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直当花院里

诗句
直当花院里
拼音
 zhí dāng huā yuàn lǐ
平仄
仄平平仄仄
韵脚
上声四纸、去声四寘
上一句
月径引藤杯
下一句
书斋望晓开

「直当花院里」出自:《赠李十四四首》

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琴尊唯待处,风月自相寻。
小径偏宜草,空庭不厌花。平生诗与酒,自得会仙家。
乱竹开三径,飞花满四邻。从来扬子宅,别有尚玄人。
风筵调桂轸,月径引藤杯。直当花院里,书斋望晓开。

「直当花院里」作者:

王勃(650─676),初唐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河津一带)人。祖父王通是著名学者。王勃少时即聪慧过人,据传六岁就会作文章,有「神童」之誉;十四岁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当时诸王中斗鸡之风盛行,王勃戏作《檄周王鸡…

「直当花院里」辞典释义

◎ 直的意思

【午集中 • 目】直·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3

〔古文〕【唐韻】除力切【集韻】逐力切,音値。【說文】正見也。【博雅】正也。【玉篇】不曲也。【易·坤卦】直其正也。【書·洪範】王道正直。
準當也。【禮·投壺】馬各直其算。【史記·平準書】以白鹿皮爲皮幣,直四十萬。
【增韻】當也。【儀禮·士冠禮】主人立于阼階下,直東序西面。【疏】謂當堂上東序牆也。
伸也。【孟子】枉尺而直尋。
【玉篇】侍也。【晉書·羊祜傳】悉統宿衞,入直殿中。
順也。【詩·鄭風】洵直且侯
猶宜也。【詩·魏風】爰得我直
猶但也。【孟子】直不百步耳。
猶故也。【史記·留侯世家】張良嘗遊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
埋枉曰直。【韓愈·王仲舒墓誌】公知制誥友人得罪公,獨爲直其冤。
直來,無事而來也。【公羊傳·莊二十七年】直來曰來。
【禮·月令】田事旣畢,先定準直,農乃不惑。【疏】準謂輕重平均,直謂繩墨得中也。
骨直,謂强毅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工人】骨直以立。
語發聲。【史記·龜筴傳】神龜知吉凶,而骨直空枯。【正義曰】直,語發聲也。
柄也。【禮·明堂位】玉豆雕篹。【註】篹,籩屬,雕刻飾其直者也。【疏】雕鏤其柄。
殖也。【揚子·太經】直,東方也,春也。質而未有文也。【註】直之言殖也。萬物甲始出殖立,未有枝葉也。
【揚子·方言】袒飾謂之直袊。【註】婦人初嫁所著上衣,直袊也。
【韻會小補】器直,曲尺也。梓人用之。
官名。【鄧析子轉辭篇】湯有司直之人。
【通典】漢時繡衣直指,卽秦時御史大夫。
直人,邑名。【左傳·昭二十三年】劉子取直人。
泉名。【公羊傳·昭五年】直泉者何,涌泉也。
門名。【三輔黃圖】長安城西出第二門曰直城門。
姓。漢有直不疑。
【諡法】肇敏行成曰直。
【集韻】【韻會】直吏切【正韻】直意切,音治。與値通。【史記·項羽紀】直夜潰圍。【註】直,讀曰値。當也。【索隱曰】古字例以直爲値。【前漢·酷吏傳】無直甯成之怒。【史記】作値。
物價曰直。【北史·齊景思王傳】食雞羹,何不還他價直也。
傭作得錢亦曰直。【柳宗元·送薛存義序】向使傭一夫於家,受若直,怠若事,則必甚怒而黜罰之矣。
叶直略切,音著。【樂府·焦仲卿妻詩】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阿母得聞之,零淚應聲落。
叶直六切,音逐。【楚辭·九章】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與嚮服。俾山川以備御兮,命咎繇使聽直。【六書正譌】从从十目。,古隱字。十目所視,雖隱亦直。會意。俗作直,非。

