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应如霄汉起神泉
- 拼音
- yīng rú xiāo hàn qǐ shén quán
- 平仄
- 平平平仄仄平平
- 韵脚
- 下平一先
- 上一句
- 始见龙台升凤阙
- 下一句
- 石匮渚傍还启圣
「应如霄汉起神泉」出自:《龙池篇》
灵沼萦回邸第前,浴日涵春写曙天。始见龙台升凤阙,
应如霄汉起神泉。石匮渚傍还启圣,桃李初生更有仙。
欲化帝图从此受,正同河变一千年。
应如霄汉起神泉。石匮渚傍还启圣,桃李初生更有仙。
欲化帝图从此受,正同河变一千年。
「应如霄汉起神泉」作者: 北朝乐府
「应如霄汉起神泉」辞典释义
◎ 应的意思
【卯集上 • 心】应·康熙筆画:17·部外筆画:13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陵切,音膺。【說文】當也。从心聲。【徐曰】,鷹字也。本作,今作應。
又料度辭也。【唐詩】應須,祇應,皆是也。又【周語】其叔父實應且憎。【註】猶受也。又國名。【括地志】故應城,因應山爲名,在汝州葉縣。又姓。出南頓,本周武王後。【左傳·僖二十四年】邗晉應韓,武之穆也。漢有應曜,與四皓偕隱,曜獨不出,八代孫應劭,集解漢書。又通作膺。【書·武成】誕膺天命。【註】當也。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證切,音譍。【集韻】答也。【廣韻】物相應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又樂名。【周禮·春官·笙師應樂註】應長六尺五寸,象柷,有椎連底,左右相擊,以應柷也。【樂書】應樂,猶鷹之應物,其獲也小,故小鼓小舂謂之應,所以應大也。小鼙曰應鼓。【周禮·春官·小師】擊應鼓。【註】鼙也。又天子之門曰應門。【詩·大雅】廼立應門。【註】正門也。又州名。鴈門地,唐置應州。又叶於容切,音雍。【易·蒙卦】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陸賈新語】事以類相從,聲以音相應。◎按應字,向來經史皆作平去二音。《正字通》止作去聲,誤。◎ 如的意思
【丑集下 • 女】如·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3
【唐韻】人諸切【集韻】【韻會】【正韻】人余切,音鴽。【說文】从隨也。一曰若也,同也。【書·舜典】如五器,如岱禮,如初,又然也。【易·離卦】突如其來如。【前漢·揚雄傳】雄家產不過十金,晏如也。
又往也,至也。公如棠,如齊。見【左傳】。【劉伶·酒德頌】幕天席地,縱意所如。又月名。【爾雅·釋歲】二月爲如。又語助辭。【論語】恂恂如也。【孟子】驩虞如也,皥皥如也。又凉如。縣名。【前漢·郊祀志】上遂北巡朔方,還釋兵凉如。又肥如,古國名,在遼西郡。【應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又姓。如羅氏,攺爲如氏,見【統譜】。又本覺爲如,今覺爲來,見【道院集】。又眞如,有變易性相,如如常住不遷,見【禪燈錄】。又如,獸名。瞿如,鳥名。見【山海經】。又通作而。【前漢·五行志】引左傳,星隕如雨。【註】如,而也,星隕而且雨。又【廣韻】人恕切【集韻】【韻會】如倨切,音茹。【東方朔·七諫】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苦衆人之難信兮,願離情而遠舉。【註】舉去聲。又【集韻】【類篇】乃箇切,音那。亦若也。◎ 霄汉的意思
⒈ 天河。亦借指天空。
引《后汉书·仲长统传》:“不受当时之责,永保性命之期。如是,则可以陵霄汉,出宇宙之外矣。”
宋 张孝祥 《踏莎行》词:“趁此秋风,乘槎霄汉。”
元 乔吉 《水仙子·重观瀑布》曲:“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乾。”
萧三 《张家口赞》诗:“塞上歌声冲霄汉, 蒙 汉 回 民齐起舞。”⒉ 喻遥远,高远。
引唐 杜甫 《送陵州路使君之任》诗:“霄汉瞻佳士,泥涂任此身。”
仇兆鳌 注:“霄汉泥涂,彼此悬隔矣。”
宋 王安石 《致仕虞部曲江谭君挽辞》:“它日白衣霄汉志,暮年朱紱水云身。”⒊ 喻指京都附近或帝王左右。参见“日边”。
引唐 杜牧 《书怀寄中朝往还》诗:“霄汉几多同学伴?可怜头角尽卿材!”
