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登山临水咏诗行

诗句
登山临水咏诗行
拼音
 dēng shān lín shuǐ yǒng shī háng
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仄
韵脚
下平七阳、下平八庚、去声二十三漾、去声二十四敬
上一句
筋力不将诸处用

「登山临水咏诗行」出自:《龙门下作》

龙门涧下濯尘缨,拟作闲人过此生。
筋力不将诸处用,登山临水咏诗行

「登山临水咏诗行」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

「登山临水咏诗行」辞典释义

◎ 登山临水的意思

⒈  登上高山,面临流水。谓在山水间盘桓。

《楚辞·九辩》:“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小弟无济胜之具,就登山临水,也是勉强。”

◎ 咏诗的意思

⒈  吟诗。

《国语·鲁语下》:“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今诗以合室,歌以咏之,度於法矣。”
汉 张衡 《思玄赋》:“双材悲於不纳兮,并咏诗而清歌。”

◎ 行的意思

【申集下 • 行】行·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0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行之官。【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語也。【爾雅·釋詁】行,言也。【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歌行。【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廣韻】下孟切,胻去聲。【玉篇】行,迹也。【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姓。【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扶風。【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
【集韻】寒岡切,音杭。【類篇】列也。【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
中行,複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太行,山名。【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輩行也。【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韻會】行行,剛健貌。【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韻補】叶先韻。【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

总述:诗句登山临水咏诗行出自《龙门下作》。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