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红掌拨清波
- 拼音
- hóng zhǎng bō qīng bō
- 平仄
- 平仄仄平平
- 韵脚
- 下平五歌
- 上一句
-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的意思,全诗译文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天鹅啊白天鹅,脖颈弯弯,向天欢叫。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红掌拨清波」出自:《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红掌拨清波」作者: 骆宾王
「红掌拨清波」辞典释义
◎ 红的意思
【未集中 • 糸】红·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3
【廣韻】戸公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公切,音洪。【說文】帛赤白色。【釋名】紅,絳也。白色之似絳者。【論語】紅紫不以爲褻服。【疏】紅,南方閒色。
又地名。【左傳·昭八年】大蒐于紅。【註】紅,魯地。又草名。【爾雅·釋草】紅,蘢古。【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又【集韻】沽紅切【正韻】古紅切,音公。與功通。【史記·文帝紀】服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日。【註】服虔曰:當言大功、小功。又與工通。【前漢·酈食其傳】紅女下機。【註】師古曰:紅,讀曰工。又【集韻】古巷切,音降。絳或作紅。【前漢·外戚恩澤侯表】孝平二十二人,有紅侯。【註】師古曰:疑紅字當爲絳。劉攽曰:今有紅縣,音降。紅亦有降音。◎ 掌的意思
【卯集中 • 手】掌·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8
〔古文〕【唐韻】諸兩切【集韻】【韻會】【正韻】止兩切,章上聲。【說文】手中也。【增韻】手心也,謂指本也。【論語】指其掌。【禮·中庸】治國其如示諸掌乎。【註】示讀如寘。【疏】如置物掌中也。
又職掌,主也。【書·周官】冢宰掌邦治。【禮·樂記】禮之末節也,故有司掌之。又鞅掌,失容也。【詩·小雅】或王事鞅掌。【箋】鞅,猶荷也。掌,謂捧之也。負荷捧持以趨走。言促遽也。【疏】言事煩,不暇爲容儀也。又姓。晉琅邪掌同,前凉燉煌掌據。又【本】【草】水蛭。一名至掌。【爾雅·釋蟲】蛭蝚,至掌。【正字通】古作。覆手爲爪,反爪爲。後譌作仉。孟子母仉氏,今作掌。◎ 拨的意思
【卯集中 • 手】拨·康熙筆画:16·部外筆画:12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北末切,音鉢。【說文】治也。【詩·商頌】王桓撥。【公羊傳·哀十四年】撥亂世,反諸正,莫近於春秋。
又除也。【前漢·司馬遷傳】秦撥去古文,焚滅詩書。又發揚貌。【禮·曲禮】衣毋撥。又【增韻】捩開也。又轉之也。【戰國策】弓撥矢鉤。【註】撥,弓反也。又葬具。【禮·檀弓】廢輴而設撥,竊禮之不中者也。【註】撥可撥引輴車,所謂紼也。又鼓弦之物。【唐書·蘇頲傳】皇甫恂使蜀,檄取庫錢,市琵琶捍撥玲瓏鞭,頲不肯予。又叱撥,良馬名。又【集韻】【韻會】【正韻】蒲襏切,音跋。絕也。【詩·大雅】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箋撥,猶絕也。疏撥去餘根,故猶絕也。又【詩·朱傳】叶方吠切,音廢。又叶必列切,音龞。義同。又【唐韻】【集韻】普活切,音潑。芟草也。與發同。亦作。又撥剌,張弓貌。【張衡·思賦】彎威弧之撥剌。【註】剌,音力達反。又【史記·索隱】房越切,音伐。謂大楯也。【史記·孔子世家】會于夾谷,齊有司請奏四方之樂,于是旍旄羽祓,矛戟劒撥,鼓譟而至。【集韻】作瞂。◎ 清波的意思
⒈ 清澈的水流。
引汉 严忌 《哀时命》:“知贪饵而近死兮,不如下游乎清波。”
宋 王安石 《车螯》诗之二:“清波濯其污,白日晒其昏。”
巴金 《复仇集·爱的摧残》:“赛纳河 的清波在月光下发亮。”⒉ 六朝时歌曲名。
引康有为 《<味梨集>序》:“六朝时, 汉 《鐃歌》、《鼓吹》曲既废,於是《清波》、《白鳩》、《子夜》、《鸟栖》之曲,亦以长短句为章。”
总述:诗句红掌拨清波出自《咏鹅》。作者是唐朝诗人骆宾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