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牙床角枕睡常迟

诗句
牙床角枕睡常迟
拼音
 yá chuáng jiǎo zhěn shuì cháng chí
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
上平四支、去声四寘
上一句
金磬玉笙调已久
下一句
朦胧闲梦初成后

「牙床角枕睡常迟」出自:《卧听法曲霓裳》

金磬玉笙调已久,牙床角枕睡常迟。朦胧闲梦初成后,
宛转柔声入破时。乐可理心应不谬,酒能陶性信无疑。
起尝残酌听馀曲,斜背银缸半下帷。

「牙床角枕睡常迟」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

「牙床角枕睡常迟」辞典释义

◎ 牙床的意思

⒈  饰以象牙的眠床或坐榻。亦泛指精美的床。

南朝 梁 萧子范 《落花》诗:“飞来入斗帐,吹去上牙牀。”
唐 李商隐 《细雨》诗:“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牀。”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闹榭》:“承众位雅意,让我两个并坐牙床,又吃一回合卺双杯,倒也有趣。”
任光椿 《戊戌喋血记》第二一章:“﹝少妇﹞正躺在锦褥牙床上将息。”

⒉  即齿龈。

⒊  中医指下颌骨。

◎ 角枕的意思

⒈  角制的或用角装饰的枕头。

《诗·唐风·葛生》:“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唐 白居易 《苦热中寄舒员外》诗:“藤牀铺晚雪,角枕截寒玉。”
清 钮琇 《觚賸·姜郎》:“既而银蟾入户,角枕灿陈,羣髫毕退,二美相擕。”

◎ 睡的意思

【午集中 • 目】睡·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8

【唐韻】是僞切【集韻】【韻會】樹僞切【正韻】殊僞切,音瑞。【說文】坐寐也。【史記·商君傳】衞鞅語事良久,孝公時時睡,弗聽。【前漢·賈誼治安策】將吏被介冑而睡。
花名。【淸異錄】盧山一比丘晝寢石上,夢中聞花香,旣覺,尋香求之,因名睡香。四方奇之,謂乃花中祥瑞,遂以瑞易睡。
草名。【洞冥記】末多國有五味草,食之使人不眠,名曰却睡草。【述異記】桂林有睡草,見之則令人睡。亦呼爲懶婦箴。【說文】本作,从目聲。【六書故】睡卽古寐字。

◎ 常的意思

【寅集中 • 巾】常·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8

【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音裳。【玉篇】恆也。【正韻】久也。【易·坤卦】後得主而有常。【繫辭】動靜有常。【詩·周頌】常于時夏。【箋】謂久長之功,於是夏而歌之。【朱傳】謂君臣父子之常道。
五常。【書·舜典愼徽五典傳】五典,五常之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五品傳】五品,謂五常。【疏】此事可常行,乃爲五常耳。
神名。【荀子·九家易】兌爲常,西方之神也。
地名。【詩·魯頌】居常與許。【傳】常許,魯南鄙西鄙也。
州名。【隋書·地理志】毗陵郡平置常州。
山名。【前漢·地理志】常山郡。【註】恆山在西,避漢文帝諱,故改曰常山。
水名。【史記·夏本紀】常衞旣從。【註】常水,出常山上曲陽縣。【書·禹貢】作恆。
旂名。【周禮·春官】司常掌九旗之物名,日月爲常。【又】王建大常。【釋名】日月爲常。謂畫日月於其端,天子所建,言常明也。
常服。【詩·小雅】載是常服。【傳】日月爲常服,戎服也。
【廣韻】倍尋曰常。
車戟名。【釋名】車戟曰常,長丈六尺,車上所持也。八尺曰尋,倍尋曰常,故曰常也。
木名。【爾雅·釋木】常棣。【註】關西棣樹,子如櫻桃,可食。【詩·小雅】彼爾維何,維常之華。
姓。【廣韻】出河內。【前漢·常惠傳】惠,太原人,甘露中爲右將軍。
與裳同。【說文】下帬也。【徐鉉曰】下直而垂,象巾,故从巾。今文作裳。

◎ 迟的意思

【酉集下 • 辵】迟·康熙筆画:18·部外筆画:11

〔古文〕邌【唐韻】直尼切【集韻】【韻會】尼切【正韻】知切,音墀。【說文】徐行也。【廣韻】久也,緩也。【詩·衞風】行道遲遲。【禮·玉藻】君子之容舒遲。
【孔子閒居】無體之禮,威儀遲遲。【註】緩而不迫也。
委遲,迴遠貌。【詩·小雅】周道倭遲。
【韻會】棲遲,息也。【詩·風】可以棲遲。
姓。【書·盤庚】遲任有言。【註】古賢人。
尉遲,複姓。
【廣韻】【韻會】直利切【集韻】直吏切【正韻】直意切,音稚。【廣韻】待也。【後漢·章帝紀】朕思遲直士,側席異聞。
【趙壹傳】實望昭其懸遲。【註】懸心遲仰之。
遲明卽黎明。【前漢·高帝紀】遲明,圍宛城三匝。【註】遲,未也。天未明之頃也。【衞靑傳】遲明行二百餘里。【註】遲,待也。待天欲明也。
【正韻】欲速而以彼爲緩曰遲,使彼徐行以待亦曰遲。【荀子·修身篇】遲彼止而待我。
乃也。【史記·春申君傳】遲令韓、魏歸帝重于齊。【註】遲,猶値。値,猶乃也。【韻會】遅遟同。

总述:诗句牙床角枕睡常迟出自《卧听法曲霓裳》。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