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何求美人折

诗句
何求美人折
拼音
 hé qiú měi rén zhé
平仄
平平仄平仄
韵脚
上平八齐、入声九屑、入声十六叶
上一句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的意思,全诗译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何求美人折」出自:《感遇十二首·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何求美人折」作者:

张九龄(678─740),唐著名政治家、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707)举进士,任校书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登道侔伊吕科,升任右拾遣。后历任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桂州都督、中书侍郎等职。曾因…

「何求美人折」辞典释义

◎ 何的意思

【子集中 • 人】何·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5

【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
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
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
【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
【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
【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
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
姓。
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
【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易·噬嗑】何校滅耳。【詩·曹風】何戈與祋。【小雅】何簑何笠。【商頌】百祿是何。
通訶。【前漢·賈誼傳】大譴大何。【註】譴,責也。何,詰問也。

◎ 求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求·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2

【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渠尤切,音裘。【說文】索也。【增韻】覓也,乞也。【易·乾卦】同氣相求。【詩·大雅】世德作求
招來也。【禮·學記】發慮憲,求善良。
等也。【書·康誥】用康乂民作求。【傳】求,等也。言爲等匹於商先王也。
山水名。【山海經】歷石山東南一百里曰求山。求水出于其上,潛于其下。
姓。【三輔決錄】漢有求仲。
與裘通。【說文】裘字,古省作求。
與球通。【柳宗元·饗軍堂記】琉球作流求。
【集韻】恭于切,音拘。與蛷同。肌蛷,蟲名。或省作求。
【韻補】叶渠之切,音奇。【班昭·東征賦】貴賤貧富不可求兮,正身履道以俟時兮。
叶彊於切,音渠。【陳琳·大荒賦】雖遊目於西極兮,大道卷而未舒。仍皇靈之攸暢兮,爰稽余之所求。
叶巨九切,音臼。【易林】春栗夏梨,少鮮希有。斗阡石萬,貴不可求。

◎ 美的意思

【未集中 • 羊】美·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3

【廣韻】【集韻】【韻會】無鄙切,音眯。【說文】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美與善同意。【註】羊大則美,故从大。【五經文字】从犬从火者,譌。【詩·召南·甘棠序】美召伯也。【疏】善者言美,惡者言刺。
【廣韻】好色。【詩·邶風】匪女之爲美。【傳】非爲其徒說美色而已。
【正韻】嘉也,好也。
【韻補】叶明祕切。【劉向·九歎】揚精華以眩耀兮,芬郁渥而成美。結桂樹之旖旎兮,紉荃蕙與辛夷。夷音異。【玉篇】或作媺。

◎ 人的意思

【子集中 • 人】人·康熙筆画:2·部外筆画:0

〔古文〕【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姓。明人傑。
左人,聞人,俱複姓。
【韻補】叶如延切,音然。【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

◎ 折的意思

【卯集中 • 手】折·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4

【唐韻】旨熱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列切,音浙。拗折也。【詩·鄭風】無折我樹。【周語】體解節折而共飮食之,於是乎有折俎。
斷之也。【易·賁象】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疏】勿得直用果敢,折斷訟獄。
折中也。【前漢·貢禹傳】微孔子之言,亡所折中。
曲也。【禮·玉藻】折還中矩。【註】曲行宜方。還亦作旋。【史記·灌夫傳】吾益知吳壁中曲折,請復往。
屈也。【前漢·伍被傳】折節下士。
挫也。【史記·項羽紀】諸侯吏卒乗勝輕折辱秦吏卒。【前漢·蒯通傳】漢王一日數戰,亡尺寸之功,折北不救。
止也。【詩·大雅】予曰有禦侮。【傳】武臣折衝曰禦侮。【疏】能折止敵人之衝突者。
直指人過失也。【史記·呂后紀】面折廷諍。
毀也。【易·說卦】兌爲毀折。【前漢·高帝紀】常從王媼武負貰酒,兩家常折券棄責。【註】折毀之,棄其所負。
封土爲祭處曰折。【禮·祭法】瘞埋于泰折,祭地也。【註】折,昭晢也,必爲昭明之名,尊神也。
【前漢·郊祀志註】言方澤之形四曲折也。
短折,不祿也。【書·洪範】六極。一曰凶短折。【疏】未齓曰凶,未冠曰短,未婚曰折。【前漢·五行志】傷人曰凶,禽獸曰短,草木曰折。【又】兄喪弟曰短,父喪子曰折。
葬具也。【儀禮·旣夕】折橫覆之。【註】折猶庪也。方鑿連木爲之,如牀而無簀,加之壙上,以承抗席。
地名。【春秋·桓十一年】柔會宋公,侯,蔡叔,盟于折。
姓。【後漢·方術傳】折象,其先封折侯,因氏焉。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食列切,音舌。【說文】斷也。【廣韻】斷而猶連也。【易·鼎卦】鼎折足,覆公餗。【禮·月令】孟秋命理,瞻傷察創視折。【註】折損筋骨也。【前漢·賈誼傳】釋斤斧之用,而欲嬰以芒刃不缺則折。
【唐韻】【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音題。【禮·檀弓】吉事欲其折折爾。【註】安舒貌。
【集韻】【韻會】【正韻】征例切,音制。亦斷之也。【班固·西都賦】許少施巧,秦成力折。掎僄佼,㧖猛噬。【註】許少,古捷人。秦成,壯士也。
【集韻】時制切,音逝。亦曲也。【禮·曲禮】立則磬折垂佩。【疏】身宜僂折如磬之背也。【陸德明·音義】折,之列反,一音逝。【屈原·離騷】何瓊佩之偃蹇兮,衆薆然而蔽之。惟此黨人之不亮兮,恐嫉妒而折之。【註】沈重曰折。《說文》作,从斤斷艸。籀文作,从艸在仌中,冰寒故折。隸从手从斤。

总述:诗句何求美人折出自《感遇十二首·其一》。作者是唐朝诗人张九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