利之心,則無危生之累也。◎ 听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听·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4
【唐韻】宜引切【集韻】擬引切,音齗。【說文】笑貌。【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亾是公听然而笑。【楊愼曰】听,古哂字。
又【廣韻】口大貌。【集韻】大口謂之听。又【廣韻】牛謹切【集韻】語近切,音。亦笑貌。又【集韻】口謹切,音赾。又魚斤切,音㹞。又逆乙切,音聉。義同。又魚其切,音疑。听嗞,口開貌。又魚衣切,音沂。與同。嗞,媿貌。又【正字通】俗借爲聽字省文。(聽)〔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定切,音侹。【說文】聆也。【釋名】聽,靜也。靜,然後所聞審也。【書·太甲】聽德惟聰。【儀禮·士昏禮】命之曰:敬恭聽,宗爾父母之言。又【廣韻】待也。又受也。【左傳·成十一年】鄭伯如晉聽成。【註】聽,猶受也。又從也。【易·艮卦】不拯其隨未退聽也。【疏】聽,從也。【左傳·昭二十六年】姑慈婦聽。又斷也。【禮·王制】司寇正明辟,以聽獄訟。【周禮·天官·大宰】凡邦之小治,則冢宰聽之。【前漢·法志】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又任也。【前漢·景帝紀】其議民欲徙寬大地者,聽之。又也。【戰國策】請爲王聽東方之處。【註】聽,偵之。又【唐韻】他丁切【集韻】【韻會】湯丁切【正韻】他經切,音㕔。【集韻】聆也,聽受也。中庭曰聽事,言受事察訟於是。俗作㕔。毛氏曰:漢晉皆作聽,六朝以來始加厂。又【韻補】叶儻陽切,音堂。【蘇轍·讀道藏詩】昔者惠子死,莊子笑自傷。微言不復知,言之使誰聽。◎ 龙骧的意思
⒈ 亦作“龙襄”。昂举腾跃貌。
引《汉书·叙传下》:“云起龙襄,化为侯王,割有 齐 楚,跨制 淮 梁。”
颜师古 注:“襄,举也。”
唐 杨巨源 《观打球有作》诗:“亲扫毬场如砥平,龙驤骤马晓光晴。”
明 孙柚 《琴心记·牛酒交欢》:“新筑沙堤行宰相,喜今朝凤翥龙驤,燕友逢春,鶯朋出谷。”
清 徐文元 《春日阅武召百官诣南苑》诗:“龙驤万骑军麾转,鵠立千官拜舞同。”⒉ 骏马。
引唐 杜牧 《题安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韵》:“半夜龙驤去,中原虎穴空。”
⒊ 指 晋 大将龙骧将军 王濬。
引唐 李白 《永王东巡歌》之八:“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 龙驤 出峡来!”
王琦 注引《晋书·武帝纪》:“咸寧 五年十一月大举伐 吴,遣龙驤将军 王濬 、广武将军 唐彬 率 巴 蜀 之兵浮 江 而下。”
明 徐渭 《寿中军某侯帐词》:“惟愿绩流 燕石,名茂 龙驤。”⒋ 指画家 顾恺之。
引唐 温庭筠 《赠李将军》诗:“不学 龙驤 画山水,醉乡无迹似閒云。”
曾益 等注:“《画苑》:‘ 顾愷之 善画山水,仕至龙驤将军,每大醉始命笔,人称奇絶。’”⒌ 后以泛指英勇的军队。
引《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梁 有龙驤、神威、拱宸等军,皆武勇之士也。每一人鎧仗费数十万,装以组绣,饰以金银,人望而畏之。”
明 徐渭 《上督府公生日诗》:“初捧兵符分虎竹,再衔使命驭龙驤。”⒍ 指大船。 晋 龙骧将军 王濬 为伐 吴 曾造大船。参阅《晋书·王濬传》。
引宋 苏轼 《大风留金山两日》诗:“龙驤万斛不敢过,渔舟一叶从掀舞。”
清 赵翼 《大风从丹徒口出江至瓜洲》诗:“我来正值游江閧,万斛龙驤莫敢动。”
严复 《救亡决论》:“第即使其説诚然,而举划木以傲龙驤,指椎轮以訾大輅,亦何足以助人张目,所谓詬弥甚耳!”
总述:诗句节卧听龙骧出自《答殷尧藩赠罢泾源记室》。作者是唐朝诗人沈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