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白雪篇篇丽

诗句
白雪篇篇丽
拼音
 bái xuě piān piān lì
平仄
仄仄平平仄
韵脚
上平四支、去声八霁
上一句
浩叹不如吟
下一句
清酤盏盏深

「白雪篇篇丽」出自:《对酒赋友人》

多病仍多感,君心自我心。浮生都是梦,浩叹不如吟。
白雪篇篇丽,清酤盏盏深。乱离俱老大,强醉莫沾襟。

「白雪篇篇丽」作者:

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是诗人韦应物的后代。早年屡试不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近六十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召为判官,奉使入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天复元年(901),入蜀为王建…

「白雪篇篇丽」辞典释义

◎ 白雪的意思

⒈  洁白的雪。

《孟子·告子上》:“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唐 岑参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红楼梦》第四九回回目:“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陈毅 《延安宝塔歌》:“红日照白雪,万众齐仰望。”

⒉  比喻白色物。

唐 张鷟 《游仙窟》:“黑云裁两鬢,白雪分双齿。”
宋 苏舜钦 《次韵和师黯》:“青云失路初心远,白雪盈簪壮志闲。”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诗说·白雪黄云》:“诗人喜 荆公 ‘繰成白雪桑重緑,割尽黄云稻正青’之句,莫不极口称诵,而不知其有斧凿痕。窃谓雪不成繰,云不可割,请易繰为捲,易割为收,则丝麦自见。”
元 卢挚 《沉醉东风·春情》曲:“白雪柳絮飞,红雨桃花坠。”

⒊  古琴曲名。传为 春秋 晋 师旷 所作。

战国 楚 宋玉 《讽赋》:“中有鸣琴焉,臣援而鼓之,为《幽兰》、《白雪》之曲。”
《淮南子·览冥训》:“昔者 师旷 奏《白雪》之音,而神物为之下降。”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扬《白雪》,发清角,理正声,奏妙曲。”
唐 李白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诗:“《白雪》乱纤手,《緑水》清虚心。”
清 曹寅 《冬兰》诗:“此即希声曲,应和《白雪》弹。”

⒋  喻指高雅的诗词。

唐 罗隐 《秋日有酬》诗:“腰间印佩黄金重卷里诗裁白雪高。”
前蜀 韦庄 《对酒》诗:“白雪篇篇丽清酤盏盏深。”
宋 王禹偁 《次韵和仲咸送池秀才西游》:“青霄路在何难到,白雪才高岂易酬。”
清 陈维崧 《沁园春·同远公和友人赠答之作》词:“况白雪连箱,读之气尽;红牙一曲,闻者心灰。”

⒌  词调名。 宋 杨无咎 创作。双调九十五字。

《词谱》卷二四:“《白雪》,调见《逃禪集》, 杨无咎 自製曲题,本赋雪,故即以‘白雪’名调。”

⒍  道教语。指水银。一说指唾液。

唐 吕岩 《敲爻歌》:“拔取天根并地髓,白雪黄芽自长成。”
宋 苏轼 《辨道歌》:“离南为室坎为家,先凝白雪生黄芽。”
《西游记》第十七回:“原来是三个妖魔,席地而坐……都在那里高谈阔论。讲的是立鼎安炉,摶砂炼汞,白雪黄芽,傍门外道。”

◎ 篇的意思

【未集上 • 竹】篇·康熙筆画:15·部外筆画:9

【廣韻】芳連切【集韻】【韻會】紕延切【正韻】紕連切,音偏。【正韻】成章也。【前漢·武帝紀】元光元年,詔賢良咸以書對,著之於篇。【詩·關雎疏】篇,徧也。出情鋪事,明而徧也。
【說文】關西謂榜曰篇,笞掠也。
竹名。【詩·衞風】綠竹猗猗。【傳】篇竹也。【疏】似小藜,赤莖節,好生道旁,可食。
山名。【山海經】洞庭山之首曰篇遇之山。
姓。【韻會】周大夫史篇之後。
【字彙補】同翩。古文《易》:篇篇不富,以其鄰。陸氏曰:輕舉貌。
叶批笭切。【道藏歌】白帝行炁道當新,名書紫府得其篇,西龜定錄位眞人。

