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八月十五夕

诗句
八月十五夕
拼音
 bā yuè shí wǔ xī
平仄
仄仄仄仄仄
韵脚
入声十一陌
上一句
千岩一尺璧
下一句
清露堕桂花

「八月十五夕」出自:《咏韩氏二子》

千岩一尺璧,八月十五夕。清露堕桂花,白鸟舞虚碧。

「八月十五夕」作者:

贾岛(779~843)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出家为僧,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是著名的苦吟诗人。注重诗句锤炼,刻意求工。其诗情调凄苦,也偶有一些清新的小诗。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八月十五夕」辞典释义

◎ 八的意思

【子集下 • 八】八·康熙筆画:2·部外筆画:0

【唐韻】博拔切【集韻】【韻會】【正韻】布拔切,音捌。【說文】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徐曰】數之八,兩兩相背,是別也。少隂數,木數也。【玉篇】數也。
【集韻】補內切,音背。【趙古則六書本義】八,音背,分異也,象分開相八形,轉爲布拔切,少隂數也。
【韻補】叶筆別切,音䇷。【張衡·舞賦】聲變諧集,應激成節。度終復位,以授二八。
【韻補】叶必益切,音璧。【張衡·西京賦】叉簇之所攙捔,徒搏之所撞㧙。白日未及移,巳獮其什七八。
八八。【通雅】八八,外國語稱巴巴。【唐書·李懷光傳】德宗,以懷光外孫燕八八爲後。

◎ 月的意思

【辰集上 • 月】月·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0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厥切,音軏。【說文】闕也。太隂之精。【釋名】月,缺也,滿則缺也。【易·繫辭】隂陽之義配日月。【禮·祭義】月生於西。【公羊傳·莊二十五年註】月者,土地之精。【史記·天官書註】月者,隂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訓】水氣之精者爲月。
【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傳】一歲十二月,月三十日,三歲則置閏焉。
【洪範】二曰月。【傳】所以紀一月。【疏】從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禮·禮運】月以爲量。【註】天之運行,每三十日爲一月。
姓。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明洪武中有月輝、月文憲。
外國名。【前漢·霍去病傳】遂臻小月氏。
【韻補】叶危睡切。【曹植·七啓】世有聖宰,翼帝霸世。同量乾坤,等曜日月。
叶魚橘切。【黃庭經】洞房靈象斗日月,父曰泥丸母雌一,三光煥照入子室。【類篇】唐武后作囝。
【正字通】肉字偏旁之文本作肉。石經改作月,中二畫連左右,與日月之月異。今俗作月以別之。月中从冫,不从二作。

◎ 十的意思

【子集下 • 十】十·康熙筆画:2·部外筆画:0

【唐韻】【韻會】是執切【集韻】寔入切【正韻】寔執切,音拾。【說文】十,數之具也。一爲東西,丨爲南北,則四方中央具矣。易,數生于一,成于十。【易·繫辭】天九地十。【前漢·韓安國傳】利不十者,不易業。
通作什。【孟子】或相什百。【前漢·谷永傳】天所不饗,什倍於前。【枚乗傳】此其與秦地相什,而功相百。
【韻會】令官文書借作拾。
【陸游老學菴筆記】轉平聲,可讀爲諶。白樂天詩:綠浪東西南北路,紅欄三百九十橋。宋文安公宮詞:三十六所春宮館,一一香風送管絃。鼂以道詩:煩君一日殷勤意,示我十年感遇詩。

◎ 五的意思

【子集上 • 二】五·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2

〔古文〕㐅【唐韻】【韻會】疑古切【集韻】【正韻】阮古切,音午。【增韻】中數也。【易·繫辭】天數五,地數五。【書·武成】列爵惟五。【詩·鄘風】良馬五之。
格五。【後漢·梁冀傳】能挽滿,彈棊,格五,六博,蹴鞠,意錢之戲。【註】行棊相塞謂之簺,簺有四采,簺白乗五是也。至五卽格不得行。
【辛氏三秦記】城南韋杜,去天尺五
十五夜曰三五。【謝靈運詩】期在三五夕。【崔曙詩】秒冬正三五,日月遙相望。
姓。漢五京。
第五,五鹿,皆複姓。崔曙《早發交崖山還太室作》:仲冬正三五,日月遙相望。

◎ 夕的意思

【丑集下 • 夕】夕·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0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祥易切,音席。晨之對,暮也。【尚書·大傳】歲之夕,月之夕,日之夕,謂臘爲歲夕,晦爲月夕,日入爲日夕也。【詩·小雅】以永今夕。
朝見曰朝,夕見曰夕。【晉語】平公射鷃不死,使豎襄搏之,失。公怒,將殺之,叔向聞之夕。【註】夕見于朝以諫也。
七夕。【齊諧記】桂陽武丁有仙道,謂弟曰:七月七夕,織女當渡河暫詣牽牛。【荆楚歲時記】七夕,婦女結綵樓,瓜果庭中,穿七孔針以乞巧。柳宗元有乞巧文。
官名。夕郞,漢制,給事黃門之職。
地名。【左傳·莊十九年】楚子卒,鬻拳葬諸夕室。
山名。【山海經】渾夕之山。
曹夕之山。
姓。望出巴郡。見【統譜】。
斜也。【呂覽】正坐于夕室,謂室斜而正其坐也。
與昔通。【莊子·天運篇】通昔不寐。
叶在爵切,音皭。猶宿也。【詩·齊風】齊子發夕。【陸德明疏】發朝也。叶上鞹薄。【說文】从月半見。【徐曰】月字之半,月初生則暮見西方,故半月爲夕。

总述:诗句八月十五夕出自《咏韩氏二子》。作者是唐朝诗人贾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