明 高濂 《玉簪记·占儿》:“亲在桑榆愁日暮,儿游霄汉几时归。”⒋ 喻高位;高居显要的地位。
引明 何景明 《画鹤赋》:“吁嗟!鸟类比之君子,遇则霄汉,失则荆杞。”
◎ 起的意思
【酉集中 • 走】起·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3
〔古文〕【廣韻】【正韻】墟里切【集韻】【韻會】口切,音杞。【說文】能立也。【釋名】起,舉也。平舉體也。【禮·曲禮】請業則起,請益則起。【孟子】雞鳴而起。
又【書·益稷】元首起哉。【疏】言無廢事業。又【禮·孔子閒居】無聲之樂,氣志旣起。【註】起,猶行也。又【禮·儒行】雖危起居,竟信其志。【註】起居,猶舉事動作也。又【論語】起予者,商也。【疏】起,猶發也。又姓。【廣韻】出《何氏姓苑》。又【韻補】叶口舉切。【易林】明德訖終,虎亂滋起。叶上父。又叶去九切。【徐幹·齊都賦】羽族盛興,毛羣盡起。上蔽雲穹,下被臯藪。又,古文。◎ 神的意思
【午集下 • 示】神·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5
〔古文〕【唐韻】食鄰切【集韻】【韻會】乗人切,音晨。【說文】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徐曰】申卽引也,天主降氣,以感萬物,故言引出萬物。
又【皇極經世】天之神棲乎日,人之神棲乎目。又神明。【書·大禹謨】乃聖乃神。【孔傳】聖無所不通,神妙無方。【易·繫辭】隂陽不測之謂神。【王弼云】神也者,變化之極,妙萬物而爲言,不可以形詰。【孟子】聖而不可知之謂神。又鬼神。陽魂爲神,隂魄爲鬼。氣之伸者爲神,屈者爲鬼。又諡法。【史記】民無能名曰神。又姓。漢騎都尉神矅。又升人切,音伸。【張衡·東京賦】神荼副焉。【註】海中神名。神,音伸。荼,音舒。又叶時連切,音禪。【焦仲卿詩】念與世閒辭,千萬不復全。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班固·答賓戲】言通帝王,謀合聖神,殷說夢發於傅巖,周望兆動於渭濱。【註】神,叶時連切。濱,叶眠切。○按:顧炎武《金石文字記》曰神,古多作,下从旦。《禮·郊特牲》所以交於旦明之義。鄭康成云:旦當爲神,篆字之譌。《莊子》有旦宅而無情死,亦讀爲神。蓋昔之傳書者遺其上半,因譌爲旦耳。此說甚是,非旦可作神也。◎ 泉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泉·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5
〔古文〕洤【唐韻】疾緣切【集韻】【韻會】從緣切【正韻】才緣切,音全。【說文】水原也。象水流成川形。【易·蒙象】山下出泉。
又【爾雅·釋水】濫泉正出。正出,涌出也。沃泉縣出。縣出,下出也。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又同出異歸曰肥泉。【詩·衞風】我思肥泉,兹之永歎。又醴泉。【禮·禮運】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又泉有光華曰榮泉。【前漢·郊祀歌】食甘露,飮榮泉。又瀑布曰立泉。【班固·終南山賦】立泉落落。又州名。【廣輿記】周時爲七閩地,隋曰溫陵,唐曰泉州。又天泉,星名。【甘氏星經】天泉十星,在鼈東。一曰大海,主灌漑溝渠之事。又龍泉,劒名。卽龍淵也。【杜甫詩】三尺獻龍泉。又姓。南史有泉企。又貨泉,卽錢也。【周禮·天官】外府掌布之出入。【註】布,泉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取名于水泉,其流行無不徧也。又【地官·泉府註】泉,或作錢。又【集韻】疾眷切,全去聲。義同。又【韻補】叶才勻切,音秦。【李尤·東觀銘】房闥內布,疏綺外陳。是謂東觀,書籍林泉。【集韻】或作灥。又、、。
总述:诗句应如霄汉起神泉出自《龙池篇》。作者是唐朝诗人姜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