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飞腾知有策

诗句
飞腾知有策
拼音
 fēi téng zhī yǒu cè
平仄
平平平仄仄
韵脚
入声十一陌
上一句
衣冠八尺身
下一句
意度不无神

「飞腾知有策」出自:《奉寄李十五秘书二首》

避暑云安县,秋风早下来。暂留鱼复浦,同过楚王台。
猿鸟千崖窄,江湖万里开。竹枝歌未好,画舸莫迟回。
行李千金赠,衣冠八尺身。飞腾知有策,意度不无神。
班秩兼通贵,公侯出异人。玄成负文彩,世业岂沉沦。

「飞腾知有策」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

「飞腾知有策」辞典释义

◎ 飞腾的意思

⒈  迅速飞起;急遽上升。

《楚辞·离骚》:“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宋 司马光 《夜坐》诗:“安得插六翮,适意高飞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邢子仪》:“展转间,负女飞腾,直冲霄汉。”

⒉  飞跑腾跃。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其人踰坑越谷,有如飞腾。”
元 无名氏 《飞刀对箭》第一折:“我可敢飞腾过万里青霄。”
何永鳌 《戈壁滩上的探矿队》诗:“十几匹快马在沙滩上飞腾,十几个探矿队人员齐声歌唱,歌声在辽阔的戈壁滩上空飞扬。”

⒊  犹言飞黄腾达。

唐 杜甫 《奉寄李十五秘书文嶷》诗之二:“飞腾知有策意度不无神。”
仇兆鳌 注:“飞腾,犹 韩 文言飞黄腾达之意。”
宋 苏轼 《次韵汪覃秀才见寄》:“飞腾桂籍他年事,莫忘山中採药时。”
鲁迅 《准风月谈·吃教》:“《现代评论》之出盘,不是为了迫压,倒因为这派作者的飞腾。”

⒋  高超。

明 王世贞 《无凭》诗:“世情工顿挫,吾意岂飞腾。”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鲁直 之学 杜 也,不知 杜 之真脉络,所谓前辈飞腾,餘波綺丽者。”

◎ 知的意思

【午集中 • 矢】知·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3

〔古文〕【唐韻】陟离切【集韻】【韻會】珍離切【正韻】珍而切,智平聲。【說文】詞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
【玉篇】識也,覺也。【增韻】喩也。【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
漢有見知法。【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
相交曰知。【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註】相親知也。
【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
【爾雅·釋詁】匹也。【詩·檜風】樂子之無知。【註】匹也。
【廣韻】欲也。【禮·樂記】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
猶記憶也。【論語】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猶主也。【易·繫辭】乾知大始。【左傳·襄二十六年】公孫揮曰:子產其將知政矣。【魏了翁·讀書雜抄】後世官制上知字始此。
【揚子·方言】愈也。南楚病愈者,或謂之知。【黃帝素問】二刺則知。【註】上古以小便利腹中和爲知。
藥名。【日華志】預知子,取綴衣領上,遇有蠱毒,則聞其有聲。
地名。【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徒敗于且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姓。【左傳】晉有知季,卽荀首也。別食知邑,又爲知氏。
【諡法】官人應實曰知。

◎ 有的意思

【辰集上 • 月】有·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2

〔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
【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
【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
【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叶演女切。【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 策的意思

【未集上 • 竹】策·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6

【廣韻】楚革切【集韻】【韻會】測革切【正韻】恥格切,音。【儀禮註】策,也。【蔡邕·獨斷】策者,也。其制長二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長一短,兩編下附單執一札,謂之爲。連編諸,乃名爲策。凡書,字有多有少,一行可盡者書之于,數行可盡者書之于方,方所不容者乃書于策。【禮·曲禮】先生書策,琴瑟在前,坐而遷之,戒勿越。【通攷】漢制,取士作策難問,試者投射答之,謂之射策。若錄政化得失顯問,謂之對策。
策書。【釋名】策書敎令于上,所以驅策諸下也。【左傳·僖二十八年】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內史叔興父,策命晉侯爲侯伯。
籌也,謀也。【史記·袁盎傳】盎雖家居,景帝時時使人問籌策。
蓍也。【史記·封禪書】黃帝得寶鼎神策,於是迎日推策。【註】策,神蓍也。黃帝得蓍,因以推算曆數,逆知節氣與日辰之將來也。
竹名。【左思·吳都賦】策簩有叢。【吳筠·竹賦】爾其衆彙非一,則有策簩筋曼。
馬箠。【禮·曲禮】君車將駕,則僕執策立于馬前。【左傳·文十三年】晉士會行,繞朝贈之以策。【註】策,馬撾。
策馬曰策。【左傳·哀十一年】淸之戰,孟之側後入以爲殿,抽矢策其馬。
天策,星名。【左傳·僖五年】童謠云:鶉之賁賁,天策焞焞。【註】天策,傅說星。
金策,錫杖也,見【詩韻輯略】。
小也。【揚子·方言】木細謂之杪,燕之北鄙,朝鮮洌水之閒謂之策。
策策,落葉聲。【韓愈詩】秋風一披拂,策策鳴不已。
警策。【陸機·文賦】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註】馬因策而行疾,喩文資片語而理明。以一言入衆辭中,若策之警馬也。
刺也。【揚子·方言】凡草木刺人,北燕、朝鮮之閒謂之策。
姓。明有策敏、策。
【集韻】一曰小箕。【篇海】亦作筴、。俗作䇿、筞,誤。

总述:诗句飞腾知有策出自《奉寄李十五秘书二首》。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