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城楼枕水湄
- 拼音
- chéng lóu zhěn shuǐ méi
- 平仄
- 平平仄仄平
- 韵脚
- 上平四支
- 上一句
- 驿路缘云际
- 下一句
- 思乡多绕泽
「城楼枕水湄」出自:《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忆在贞元岁,初登典校司。
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1]
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
疏狂属年少,闲散为官卑。
分定金兰契,言通药石规。
交贤方汲汲,友直每偲偲。
有月多同赏,无杯不共持。
秋风拂琴匣,夜雪卷书帷。
高上慈恩塔,幽寻皇子陂。
唐昌玉蕊会,崇敬牡丹期。[2]
笑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3]
儒风爱敦质,佛理尚玄师。[4]
度日曾无闷,通宵靡不为。
双声联律句,八面对宫棋。[5]
往往游三省,腾腾出九逵。
寒销直城路,春到曲江池。
树暖枝条弱,山晴彩翠奇。
峰攒石绿点,柳宛曲尘丝。
岸草烟铺地,园花雪压枝。
早光红照耀,新溜碧逶迤。
幄幕侵堤布,盘筵占地施。
征伶皆绝艺,选伎悉名姬。
铅粉凝春态,金钿耀水嬉。
风流夸堕髻,时世斗啼眉。[6]
密坐随欢促,华樽逐胜移。
香飘歌袂动,翠落衫钗遗。
筹插红螺碗,觥飞白玉卮。
打嫌调笑易,饮讶卷波迟。[7]
残席喧哗散,归鞍酩酊骑。
酡颜乌帽侧,醉袖玉鞭垂。
紫陌传钟鼓,红尘塞路歧。
几时曾暂别?何处不相随?
茌苒星霜换,回还节候催。
两衙多请假,三考欲成资。
运启千年圣,天成万物宜。
皆当少壮日,同惜盛明时。
光景嗟虚掷,云霄窃暗窥。
攻文朝矻矻,讲学夜孜孜。
策目穿如札[8],毫锋锐若锥。[9]
繁张获鸟网,坚守钓鱼坻。[10]
并受夔龙荐,齐陈晁董词。
万言经济略,三策太平基。
中第争无敌,专场战不疲。
辅车排胜阵,掎角搴降旗。[11]
双阙纷容卫,千僚俨等衰。[12]
恩随紫泥降,名向白麻披。
既在高科选,还从好爵縻。
东垣君谏诤,西邑我驱驰。[13]
在喜登乌府,多惭侍赤墀。[14]
官班分内外,游处遂参差。
每列鹓鸾序,偏瞻獬豸姿。
简威霜凛冽,衣彩绣葳蕤。
正色摧强御,刚肠嫉喔咿。
常憎持禄位,不拟保妻儿。
养勇期除恶,输忠在灭私。
下鞲惊燕雀,当道慑狐狸。
南国人无怨,东台吏不欺。[15]
理冤多定国,切谏甚辛毗。
造次行于是,平生志在兹。
道将心共直,言与行兼危。
水暗波翻覆,山藏路险巇。
未为明主识,已被幸臣疑。
木秀遭风折,兰芳遇霰萎。[16]
千钧势易压,一柱力难搘。[17]
腾口因成痏,吹毛遂得疵。
忧来吟贝锦,谪去咏江蓠。
邂逅尘中遇,殷勤马上辞。
贾生离魏阙,王粲向荆夷。
水过清源寺,山经绮季祠。
心摇汉皋佩,泪堕岘山碑。[18]
驿路缘云际,城楼枕水湄。
思乡多绕泽,望阙独登陴。
林晚青萧索,江平绿渺弥。
野秋鸣蟋蟀,沙冷聚鸬鹚。
官舍黄茅屋,人家苦竹篱。
白醪充夜酌,红粟备晨炊。
寡鹤摧风翮,鳏鱼失水鳍。
暗雏啼渴旦,凉叶堕相思。[19]
一点寒灯灭,三声晓角吹。
蓝衫经雨故,骢马卧霜羸。
念涸谁濡沫?嫌醒自啜醴。
耳垂无伯乐,舌在有张仪。
负气冲星剑,倾心向日葵。
金言自销铄,玉性肯磷缁?
