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睥睨登哀柝
- 拼音
- pì nì dēng āi tuò
- 平仄
- 仄仄平平仄
- 韵脚
- 入声十药
- 上一句
- 殊俗自人群
- 下一句
- 矛弧照夕曛
「睥睨登哀柝」出自:《南极》
南极青山众,西江白谷分。古城疏落木,荒戍密寒云。
岁月蛇常见,风飙虎或闻。近身皆鸟道,殊俗自人群。
睥睨登哀柝,矛弧照夕曛。乱离多醉尉,愁杀李将军。
岁月蛇常见,风飙虎或闻。近身皆鸟道,殊俗自人群。
睥睨登哀柝,矛弧照夕曛。乱离多醉尉,愁杀李将军。
「睥睨登哀柝」作者: 杜甫
「睥睨登哀柝」辞典释义
◎ 睥睨的意思
⒈ 斜视。有厌恶、傲慢等意。
引《淮南子·修务训》:“过者莫不左右睥睨而掩鼻。”
《魏书·萧衍传》:“萧衍 轻险有素,士操蔑闻,睥睨君亲,自少而专,好乱乐祸,恶直丑正。”
明 无名氏 《四贤记·允娶》:“你青年出家,终招睥睨。”
梁启超 《民约论巨子卢梭之学说》:“自是刻苦砥礪,日夜孜孜,惟恐不足,崭然有睥睨千古之概。”⒉ 窥视;侦伺。
引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诫兵》:“若承平之世,睥睨宫閫,幸灾乐祸,首为逆乱,詿误善良。”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敌又睥睨 金陵、镇江,守把舟船,而大雨连降,平地水发,道涂泥泞,马步俱不能进。”⒊ 监视。
引宋 苏辙 《代毛筠州祭王观文韶文》诗之二:“从军西方,睥睨隣境;手探虎穴,足践荒梗。”
⒋ 城墙上锯齿形的短墙;女墙。
引南朝 梁 王筠 《和卫尉新渝侯巡城口号》:“罘罳分晓色,睥睨生秋雾。”
唐 杜甫 《南极》诗:“睥睨登哀柝,蝥弧照夕曛。”
杨伦 镜铨引《古今注》“女墙,城上小墙也,亦名‘睥睨’,言於城上睥睨人也。” 明 徐渭 《海上曲》之三:“长立睥睨间,尽日不得溲。”
清 魏之琇 《台城路》词:“睥睨迎秋,轆轤破晓,人在小窗敲句。”⒌ 古代皇帝的一种仪仗。
引《宋史·仪卫志六》:“睥睨,如华盖而小。”
◎ 登的意思
【午集中 • 癶】登·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7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都騰切,等平聲。【爾雅·釋詁】陞也。【玉篇】上也。進也。【易·明夷】初登于天。【書·堯典】疇咨若時登庸。【左傳·僖九年】王使宰孔賜齊侯胙,下拜登受。【禮·月令】農乃登麥。【周禮·秋官】司民,掌登萬民之數。【前漢·食貨志】進業曰登。【註】進上百工之業也。
又【爾雅·釋詁】成也。【增韻】熟也。【書·泰誓】以登乃辟。【詩·大雅】誕先登于岸。【周禮·地官·小司徒】頒比法于六鄉之大夫,使各登其鄉之眾寡六畜車輦。【註】登,成也。成猶定也。【孟子】五穀不登。【註】登,成熟也。又尊之曰登。【禮·月令】登龜。【註】龜言登者,尊之也。又【博雅】登登,眾也。又築牆用力相應聲。【詩·大雅】築之登登。又登聞鼓院。【宋史·職官志】隷司諫正言,掌受文武官及士民章奏表疏。又榻登。【釋名】施于大牀之前,小榻之上,所以登牀也。【說文】作毾㲪。又星名。【晉書·天文志】歲星之精流,爲及登。又鳳皇朝鳴曰登晨。見【軒轅黃帝記】。又州名。古萊子國,隋牟州,唐改登州,取文登山而名。又姓。出南陽,蜀有關中流人,始平登定。又【集韻】丁鄧切,等去聲。履也。或作蹬。又【字彙補】東職切,等入聲。【公羊傳·隱五年】公曷爲遠而觀魚,登來之也。【註】登讀言得。齊人名求得爲得來。作登來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又叶都籠切,音東。【前漢·宣元敘傳】元之二王,孫後大宗。昭而不穆,大命更登。又叶都郎切,音當。【易林】南山高岡,回隤難登。道里遼遠,行者無糧。【說文】上車也。从癶豆,象登車形。【集韻】或作僜。【字彙】登與豆豋之豋,从月从又者別。◎ 哀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哀·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6
【唐韻】烏開切【集韻】【韻會】【正韻】於開切,音唉。【說文】閔也。【玉篇】哀傷也。【書·大誥】允蠢鰥寡哀哉。【詩·豳風】哀我人斯。
又【爾雅·釋訓】哀哀悽悽,懷報德也。【詩·小雅】哀哀父母。又憐也,愛也。【呂氏春秋】人主胡可以不務哀士。又【莊子·德充符】衞有惡人焉,曰哀駘它。【註】哀駘,醜貌;它,其名。又【諡法】恭仁短折曰哀。又姓。【風俗通】魯哀以後,因諡爲姓。【前漢·王莽傳】梓潼人哀章。【姓譜】宋有哀長吉。【正字通】明嘉靖進士哀貞,上命攺哀爲衷。又國名。【後漢·南蠻傳】哀牢人皆穿鼻儋耳。◎ 柝的意思
【辰集中 • 木】柝·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5
【唐韻】【正韻】他各切【集韻】【韻會】闥各切,音託。【說文】作、,判也。夜行所擊者。【易·下繫】重門擊柝,以待暴客。【左傳·哀七年】魯擊柝,聞于邾。【徐鉉曰】謂判兩木夾于門爲機,相擊以警夜也。今荒城多叩鼓以持更,蓋其遺制。
总述:诗句睥睨登哀柝出自《南极》。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