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何事须击壤

诗句
何事须击壤
拼音
 hé shì xū jī rǎng
平仄
平仄平仄仄
韵脚
上声二十二养
上一句
未尝肯问天
下一句
复笑采薇人

「何事须击壤」出自:《偶然作六首》

楚国有狂夫,茫然无心想。散发不冠带,行歌南陌上。
孔丘与之言,仁义莫能奖。未尝肯问天,何事须击壤
复笑采薇人,胡为乃长往。
田舍有老翁,垂白衡门里。有时农事闲,斗酒呼邻里。
喧聒茅檐下,或坐或复起。短褐不为薄,园葵固足美。
动则长子孙,不曾向城市。五帝与三王,古来称天子。
干戈将揖让,毕竟何者是。得意苟为乐,野田安足鄙。
且当放怀去,行行没馀齿。
日夕见太行,沉吟未能去。问君何以然,世网婴我故。
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
几回欲奋飞,踟蹰复相顾。孙登长啸台,松竹有遗处。
相去讵几许,故人在中路。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
忽乎吾将行,宁俟岁云暮。
陶潜任天真,其性颇耽酒。自从弃官来,家贫不能有。
九月九日时,菊花空满手。中心窃自思,傥有人送否。
白衣携壶觞,果来遗老叟。且喜得斟酌,安问升与斗。
奋衣野田中,今日嗟无负。兀傲迷东西,蓑笠不能守。
倾倒强行行,酣歌归五柳。生事不曾问,肯愧家中妇。
赵女弹箜篌,复能邯郸舞。夫婿轻薄儿,斗鸡事齐主。
黄金买歌笑,用钱不复数。许史相经过,高门盈四牡。
客舍有儒生,昂藏出邹鲁。读书三十年,腰间无尺组。
被服圣人教,一生自穷苦。
老来懒赋诗,惟有老相随。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名字本皆是,此心还不知。

「何事须击壤」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九岁知属辞,十九岁应京兆府试点了头名,二十一岁(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大乐丞。但不久即因伶人越规表演黄狮子舞被贬为济州(在今山东境内)司功参军。宰相张九龄执政时,王维被提拔为右拾遗,转…

「何事须击壤」辞典释义

◎ 何事的意思

⒈  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干 《经周处士故居》诗:“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
《朱子语类》卷八:“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⒉  为何,何故。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
《新唐书·沉既济传》:“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来?”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

◎ 须的意思

【戌集下 • 頁】须·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3

【廣韻】錫兪切【集韻】【韻會】詢趨切,音需。【說文】面毛也。【易·賁卦】賁其須。【註】須之爲物上附者也。【疏】須上附于面。【釋名】頤下曰須。須,秀也。別作䰅。俗作鬚。
待也。【易·歸妹】歸妹以須。【詩·邶風】人涉卬否,卬須我友。
與通。【左傳·成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須矣。【爾雅·釋詁】,待也。
資也,用也。與需通。【爾雅·釋獸須屬】獸曰釁,人曰撟,魚曰須,鳥曰狊。【疏】此皆氣倦體罷所須若此,故題云須屬也。
斯須,猶須臾也。【禮·樂記】禮樂不可斯須去身。
遲緩也。【左傳·成二年】子不少須,衆懼盡。【後漢·淸河孝王傳】且復須留。【註】《東觀記》須留,作宿留。
須女,星名。【史記·天官書·婺女註】正義曰:須女,四星。亦婺女,天少府也。須女,賤妾之稱,婦職之者。
國名。【春秋·僖二十二年】公伐邾,取須句。【公羊傳】作須朐。【前漢·地理志】東郡須昌縣,故須句國。
【左傳·定四年】分唐叔以密須之鼓。【史記·周紀】文王伐密須。【註】密須氏,姞姓之國。今安定隂密縣是也。
邑名。【詩·邶風】思須與漕。【傳】須、漕,衞邑。
【後漢·郡國志】南陽郡順陽有須聚。
菜名。【爾雅·釋草】須薞無。【疏】詩谷風,采葑采菲。傳,葑須也。先儒以須葑蓯當之。孫炎云:須,一名葑蓯。
草名。【爾雅·釋草】臺,夫須。【疏】臺,一名夫須。莎草也。
鳥名。【爾雅·釋鳥】鷉,須鸁。【疏】鷉,一名須鸁。
兵器。【䆁名】須盾,本出於蜀。須,所持也。
【揚子·方言】須,捷敗也。南楚凡人貧衣被醜弊謂之須捷。
姓。【左傳·莊十七年】有須遂氏。【戰國策】魏大夫須賈。
人名。【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
【左思·吳都賦】旗魚須。【註】以魚須爲旗之竿也。
【集韻】逋還切,音斑。班也。【禮·玉藻】笏,大夫以魚須文竹。【釋文】崔云:用文竹及魚班也。隱義云:以魚須飾文竹之邊。須音班。
叶心秋切,音修。【息夫躬辭】嗟若是兮欲何留,撫神龍兮攬其須。【陸雲·九愍】生遺年而有盡,居靜言其何須。將輕舉以遠覽,眇天路而高遊。【註】須,求也。【說文徐註】此本須鬢之須。頁,首也。彡,毛飾也。借爲所須之須。俗書从水,非。毛氏曰:須與湏別。湏,火外切。爛也。

