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十载丈夫堪耻处
- 拼音
- shí zài zhàng fū kān chǐ chù
- 平仄
- 仄仄仄平平仄仄
- 韵脚
- 上声六语、去声六御
- 上一句
- 卧病神祇祷我知
- 下一句
- 朱云犹掉直言旗
「十载丈夫堪耻处」出自:《洛中监察病假满,送韦楚老拾遗归朝》
九牛新落一毛时。行开教化期君是,卧病神祇祷我知。
十载丈夫堪耻处,朱云犹掉直言旗。
「十载丈夫堪耻处」作者: 杜牧
「十载丈夫堪耻处」辞典释义
◎ 十的意思
【子集下 • 十】十·康熙筆画:2·部外筆画:0
【唐韻】【韻會】是執切【集韻】寔入切【正韻】寔執切,音拾。【說文】十,數之具也。一爲東西,丨爲南北,則四方中央具矣。易,數生于一,成于十。【易·繫辭】天九地十。【前漢·韓安國傳】利不十者,不易業。
又通作什。【孟子】或相什百。【前漢·谷永傳】天所不饗,什倍於前。【枚乗傳】此其與秦地相什,而功相百。又【韻會】令官文書借作拾。又【陸游老學菴筆記】轉平聲,可讀爲諶。白樂天詩:綠浪東西南北路,紅欄三百九十橋。宋文安公宮詞:三十六所春宮館,一一香風送管絃。鼂以道詩:煩君一日殷勤意,示我十年感遇詩。◎ 载的意思
【酉集下 • 車】载·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6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作代切,音再。【說文】乗也。【易·大有】大車以載。
又承也,勝也。【易·坤卦】君子以厚德載物。又事也。【書·舜典】有能奮庸,熙帝之載。【註】言奮起其功,以廣帝堯之事也。又始也。與哉通。【詩·豳風】春曰載陽。【孟子】湯始征,自葛載。又則也,助語辭。【詩·周頌】載戢干戈,載櫜弓矢。又成也。【書·益稷】乃賡載歌。【註】賡,續也。續歌以成其義也。又行也。【書·臯陶謨】載采采。【註】言其所行某事某事也。又滿也。【詩·大雅】厥聲載路。又記載也。【書·洛誥】丕視功載。【註】視羣臣有功者記載之。【史記·伯夷傳】載籍極博。又飾也。【淮南子·兵略訓】載以銀錫。【註】箭以銀錫飾之也。又載師,官名。【周禮·地官·載師註】載之爲言事也,事民而稅之也。又姓。又【廣韻】【集韻】【韻會】昨代切,音在。【集韻】舟車運物也。【詩·小雅】其車旣載。【註】才再反。又【廣韻】作亥切【集韻】【正韻】子亥切,音宰。年也。【書·堯典】朕在位七十載。◎按《爾雅·釋天》載,歲也。註:載,始也。取物終更始之義。蔡邕《獨斷》載,歲也。言一歲之中莫不覆載也。據此則年載之載亦可作去聲讀也。又【集韻】都代切,音戴。與戴通。【詩·周頌】載弁俅俅。【禮·月令】載以弓韣。又叶子利切,音祭。【詩·小雅】受言載之。叶下喜。又叶節力切,音卽。【詩·小雅】召彼僕夫,謂之載矣。叶上牧棘。◎ 丈夫的意思
⒈ 男子。指成年男子。
引《穀梁传·文公十二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
《管子·地数》:“凡食盐之数,一月:丈夫五升少半,妇人三升少半,婴儿二升少半。”
唐 无名氏 《补江总白猿传》:“少选,有美髯丈夫长六尺餘,白衣曳杖,拥诸妇人而出。”
清 鲁一同 《关忠节公家传》:“已而叹曰:‘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终不为妻子计。’”⒉ 男子。指男孩子。
引《国语·越语上》:“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昔吾年三十八无子,吾母为吾更取室。夫子使吾之 齐,母欲请留吾。夫子曰:‘无忧也, 瞿 过四十当有五丈夫’,今果然。”⒊ 妻称夫为丈夫。
引《太平广记》卷三〇六引《河东记·卢佩》:“母曰:‘老妇将死之骨为天师再生,未知何阶上答全德?’妇人曰:‘但不弃细微,许奉九郎巾櫛,常得在太夫人左右则可,安敢论功乎。’母曰:‘ 佩 犹愿以身为天师奴,今反得为丈夫有何不可。’”
《水浒传》第十七回:“只见老婆问道:‘丈夫,你如何今日这般嘴脸?’”