伸屈须看蠖,穷通莫问龟。
定知身是患,当用道为医。
想子今如彼,嗟予独在斯。
无憀当岁杪,有梦到天涯。
坐阻连襟带,行乖接履綦。
润销衣上雾,香散室中芝。
念远缘迁贬,惊时为别离。
素书三往复,明月七盈亏。[20]
旧里非难到,余欢不可追。
树依兴善老,草傍静安衰。[21]
前事思如昨,中怀写向谁?
北村寻古柏,南宅访辛夷。[22]
此日空搔首,何人共解颐?
病多知夜永,年长觉秋悲。
不饮长如醉,加餐亦似饥。[23]
狂吟一千字,因使寄微之。
「城楼枕水湄」作者: 白居易
「城楼枕水湄」辞典释义
◎ 城楼的意思
⒈ 城门上的了望楼。
引《后汉书·邓禹传》:“光武 舍城楼上,披舆地图。”
《三国志·魏志·郭皇后传》:“霖雨百餘日,城楼多坏。”
唐 白居易 《寄微之》诗:“驛路缘云际,城楼枕水湄。”
鲁迅 《故事新编·出关》:“到得关上,立刻开了大厅来招待他。这大厅就是城楼的中一间。”◎ 枕的意思
【辰集中 • 木】枕·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4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章荏切,斟上聲。【說文】臥薦首者。【釋名】枕,檢也,所以檢項也。【詩·唐風】角枕粲兮。【禮·內則】斂枕簟。
又【唐韻】之賃切【集韻】【韻會】【正韻】職任切。義同。又車後橫木也。【小爾雅】軫謂之枕。又魚腦中骨曰枕。【爾雅·釋蟲】魚枕謂之丁。又姓。【姓苑】出下邳。又【廣韻】直深切【集韻】持林切,音沈。繫牛杙也。又木名。【釋名】烏梓一名枕,一名豫。又【本草綱目】枕木卽釣樟。又叶知險切,音展。【詩·陳風】有美一人,碩大且儼。寤寐無爲,輾轉伏枕。◎ 水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水·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0
【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稅上聲。【說文】準也。北方之行,象衆水流,中有微陽之氣也。【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潤下。【正義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易·乾卦】水流濕。【說卦】坎爲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訓】積隂之寒氣爲水。
又六飮之一。【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又【禮·玉藻】五飮:上水、漿、酒、醴、酏。【註】上水,水爲上,餘次之。又【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水曰淸滌。又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註】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又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又【前漢·律歷志】五聲,羽爲水。又天水,郡名,漢武帝所置。又中水,縣名,屬涿郡。應劭曰:易二水之中。見【前漢·地理志】。又黑水,國名,卽韐。又露爲上池水。【史記·扁鵲傳】飮是以上池之水。【註】上池水,謂水未至地,蓋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藥。又姓。又【韻補】叶式類切,音墜。【劉楨·魯都賦】蘋藻漂於陽侯,芙蓉出於渚際。奮紅葩之熩熩,逸景燭於崖水。又叶呼委切,音毀。【李白·游高淳丹陽湖詩】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裏。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又【韻補】音準。引《白虎通》水之爲言準也。○按準乃水之義,非水之音。蓋沿《周禮·考工記》鄭註,準讀爲水而誤。今不從。◎ 湄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湄·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9
【唐韻】武悲切【集韻】【韻會】旻悲切,音眉。【爾雅·釋水】水草交爲湄。【釋名】湄,眉也。臨水如眉也。【詩·秦風】在水之湄。【傳】水隒也。正義曰:隒是山岸湄是水岸,故曰水隒。亦與麋通。【詩·小雅】居河之麋。【箋】麋,本又作湄。
又湖名。【水經注】淮水左迤爲湄湖。又【集韻】乃管切,音煖。與渜同。湯也。【集韻】或作㵟。
总述:诗句城楼枕水湄出自《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