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吾师尚毁形

诗句
吾师尚毁形
拼音
 wú shī shàng huǐ xíng
平仄
平平仄仄平
韵脚
下平九青
上一句
缥竹湘南美
下一句
仍留负霜节

「吾师尚毁形」出自:《赋得竹如意送详师赴讲(青字)》

缥竹湘南美,吾师尚毁形。仍留负霜节,不变在林青。
每入杨枝手,因谈贝叶经。谁期沃州讲,持此别东亭。

「吾师尚毁形」作者:

皎然,唐代诗僧。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吴兴(浙江省湖州市)人。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

「吾师尚毁形」辞典释义

◎ 吾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吾·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4

〔古文〕【唐韻】五乎切【集韻】【韻會】【正韻】訛胡切,音梧。【說文】我自稱也。【爾雅·釋詁】吾,我也。【左傳·桓六年】我張吾三軍,而被吾甲兵。【楚辭·九章註】朱子曰:此篇多以余吾稱,詳其文意,余平而吾倨也。
【廣韻】御也。執金吾,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中尉,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執金吾。【註】師古曰: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以名官。
【後漢·百官志】執金吾掌宮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繞行宮外,及主兵器。吾猶禦也。【註】應劭曰:執金革,以禦非常。
【集韻】棒名。【古今注】金吾,車輻棒也。漢官執金吾,吾,止也,執金革禦非常也,以銅爲之,黃金塗兩末謂之金吾,御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執焉。○按顏應二說,及古今注凡三義,各不相同,今存之。
昆吾,國名。【詩·商頌】昆吾夏桀。【箋】已姓。
地名。【前漢·揚雄傳】武帝廣開上林,南至宜春鼎湖,御宿昆吾。【註】晉灼曰:昆吾,地名,有亭。
鍾吾,國名。漢爲司吾縣。【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子燭庸奔鍾吾。【前漢·地理志】東海郡司吾縣。
番吾,番音蒲,卽漢蒲吾縣。【史記·蘇秦傳】秦甲渡河踰漳,據番吾。【註】徐廣曰:常山有蒲吾縣。正義曰:疑古番吾公邑也。
余吾,蠡吾,朱吾,已吾,皆縣名。【前漢·地理志】上黨郡余吾縣,涿郡蠡吾縣,日南郡朱吾縣。【後漢·郡國志】留郡已吾縣。
伊吾,地名。【後漢·西域傳】伊吾,舊膏腴之地。
余吾,水名。【前漢·匈奴傳】北橋余吾。【註】師古曰:於余吾水上作橋。
【正字通】伊吾,除哦聲,亦作咿唔。
姓。【廣韻】漢有廣陵令吾扈。
複姓。五氏,徐吾以鄕爲氏。鍾吾,昆吾以國爲氏。由吾,由余之後。
古有肩吾子,隱者。
【正字通】借爲支吾。與枝梧通。
【集韻】【類篇】牛居切,音魚。【晉語】暇豫之吾吾。【註】吾讀如魚,吾吾,不敢自親之貌。
山名。【史記·河渠書】功無已時兮吾山平。【註】徐廣曰:東郡東阿有魚山,或者是乎。
【廣韻】五加切【集韻】牛加切,音牙。允吾,縣名。【前漢·地理志】金城郡允吾縣。【註】應劭曰:允吾,音鈆牙。
【讀書通】童通作吾。【管子·海王篇】吾子食鹽二升少半。【註】吾子,謂小男小女也。【正字通】古本管子作童。

◎ 师的意思

【寅集中 • 巾】师·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7

〔古文〕【唐韻】疏夷切【集韻】【韻會】霜夷切【正韻】申之切,音獅。【爾雅·釋詁】衆也。【釋言】人也。【郭註】謂人衆也。
天子所居曰京師。【詩·大雅】惠此京師。【公羊傳·桓九年】京師者,大衆也。
【說文】二千五百人爲師。【周禮·地官】五旅爲師。【註】二千五百人。【詩·大雅】周王于邁,六師及之。【傳】天子六軍。【疏】春秋之時,雖累萬之衆,皆稱師。詩之六師,謂六軍之師。【易·師卦註】多以軍爲名,次以師爲名,少以旅爲名。師者,舉中之言。
【玉篇】範也。敎人以道者之稱也。【書·泰誓】作之師。【禮·文王世子】出則有師。師也者,敎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
【玉篇】象他人也。【增韻】法也,效也。【書·臯陶謨】百僚師師。【傳】師師,相師法。
長也。【書·益稷】州十有二師。【註】師,長也。
神名。【周禮·春官】以槱燎祀風師雨師。【註】風師,箕也。雨師,畢也。【屈原·離騷】雷師告余以未具。【註】雷師,豐隆也。
國名。【史記·大宛傳】樓蘭姑師。【註】二國名。姑師,卽車師也。
縣名。【後漢·郡國志】河南尹有匽師。【註】帝嚳所都。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黃帝氏以雲紀,故爲雲師,而雲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爲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太皥氏以龍紀,故爲龍師,而龍名。少皥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爲鳥師,而鳥名。【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少師,少傅,少保,曰三孤。
師得,宮名。【前漢·揚雄傳】枝鵲露寒,棠黎師得。【註】師古曰:師得宮,在櫟陽界。
獸名。與獅通。【前漢·西域傳】烏弋山出師子。
姓。【前漢·師丹傳】丹,琅琊東武人,哀帝時爲大司空。
右師,左師,俱複姓。

◎ 尚的意思

【子集中 • 人】尚·康熙筆画:22·部外筆画:20

【唐韻】他朗切【集韻】【韻會】坦朗切【正韻】他曩切,湯上聲。倜儻,卓異也。【史記·司馬相如傳】俶儻瑰瑋。【前漢·史丹傳】儻蕩不備。【註】豁達也。
【關尹子·一宇篇】心儻儻,物迭迭。【註】儻儻,猶儃儃。
或然之辭。儵忽不可期也。【莊子·天地篇】儻乎若行,而失道也。【繕性篇】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來寄也。
【莊子·天下篇】時恣縱而不儻。【註】儻,苟也。
【韻會】通作黨。【前漢·董仲舒傳】黨可得見乎。【揚雄傳】黨鬼神可也。本作儻。俗作倘。

◎ 毁形的意思

⒈  指损伤身体或发肤。

汉 刘向 《说苑·谈丛》:“众人以毁形为耻,君子以毁义为辱。”
《晋书·苻坚载记下》:“故 班姬 辞輦,垂美无穷。 道安 毁形贱士,不宜参秽神舆。”
唐 许尧佐 《柳氏传》:“柳氏 以艳独异,且惧不免,乃剪髮毁形,寄跡 法灵寺。”

总述:诗句吾师尚毁形出自《赋得竹如意送详师赴讲(青字)》。作者是唐朝诗人皎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