◎ 篇的意思

【未集上 • 竹】篇·康熙筆画:15·部外筆画:9

【廣韻】芳連切【集韻】【韻會】紕延切【正韻】紕連切,音偏。【正韻】成章也。【前漢·武帝紀】元光元年,詔賢良咸以書對,著之於篇。【詩·關雎疏】篇,徧也。出情鋪事,明而徧也。
【說文】關西謂榜曰篇,笞掠也。
竹名。【詩·衞風】綠竹猗猗。【傳】篇竹也。【疏】似小藜,赤莖節,好生道旁,可食。
山名。【山海經】洞庭山之首曰篇遇之山。
姓。【韻會】周大夫史篇之後。
【字彙補】同翩。古文《易》:篇篇不富,以其鄰。陸氏曰:輕舉貌。
叶批笭切。【道藏歌】白帝行炁道當新,名書紫府得其篇,西龜定錄位眞人。

◎ 丽的意思

【子集上 • 丶】丽·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7

【集韻】麗古作丽。註詳鹿部八畫。
(麗)〔古文〕麗【唐韻】【集韻】【韻會】郞計切【正韻】力霽切,音隷。【說文】旅行也。鹿之性,見食急,則必旅行。
【司馬相如·大人賦】駕應龍象輿之蠖略委麗兮。【師古註】行步進止貌。
【玉篇】偶也。【易·兌卦】麗澤兌。【註】麗,猶連也。【周禮·夏官·校人】麗馬一圉。【註】兩馬也。【又】束帛麗皮。【註】兩皮也。【史世紀】太昊始制嫁娶麗皮爲禮。【釋義】麗,偶數也。
【玉篇】好也。【廣韻】美也。【楚辭·招魂】被文服纖麗而不奇些。
【前漢·東方朔傳】以道德爲麗。
【玉篇】數也。【詩·大雅】商之孫子,其麗不億。
【廣韻】著也。【左傳·宣十二年】射糜麗龜。【註】麗,著也。
【正韻】附也。【易·離卦】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
【禮·王制】郵罰麗于事。【註】麗,附也。過人罰人當各附於其事,不可假他以喜怒。
繫也。【禮·祭義】祭之日,君牽牲,旣入廟門,麗于。【註】麗,猶繫也。
【玉篇】華綺也。【正韻】華也。【書·畢命】敝化奢麗,萬世同流。【韓詩外傳】原憲謂子貢曰:仁義之匿,衣裘之麗,憲不忍爲也。
【玉篇】施也。【書·多方】不克開于民之麗。【傳】不能開於民所施政敎。麗,施也。言昏昧。
【正韻】光明也。
地名。【左傳·成十三年】晉師濟涇,及侯麗而還。【註】侯麗,秦地。
【前漢·地理志】樂浪郡華麗縣。
與欐同。屋棟也。【列子·力命篇】居則連麗。
麗譙,高樓也。【莊子·徐無鬼】君必無盛鶴列於麗譙之閒。【前漢·陳勝傳註】樓,亦名譙,故謂美麗之樓爲麗譙。
梁麗,車名。【莊子·秋水篇】梁麗可以衝城,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
魚麗,陣名。【左傳·桓五年】高渠彌以中軍奉公爲魚麗之陳。
【正韻】小舟也。
姓,見【姓苑】。
複姓。【左傳·成十七年】晉厲公游于匠麗氏。
【廣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正韻】鄰溪切,音離。【釋名】麗,離也。言一目視天,一目視地,目明分離,所視不同也。
高麗,國名。【魏志】高句麗,在遼東之東。【前漢書】作高句驪。
山名。【史記·黥布傳】布故麗山之徒也。或作驪。
與鸝同。【張衡·東京賦】麗黃嚶嚶。【註】麗古字通。
【集韻】憐題切,音黎。義同。
【集韻】里弟切,音禮。蕭該說,彭蠡,澤名。古作彭麗。
力智切,音詈。美也。
【類篇】山宜切,音釃。㭊也。
【集韻】郞狄切,音歷。縣名。从丽,俗从兩日,非。【六書正譌】丽,古麗字。相附之形,借爲伉麗。俗別作儷。
(麗)

总述:诗句白雪篇篇丽出自《对酒赋友人》。作者是唐朝诗人韦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