杨朔 《潼关之夜》:“她的丈夫几次激励她说:‘勇敢点吧,你该作大众的母亲,不要作一个小孩的母亲。’”⒋ 犹言大丈夫。指有所作为的人。
引唐 孟郊 《答姚怤见寄》诗:“君有丈夫泪,泣人不泣身。”
宋 张思光 《门律自序》:“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元 林泉生 《吊岳王墓》诗:“庙堂短计惭嫠妇,宇宙惟公是丈夫。”
明 来集之 《铁氏女》:“父是丈夫,姊为奇女,妾岂奴流?”
章炳麟 《八月十五夜咏怀》诗:“丈夫贵久要,焉念睚眦仇。”
鲁迅 《答客诮》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堪的意思
【丑集中 • 土】堪·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9
【唐韻】口含切【集韻】【韻會】枯含切【正韻】苦含切,音戡。【說文】勝也。
又任也,可也。【家語】子貢曰:吳王爲人猛暴,羣臣不堪。【羊祜讓開府表】臣有何功,可以堪之。又堪輿,天地總名。【范浚心箴】茫茫堪輿,俯仰無垠。又【孟康曰】堪輿,神名,造輿宅書者。又山形奇怪也。【揚雄·蜀都賦】堪當隱倚。又姓。【風俗通】八元仲堪之後。又【說文】地突也。【徐鉉註】地穴中出也,據此與龕同。又【集韻】楚錦切,音墋。土也。一曰不淸澄。通作勘,戡。別作龕。【正字通】經傳錯互者,因聲近而譌。◎ 耻的意思
【未集中 • 耳】耻·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4
【正字通】俗恥字。
(耻)【唐韻】敕里切【集韻】丑里切,褫上聲【說文】辱也。从心耳聲。【周禮·地官·司救】恥諸嘉石。【註】恥辱之也。【左傳·昭五年】恥匹夫不可以無備,况國乎。【註】言不可辱也。又【廣韻】慙也。【孟子】人不可以無恥。【註】人不可以無所羞恥也。或作誀。【六書總要】从心耳會意。取聞過自愧之義。凡人心慙,則耳熱面赤,是其驗也。俗譌作耻。◎ 处的意思
【申集中 • 虍】处·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5
【唐韻】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音杵。【玉篇】居也。【詩·王風】莫或遑處。
又止也。【詩·召南】其後也處。【廣韻】留也,息也,定也。又居室也。【詩·大雅】于時處處。又歸也。【左傳·襄四年】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又分別也。【晉書·杜預傳】處分旣定,乃啓請伐吳之期。又制也。【晉書·食貨志】人閒巧僞滋多,雖處以嚴,而不能禁也。又姓。【前漢·藝文志】《處子》九篇。【師古註】《史記》云:趙有處子。【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北海太守處興。又州名。【一統志】晉屬永嘉郡,隋置處州。又【廣韻】讀去聲,昌據切。所也。【詩·邶風】爰居爰處,爰喪其馬。【魯語】五三次。【註】次,處也。三處,野、朝、市也。又【集韻】居御切。通據。人名,齊有梁丘處。又通杵。【公羊傳·僖十二年】侯處臼卒。【註】《左傳》作杵臼。【說文】作処。【廣韻】俗作䖏。
总述:诗句十载丈夫堪耻处出自《洛中监察病假满,送韦楚老拾遗归朝》。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