◎ 击的意思

【卯集中 • 手】击·康熙筆画:17·部外筆画:13

【唐韻】古歷切【集韻】【韻會】吉歷切,音激。【說文】攴也。【徐曰】撲也。【廣韻】打也。【增韻】扣也。【易·蒙卦】擊蒙。【註】擊去童蒙,以發其昧。【史記·叔孫通傳】拔劒擊柱。
【酷吏傳】義縱以鷹擊毛摯爲治。
攻殺也。【楚語】刲羊擊豕。【註】擊,殺也。【前漢·高帝紀】急擊之勿失。
觸也。【莊子·田子方】目擊而道存矣。或作撽。
【集韻】【韻會】【正韻】敵切,音檄。與覡同。男巫也。【荀子·王制篇】知其吉凶妖祥,傴巫跛擊之事也。【註】擊讀爲覡。
【集韻】吉詣切,音訃。人名。春秋晉有屠擊。

◎ 壤的意思

【丑集中 • 土】壤·康熙筆画:20·部外筆画:17

〔古文〕【廣韻】如兩切【集韻】汝兩切,音穰。【說文】柔土也。無塊曰壤。
物自生則言土,人耕種則言壤。【書·禹貢】咸則三壤。【周禮·地官·大司徒】辨十有二壤之物,知其種,以敎稼穡樹藝。
壤奠,壤土所出奠贄也。【書·康王之誥】一二臣衞,敢執壤奠。
【揚子·方言】梁益之閒,所愛諱其肥盛曰壤。壤子猶愛子也。【鄒陽·上吳王書】壤子王梁。
富足也。與穰同。【列子·天瑞篇】一年而給,二年而足,三年大壤。
傷也。【穀梁傳·隱三年】日有食之,吐者外壤,食者內壤。
紛錯貌。【史記·貨殖傳】天下壤壤,皆爲利往。
蓋壤,天地也。【韓愈詩】威風挾惠氣,蓋壤兩劘拂。
煩壤,糞埽之餘積也。【莊子·達生篇】煩壤之內,雷霆居之。
蟻壤,泉穴也。【戰國策】齊桓公伐孤竹,山中無水。隰朋曰:去蟻壤寸有水。掘之,果得水。
擊壤,古戲也。【史記·五帝紀】帝遊康衢,老人擊壤而歌于路。
地名。【春秋·宣七年】公會晉侯、宋公、衞侯、鄭伯、曹伯于黑壤。【註】晉地。【左傳·隱十一年】公之爲公子也,與鄭人戰于狐壤。【註】鄭地。【史記·秦本紀】甘茂伐韓宜陽,五月不拔,樗里子譖之,王欲罷兵。茂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悉起兵拔之。一曰息壤,坌土也。【路史】息生之土,長而不窮。柳宗元有永州龍興寺息壤記。
姓。【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壤駟赤,字子徒,秦人。
【集韻】如陽切,音勷。肥土也。【急就章】墼絫廥廐庫東廂,屛廁溷渾糞土壤。

总述:诗句何事须击壤出自《偶然作六首》。作者是唐朝诗人王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