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江上忆君时

诗句
江上忆君时
拼音
 jiāng shàng yì jūn shí
平仄
平仄仄平平
韵脚
上平四支
上一句
峡中为客恨
下一句
天地身何在

「江上忆君时」出自:《寄杜位(顷者与位同在故严尚书幕)》

寒日经檐短,穷猿失木悲。峡中为客恨,江上忆君时
天地身何在,风尘病敢辞。封书两行泪,沾洒裛新诗。

「江上忆君时」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

「江上忆君时」辞典释义

◎ 江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江·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3

【唐韻】【集韻】【韻會】古雙切,音杠。水名。【風俗通·山澤篇】江者,貢也。出珍物,可貢獻也。【釋名】江,共也。小江流入其中,所公共也。【說文】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入海。【書·禹貢】岷山導江。【家語】夫江始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津也,不舫舟,不避風雨,不可以涉。
【書·禹貢】三江旣入。【韋昭國語註】吳松江,錢塘江,浦陽江。【郭璞·山海經註】岷山,大江水所出。崍山,南江水所出。崌山,北江水所出。南江,北江,皆東流注於大江。【庾闡·揚都賦註】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爲婁江,東南入海爲東江,幷松江爲三。【前漢·地理志註】三江,謂北江、中江、南江。
九江,在荆州。【書·禹貢】九江孔殷。【正義】江以南,水無大小,俗人皆呼爲江。
州名。春秋時爲吳楚地,秦爲九江郡,晉爲潯陽郡,卽古江州。【地理通釋】漢九江郡,本在江北,而今所謂江州者,實武昌郡之柴桑縣。後以江北之潯陽幷柴桑而立郡,又自江北徙治江南,以故江南得有潯陽之名。後又因潯陽而攺爲江州,實非古江州地也。
姓。本伯益之後,爵封于江,後以國爲氏。
星名。【史記·天官書】天潢旁江星。江星動,人涉水。
帝江,神鳥。出天山,識歌舞。見【山海經】。
【韻補】叶古紅切,音公。【楚辭·九章】將運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終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今滇語呼江爲公。
名江魚爲公魚。

◎ 上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上·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2

〔古文〕丄【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上官,複姓。
【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與尙通。【詩·魏風】上愼旃哉。【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韻補】叶辰羊切,音常。【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叶時刃切,音愼。【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叶矢忍切,音審。【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

◎ 忆的意思

【卯集上 • 心】忆·康熙筆画:17·部外筆画:13

【廣韻】於力切【集韻】【韻會】乙力切【正韻】伊昔切,音抑。念也,思也,記也。【古詩】下有長相憶。【增韻】古作意,誤。

◎ 君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君·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4

〔古文〕【唐韻】舉云切【集韻】【韻會】拘云切,音軍。【說文】尊也。从尹,發號,故从口。【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易·師卦】大君有命。【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
凡有地者,皆曰君。【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晉語】三世仕家君之。
夫人亦稱君。【詩·鄘風】我以爲君。【傳】君國小君。【箋】夫人對君稱小君。【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子稱父母曰君。【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
子孫稱先世皆曰君。【孔安國·尚書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
兄稱弟曰君。【杜牧·爲弟墓誌】君諱顗。
妾稱夫曰君。【禮·內則】君已食徹焉。【註】此謂士大夫之妾也。【儀禮·喪服】妾謂君。【註】妾謂夫爲君者,不得體之,加尊之也,雖士亦然。【疏】以妻得體之,得名爲夫,妾雖接見於夫,不得體敵,故加尊之,而名夫爲君。
婦稱夫亦曰君。【古樂府】十七爲君婦。
夫稱婦曰細君。【前漢·東方朔傳】歸遺細君,又何仁也。
上稱下亦曰君。【史記·申屠嘉傳】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封號曰君。【史記·商君傳】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爲商君。
婦人封號亦曰君。【史記·外戚世家】尊皇太后母臧兒爲平原君。
彼此通稱亦曰君。【史記·司馬穰苴傳】百姓之命,皆懸於君。君謂莊賈也。
【張儀傳】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
隱士就聘者曰徵君。【後漢·逸民韓康傳】亭長以韓徵君當至。
持節出使者曰使君。【後漢·恂傳】非敢脅使君。
【諡法】慶賞威曰君,從之成羣曰君。
君子,成德之稱。【易·乾卦】君子,終曰乾乾。【論語】不亦君子乎。【註】君子,成德之名。
姓。【正字通】明有君助。
叶姑員切,音涓。【劉向·烈女傳】引過推讓,宣王悟焉。夙夜崇道,爲中興君。

◎ 时的意思

【辰集上 • 日】时·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6

〔古文〕旹【唐韻】【集韻】【韻會】市之切【正韻】辰之切,音蒔。【說文】四時也。【釋名】四時,四方各一時。時,期也,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至也。【書·堯典】敬授人時。【傳】敬記天時以授人也。【又】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禮·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淮南子·天文訓】隂陽之專精爲四時。【又】三月而爲一時。
【韻會】辰也,十二時也。
【廣韻】是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傳】時,是也。【詩·大雅】曰止曰時,築室于兹。【朱傳】可以止于是,而築室矣。
【博雅】伺也。【論語】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疏】謂伺虎不在家時而往謝之。
【博雅】善也。【廣韻】中也。
地名。【左傳·莊九年】戰于乾時。【註】乾時,齊地。時水在樂安界,岐流旱則竭涸,故曰乾時。
姓。【廣韻】良吏傳有時苗。《何氏姓苑》云:今鉅鹿人。
與塒同。【詩·王風】雞棲于塒。【釋文】塒,本亦作時。
【韻補】叶上紙切。【王粲·七釋】不以志易道,不以身後時。進德修業,與世同理。
叶側吏切。【屈原·離騷】忳鬰邑余侘傺兮,吾獨窮苦乎此時也。叶下態,態音替。

总述:诗句江上忆君时出自《寄杜位(顷者与位同在故严尚书幕)》。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