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不辨邪声嫌雅正

诗句
不辨邪声嫌雅正
拼音
 bù biàn xié shēng xián yǎ zhèng
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
下平八庚、去声二十四敬
上一句
工师小贱牙旷稀
下一句
正声不屈古调高

「不辨邪声嫌雅正」出自:《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华原磬》

泗滨浮石裁为磬,古乐疏音少人听。工师小贱牙旷稀,
不辨邪声嫌雅正。正声不屈古调高,钟律参差管弦病。
铿金戛瑟徒相杂,投玉敲冰杳然零。华原软石易追琢,
高下随人无雅郑。弃旧美新由乐胥,自此黄钟不能竞。
玄宗爱乐爱新乐,梨园弟子承恩横。霓裳才彻胡骑来,
云门未得蒙亲定。我藏古磬藏在心,有时激作南风咏。
伯夔曾抚野兽驯,仲尼暂叩春雷盛。何时得向笋簴悬,
为君一吼君心醒。愿君每听念封疆,不遣豺狼剿人命。

「不辨邪声嫌雅正」作者: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省洛阳一带)人。幼年丧父,家境比较贫困。十五岁参加科举考试,明经及第。唐宪宗元和初,应制策第一,任左拾遗,历监察御史等职。曾因劾奏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等人的不法行为,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他…

「不辨邪声嫌雅正」辞典释义

◎ 不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不·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3

〔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 辨的意思

【酉集下 • 辛】辨·康熙筆画:16·部外筆画:9

【集韻】【韻會】皮莧切【正韻】備莧切,音辯。【說文】判也。【廣韻】別也。【易·乾卦】問以辨之。【禮·學記】離經辨志。【註】辨,謂考問得其定也。【周禮·天官】弊羣吏之治,六曰廉辨。【註】辨,謂辨然于事分明,無有疑惑也。
【韻會】牀䏶足笫閒也。【易·剝卦】剝牀以辨。【疏】牀足之上,牀身之下,分辨處也。【程傳】牀之幹也。
變也。【楚辭·九辨註】辨者,變也。謂道德以變說君也。
井地之數也。【禮·王制·註】京陵之地,九夫爲辨,九辨而當一井。
姓。
【集韻】見切,音徧。與徧通。帀也。【史記·禮書】萬民和喜,瑞應辨至。【註】同徧。
【廣韻】苻蹇切【集韻】【韻會】平免切【正韻】婢免切,辯上聲。義同。
【集韻】邦免切,鞭上聲。義同。
與貶通。【禮·玉藻】立容辨,無讇。【註】辨作貶。容雖貶損降,不傾側柔媚也。
【廣韻】普麪切【集韻】【正韻】匹見切,音片。革中斷也。【爾雅·釋器】革中絕謂之辨,革中辨謂之韏。【註】革中斷之名辨,復中分其辨名韏。【集韻】作㸤。

◎ 邪声的意思

⒈  犹邪音。

唐 元稹 《华原磬》诗:“工师小贱 牙旷 稀,不辨邪声嫌雅正。”

◎ 嫌的意思

【丑集下 • 女】嫌·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10

【廣韻】戸兼切【集韻】【韻會】賢兼切【正韻】胡兼切,協平聲。【說文】不平於心也。一曰疑也。【禮·曲禮】禮者,所以定親疎,决嫌疑也。【又】禮不諱嫌名。【後漢·馮異傳】帝曰:將軍何嫌何疑,而有懼意。【唐書·尉遲敬德傳】秦王謂尉遲敬德曰:丈夫意氣相期,勿以小嫌介意。【集韻】或作慊。

◎ 雅正的意思

⒈  典雅纯正。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笛》:“笛者,涤也。所以荡涤邪秽,纳之於雅正也。”
宋 王安石 《上邵学士书》:“虽庸耳必知雅正之可贵,温润之可宝也。”
清 黄宗羲 《答张尔公论茅鹿门批评八家书》:“按序中言其学问通博,文辞雅正深粹。”

⒉  方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嶠 性雅正,常疾 勗 諂諛。”
《南史·张种传》:“种 少恬静,居处雅正,傍无造请。”

⒊  套语。常用于书画等的题款上,意谓对方高雅,请其指正。

总述:诗句不辨邪声嫌雅正出自《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华原磬》。作者是唐朝诗人元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