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三月三十日
- 拼音
- sān yuè sān shí rì
- 平仄
- 平仄平仄仄
- 韵脚
- 入声四质
- 下一句
- 春归日复暮
「三月三十日」出自:《送春》
三月三十日,春归日复暮。惆怅问春风,明朝应不住。
送春曲江上,眷眷东西顾。但见扑水花,纷纷不知数。
人生似行客,两足无停步。日日进前程,前程几多路。
兵刀与水火,尽可违之去。唯有老到来,人间无避处。
感时良为已,独倚池南树。今日送春心,心如别亲故。
送春曲江上,眷眷东西顾。但见扑水花,纷纷不知数。
人生似行客,两足无停步。日日进前程,前程几多路。
兵刀与水火,尽可违之去。唯有老到来,人间无避处。
感时良为已,独倚池南树。今日送春心,心如别亲故。
「三月三十日」作者: 白居易
「三月三十日」辞典释义
◎ 三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三·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2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又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又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法志】秦造參夷之誅。與三同。又【韻補】叶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月的意思
【辰集上 • 月】月·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0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厥切,音軏。【說文】闕也。太隂之精。【釋名】月,缺也,滿則缺也。【易·繫辭】隂陽之義配日月。【禮·祭義】月生於西。【公羊傳·莊二十五年註】月者,土地之精。【史記·天官書註】月者,隂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訓】水氣之精者爲月。
又【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傳】一歲十二月,月三十日,三歲則置閏焉。又【洪範】二曰月。【傳】所以紀一月。【疏】從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禮·禮運】月以爲量。【註】天之運行,每三十日爲一月。又姓。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明洪武中有月輝、月文憲。又外國名。【前漢·霍去病傳】遂臻小月氏。又【韻補】叶危睡切。【曹植·七啓】世有聖宰,翼帝霸世。同量乾坤,等曜日月。又叶魚橘切。【黃庭經】洞房靈象斗日月,父曰泥丸母雌一,三光煥照入子室。【類篇】唐武后作囝。【正字通】肉字偏旁之文本作肉。石經改作月,中二畫連左右,與日月之月異。今俗作月以別之。月中从冫,不从二作。◎ 三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三·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2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又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又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法志】秦造參夷之誅。與三同。又【韻補】叶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十的意思
【子集下 • 十】十·康熙筆画:2·部外筆画:0
【唐韻】【韻會】是執切【集韻】寔入切【正韻】寔執切,音拾。【說文】十,數之具也。一爲東西,丨爲南北,則四方中央具矣。易,數生于一,成于十。【易·繫辭】天九地十。【前漢·韓安國傳】利不十者,不易業。
又通作什。【孟子】或相什百。【前漢·谷永傳】天所不饗,什倍於前。【枚乗傳】此其與秦地相什,而功相百。又【韻會】令官文書借作拾。又【陸游老學菴筆記】轉平聲,可讀爲諶。白樂天詩:綠浪東西南北路,紅欄三百九十橋。宋文安公宮詞:三十六所春宮館,一一香風送管絃。鼂以道詩:煩君一日殷勤意,示我十年感遇詩。◎ 日的意思
【辰集上 • 日】日·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0
〔古文〕【唐韻】【正韻】人質切【集韻】【韻會】入質切,音。【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
又【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又【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又【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又【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疏】從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爲一日。又【禮·曲禮】外事以剛日,內事以柔日。【疏】十日有五奇五偶,甲丙戊庚壬五奇爲剛,乙丁己辛癸五偶爲柔也。又【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註】迎長日者,建卯而晝夜分,分而日長也。又【左傳·文七年】日衞不睦。【註】日,往日也。又【左傳·桓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御。【註】皆典歷數者。又【史記·日者傳註】卜筮占時日,通名日者。又【集韻】而力切,音眲。義同。又【韻補】叶而至切。【李嵩·述志賦】審機動之至微,思遺餐而忘寐。表略韻於納素,託精誠於白日。【類篇】唐武后作。
总述:诗句三月三十日出自《送春》。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