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却恨此身唯一死

诗句
却恨此身唯一死
拼音
 què hèn cǐ shēn wéi yī sǐ
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
上声四纸
上一句
羽翼应从肉上生
下一句
空将一死报犹轻

「却恨此身唯一死」出自:《别胡中丞》

二年朝夜见双旌,心魄知恩梦亦惊。
幽贱粗能分菽麦,从容岂合遇公卿。
吹嘘若自毫端出,羽翼应从肉上生。
却恨此身唯一死,空将一死报犹轻。

「却恨此身唯一死」作者:

方干(?─约888),字雄飞。卒后,门人私谥玄英先生。新定(今浙江建德)人,一作睦州桐庐(今浙江桐庐县)人。貌陋而颇具诗才。宣宗时举进士不第,遂隐居镜湖。一生声名颇盛而功名不就,终身布衣,贫困潦倒而卒。工于律诗,多投赠应酬,流连光景之作。风…

「却恨此身唯一死」辞典释义

◎ 却的意思

【子集下 • 卩】却·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7

【唐韻】去約切【集韻】【韻會】【正韻】乞約切,羌入聲。【說文】節欲也。从卩,谷聲。【增韻】止也,不受也。【孟子】卻之爲不恭。
【廣韻】退也。【前漢·袁盎傳】引卻愼夫人坐。【註】蘇林曰:卻謂而退之也。
【儀禮·士昏禮】啓會,卻于敦南。【疏】卻,仰也,謂仰於地。【韻會】俗作却。
訛作㕁。

◎ 恨的意思

【卯集上 • 心】恨·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6

【唐韻】【集韻】胡艮切【韻會】含艮切【正韻】下艮切,音拫。【說文】怨也。从心艮聲。一曰怨之極也。【蜀志·劉巴傳】巴不得反使,遂遠適交阯。先主深以爲恨。
悔恨也。【史記·李廣傳】王朔謂李廣曰:將軍自念豈嘗有所恨乎。廣曰:羌降者八百餘人,吾詐而盡殺之,至今大恨。
叶胡甸切,音現。【歐陽修·祭范仲淹文】自公云亡,謗不待辨。始屈終伸,公其無恨。【正字通】恨與憾聲義微別。憾意淺,恨意深,憾音輕,恨音重。

◎ 此的意思

【辰集下 • 止】此·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2

【唐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音佌。【說文】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徐曰】匕,近也。近在此也。【爾雅·釋詁疏】此者,彼之對。【詩·周頌】在彼無惡,在此無斁。【老子·道德經】去彼取此。
【六書故】此猶兹也,斯也。【大學】此謂知本。

◎ 身的意思

【酉集中 • 身】身·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0

【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音申。【說文】躬也,象人之身。【爾雅·釋詁】我也。【疏】身,自謂也。【釋名】身,伸也。可屈伸也。【廣韻】親也。【九經韻覽】軀也。總括百骸曰身。【易·艮卦】艮其身。
【繫辭】近取諸身。【書·伊訓】檢身若不及。【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詩·大雅】大任有身。【傳】身,重也。【箋】重爲懷孕也。【疏】以身中復有一身,故言重。
告身。【唐書·選舉志】擬奏受皆給以符,謂之告身。
【史記·西南夷傳】身毒國。【註】索隱曰:身音捐。
【韻補】叶尸連切。【楊方·合歡詩】我情與子合,亦如影追身。寢共織成被,絮用同功綿。

◎ 唯一的意思

⒈  唯独;独一无二。

汉 王充 《论衡·言毒》:“物为靡屑者多,唯一火最烈,火气所燥也。”
鲁迅 《呐喊·鸭的喜剧》:“有一匹还成了 爱罗先珂 君在 北京 所作唯一的小说《小鸡的悲剧》里的主人公。”
巴金 《随想录·文学的作用》:“生活的确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而且是唯一的源泉。”

◎ 死的意思

【辰集下 • 歹】死·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2

〔古文〕【廣韻】息姊切【集韻】【韻會】【正韻】想姊切,斯上聲。【白虎通】死之言澌,精氣窮也。【釋名】死者,澌也,若冰釋澌然盡也。【莊子·知北遊】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爲生,散則爲死。【關尹子·四符篇】生死者,一氣聚散耳。【禮·曲禮】庶人曰死。【禮·檀弓】君子曰終,小人曰死。
【周禮·天官·疾醫註】少曰死,老曰終。
【山海經】有不死國,在南海大荒中。【郭璞贊】赤泉駐年,神木養命。稟此遐齡,悠悠無竟。
圓丘山有不死樹。【郭璞贊】萬物暫見,人生如寄。不死之樹,壽蔽天地。
【山海經】流沙之東,黑水之閒,有不死山。
【劉孟會云】祖州海島產不死草,一株可活一人。
姓。自、死、獨、膊,代北四姓也。見【氏族略】。
叶息利切,音四。【宋玉·九辯】願徼而有待兮,泊莽莽與埜艸同死。叶上至。【說文】从人作。
,同。

总述:诗句却恨此身唯一死出自《别胡中丞》。作者是唐朝诗人方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