◎ 当的意思

【午集上 • 田】当·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8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都郞切,黨平聲。【說文】田相値也。从田,尚聲。
【玉篇】任也。【論語】當仁不讓於師。【晉語】夫幸,非福非德不當雍。【註】當,猶任也。
【廣韻】敵也。【禮·王制】次國之上卿,位當大國之中,中當其下,下當其上大夫。【史記·廉頗藺相如傳】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
直也。【禮·內則】妻不在,妾御莫敢當夕。
遇也。【左傳·昭七年】聖人有明德者,若不當世,其後必有達人。【禮·曲禮】當食不歎。
適可也。【易·履卦】夬履貞厲,位正當也。【左傳·哀元年】逢滑當公而進。【註】當公,不左不右。【禮·學記】當其可之謂時。【史記·禮書】好惡以節,喜怒以當。
主也。【左傳·襄二十七年】慶封當國。【註】當國,秉政。【儀禮·喪服】童子唯當室緦。【註】當室者爲父,後承家事者爲家主。
偶也。【前漢·司馬相如傳】及飮,卓氏弄琴文君,竊從戸窺,心說而好之,恐不得當也。【註】師古曰:當謂對偶也。
抵也。【史記·屈賈傳】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
【增韻】蔽也。【左傳·昭二十年】使祝鼃寘戈於車薪以當門。【李白·蜀道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斷罪曰當,言使罪法相當也。【史記·張釋之傳】廷尉奏當,一人犯蹕當罰。【註】當謂處其罪也。【路溫舒緩書】奏當之成。
【正韻】猶合也。理合如是也。【儀禮·特牲饋食禮】佐食當事,則戸外南面。【註】當事,將有事而未至。【史記·萬石君傳】內史慶醉歸,入外門不下車,萬石君讓曰:內史貴人入閭里,里中長老皆走匿,而內史坐車中,自如固當。【註】固當者,反言之,以見其不當如是,責讓之甚也。
過當。【史記·霍去病傳】斬首捕鹵過當。【註】言不啻相等。
勾當。【歐陽修·歸田錄】曹彬平江南,詣閣門求見。其榜子云:奉敕江南勾當公事回。
【職官分紀】奏舉京朝官,知縣資序二人,充本司勾當。
官名。【前漢·宣帝紀】詔單于毋謁,其左右當戸之羣皆列觀。【註】左右當戸,匈奴官名。
排當,宋宮中宴飮名。
州名。【韻會】本羌地,唐置當州,蓋取燒當羌以名之。【後漢·明帝紀】秋九月,燒當羌隴西。
縣名。【正字通】鳳州兩當縣。【後漢·郡國志】南郡有當陽。
【劉隆傳】遣隆屯田武當。【註】武當,今均州縣也。
馬當,武當,山名。
當康,獸名。【山海經】欽山有獸焉,其狀如豚而有牙,其名曰當康。【註】牙豚也。
當魱,魚名。【爾雅·釋魚】鯦當魱。【註】海魚也。
姓。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丁浪切,黨去聲。事理合宜也。【禮·樂記】古者天地順而四時當。【韓詩外傳】君子行不貴苟難,惟當之爲貴。
底也。【韓非子·外儲說】堂谿公見韓昭侯曰:人主漏泄羣臣語,譬猶玉巵之無當。
【正字通】凡出物質錢,俗謂之當。【後漢·劉虞傳】虞所賚賞,典當胡夷,瓚復抄奪之。【註】當,音丁浪反。

◎ 花的意思

【申集上 • 艸】花·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4

〔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
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
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
【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鄭氏曰:,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藝之英華。花字與華用。而五經、諸子、楚辭、先秦、兩漢之書,皆古文相傳,凡華字未有攺爲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餘,頒之遠近,以爲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于魏晉以下之新字乎。

◎ 院的意思

【戌集中 • 阜】院·康熙筆画:15·部外筆画:7

【唐韻】王眷切【集韻】【韻會】于眷切,音瑗。【說文】堅也。【玉篇】周垣也。亦作寏。【增韻】有垣牆者曰院。【唐書·宣宗紀】作五王院,以處皇子之幼者。
官廨曰院。【唐書·明皇紀】置麗正書院,聚文學之士。
【令狐綯傳】綯爲翰林學士,夜對禁中燭盡,以金蓮花炬送歸院。
【南部新書】自唐初來,歷五院惟二人,李商隱,張延賞。【註】五院,謂監察殿中侍御史中丞大夫也。
儒者所居曰書院。【方隅勝略】白鹿書院,在廬山。鵝湖書院,在鉛山縣。
浮屠所居曰僧院。【傳燈錄】本行和尙云:若有人道得著,老僧分半院與汝同住。
道流所居曰道院。【白樂天·尋郭道士詩】看院止留雙白鶴。
【廣韻】【集韻】胡官切,音桓。
【集韻】委遠切,音婉。義同。

◎ 里的意思

【酉集下 • 里】里·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0

【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音裏。【爾雅·釋言】里,邑也。【詩·鄭風】將仲子兮,無踰我里。【傳】里,居也。【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爲鄰,五鄰爲里。【前漢·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
【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
憂也。【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箋】里,憂也。
姓。【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註】里析,鄭大夫。
百里、相里,複姓。
地名。【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註】南里,鄭地。
山名。【史記·封禪書註】高里山,在泰山下。
【五代史·附錄】契丹所居曰梟羅箇沒里。【註】沒里者,河也。
古夫稱妻曰鄕里。【南史·張彪傳】我不忍令鄕里落它處。【沈約·山隂柳家女詩】還家問鄕里,詎堪持作夫。
【正韻】漢制:長安有戚里,人君姻戚居之,後世因謂外戚爲戚里。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里爲式,然後可以傳衆方。【註】里,讀爲已,聲之誤也。【釋文】里,音以。

总述:诗句直当花院里出自《赠李十四四首》。作者是唐朝诗人王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