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幽拙欣殊幸
- 拼音
- yōu zhuō xīn shū xìng
- 平仄
- 平仄平平仄
- 韵脚
- 上声二十三梗
- 上一句
- 岂料便蒙知
- 下一句
- 提携更不疑
「幽拙欣殊幸」出自:《山中舒怀寄上丁学士》
五字投精鉴,惭非大雅词。本求闲赐览,岂料便蒙知。
幽拙欣殊幸,提携更不疑。弱苗须雨长,懒翼在风吹。
砺镞端杨叶,光门待桂枝。计闻尘里誉,因和禁中诗。
幽拙欣殊幸,提携更不疑。弱苗须雨长,懒翼在风吹。
砺镞端杨叶,光门待桂枝。计闻尘里誉,因和禁中诗。
「幽拙欣殊幸」作者: 北朝乐府
「幽拙欣殊幸」辞典释义
◎ 幽拙的意思
⒈ 愚拙。亦指愚拙的人。
引唐 方干 《赠会稽杨长官》诗:“若向湖边访幽拙,萧条四壁是閒居。”
唐 孙樵 《骂僮志》:“彼何人耶?彼何自耶?况所为幽拙,大与时阔。”◎ 欣的意思
【辰集下 • 欠】欣·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4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斤切,音訢。【說文】笑喜也。【禮·月令】慶賜遂行,無不欣說。【周語】事神保民,莫不欣喜。
又欣欣,亦喜貌。【楚辭·九歌】君欣欣兮樂康。【陶潛·歸去來辭】木欣欣以向榮。亦作訢。【前漢·賈山傳】天下訢訢,將興堯舜之道。又作忻。【史記·管晏傳贊】爲之執鞭,所忻慕焉。又獸有力之名。【爾雅·釋獸】兔絕有力,欣。牛絕有力,欣犌。又州名。【廣韻】本漢陽曲縣地,隋置欣州,因欣口爲名。又姓。見【奇姓通】。又叶虛言切,音軒。【陸雲·贈顧尚書詩】華英已曜,餘光難延。會淺別速,哀以紹欣。【集韻】或作俽、惞。◎ 殊的意思
【辰集下 • 歹】殊·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6
【唐韻】市朱切【集韻】【韻會】慵朱切【正韻】尚朱切,音殳。【說文】死也。漢令曰:蠻夷長有罪,當殊之。【莊子·在宥篇】殊死者相望也。【註】廣雅曰:殊,斷也。司馬云決也。一曰誅也。《字林》云死也。【前漢·宣帝詔】赦殊死以下。
又絕也。【前漢·宣帝詔】骨肉之親,粲而不殊。【師古註】粲,明也。殊,絕也。明於仁恩,不離絕也。【前漢·韓信傳】軍皆殊死戰。【師古註】殊,絕也。謂決意必死。又斷絕也。【左傳·昭二十三年】斷其後之木而弗殊。又傷而未絕也。【史記·蘇秦傳】齊大夫與蘇秦爭寵,使人刺蘇秦,不死,殊而走。又別也,異也。【易·繫辭】天下同歸而殊塗。【禮·大傳】殊號,異器械。又過也。【後漢·梁竦傳】母氏年殊七十。【註】殊,猶過也。又語詞。【詩·魏風】殊異乎公路。又殊庭,蓬萊仙人庭也。【前漢·郊祀志】將以望祀蓬萊之屬,幾至殊庭。又叶時流切,音酬。【陳琳詩】沈淪衆庶閒,與世無有殊。紆鬱懷傷結,舒展有何由。◎ 幸的意思
【寅集下 • 干】幸·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5
〔古文〕㚔【唐韻】胡耿切【集韻】【韻會】【正韻】下耿切,音倖。【說文】本作。吉而免凶也。【前漢·高帝紀】願大王以幸天下。【註】晉灼曰:臣民被其德,以爲徼倖也。師古曰:幸者,可慶倖也。故福善之事皆稱爲幸。
又【小爾雅】非分而得曰幸。【增韻】非所當得而得,與不可免而免曰幸。【論語】罔之生也,幸而免。【中庸】小人行險以徼幸。【晉語】德不純,而福祿至,謂之幸。【荀子·富國篇】朝無幸位,民無幸生。又冀也。【禮·檀弓】幸而至於旦。【註】幸,覬也。又【玉篇】幸天子所至也。【蔡邕·獨斷】天子車駕所至,見令長三老官屬,親臨軒作樂,賜以食帛,民爵有級,或賜田租,故謂之幸。又【玉篇】幸,御所親愛也。【前漢·佞幸傳】但以媚貴幸。又姓。【萬姓統譜】望出鴈門,晉有幸靈。唐有幸南容,貞元中進士。宋有幸元龍,嘉泰初進士。又【韻補】古叶散。【易林】疾貧望幸,使伯行販。【韻會】或作。【篇海】或作。字原作夭下糸。
总述:诗句幽拙欣殊幸出自《山中舒怀寄上丁学士》。作者是唐朝诗人刘得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