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陪润州薛司空丹徒桂明府游招隐寺

唐代 · 骆宾王
共寻招隐寺,初识戴颙家。还依旧泉壑,应改昔云霞。
绿竹寒天笋,红蕉腊月花。金绳倘留客,为系日光斜。
(0)
纠错/补充

陪润州薛司空丹徒桂明府游招隐寺翻译和注释

赏析

陪润州薛司空丹徒桂明府游招隐寺拼音版

gòng xún zhāo yǐn sì ,chū shí dài yú jiā 。hái yī jiù quán hè ,yīng gǎi xī yún xiá 。
lǜ zhú hán tiān sǔn ,hóng jiāo là yuè huā 。jīn shéng tǎng liú kè ,wéi xì rì guāng xié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陪润州薛司空丹徒桂明府游招隐寺作者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做为秘书,起草了著名的《讨武瞾檄》。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也就是唐代建国的第二年,在乌伤城北一个风景秀丽、环境幽雅、名叫骆家塘的小村庄里,后来成为“初唐四杰”(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之一的骆宾王,诞生来到人间。骆姓是古乌伤的名门望族特有的姓,早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就出了骆俊、骆统、骆秀一门祖孙三人,成为名盛一时的文臣武将和志行卓越的俊士,一直为史家所称道。此后骆族虽然簪缨不绝,代有才人,但到骆宾王出生之前,家族已经衰落。然而诗书传家、清节自守的家风却始终不变。

骆宾王的祖父,早年也曾担任过地方小吏,隋末为避兵乱,弃职回家闲居,过着耕读自娱的农家生活。他学识渊博,精通经史,为人豁达大度,和地方上的关系相处得很好。宾王的父亲骆履元,就是在他的精心培育和言行熏陶下,成长为一个经纶满腹、志行超逸、在当地颇有声望的才士。如今第三代的长孙降临人世,为这个和睦欢乐的家庭更增添了一分喜气。祖、父两个忙不迭地翻检古籍,要为小儿取一个好的名字。

出于久乱求治的心切,加上望子成龙的渴望,父子两人经过一番推敲,最后根据《周易·观·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的意思,给小儿取名宾王,字观光。用意是期望小生命长成后,能体察民情,辅佐君王,建功立业,造福黎民。——骆宾王长大以后,深谙祖、父命名的苦心,于是矢志不渝,始终以自己的名、字作为言行进止的座右铭,力图辅君佐国,干一番事业。然而世海泛浊,正道难行,迎接他的却是一连串的波折与不幸。又是罢官贬职,又是诬赃下狱,命运乖蹇,壮志难酬。最后遁迹荒野,客死他乡,连骸骨下落也不为人知。这样的结果怕是祖、父为他命名时所始料不及的。

唐朝建国以后,为了社会稳定和生产发展,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国家很快从战乱中恢复过来,出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种蒸蒸向上的社会气氛激励下,根据儒家“学而优则仕”的教诲和家族“簪缨传家”的传统,学业修成,等待传飞腾跃的骆履元,在家里待不住了。在父亲的指点下,他打点行装,离家出游,上京谋仕去了,把小宾王的教育和养抚留给自己的父亲和年轻的妻子。为了使自己的期望成为现实,祖父对骆宾王的教育称得上是呕心沥血。还在宾王开始咿哑学语的时候,祖父就经常把孙子抱坐在膝上,教他朗读简易的诗文。大约是“天之欲降大任于斯人”吧,一开始骆宾王对诗文吟读就表现出浓烈的兴趣,仿佛和它们有天合之缘。一首诗只消教几遍,他就能用吐字还不十分清晰的童音朗诵出来。抑扬顿挫,颇合规矩,而且经久不忘。这种天赋的资质与灵性,使祖父兴奋不已,脸上总是荡漾着笑容。合家人的生活也因此增添了不少欢乐。

转眼间,骆宾王已经五六岁,他不仅已熟记不少诗文,而且在祖父的指导下,还能吟句作文。祖父经常向他讲述的历史掌故和人物故事,在他的脑子里积存起来,使他拥有了初步的文史知识。对儒家处世做人的道理,虽然还不能深切理会,但在祖父的言传身教下,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应该说骆宾王的启蒙教育是十分出色的,他心中的智慧之门,很早地被打开了。

骆宾王7岁咏鹅的故事,具体情节是否如此,史无明载,这里只能按传说缀成。但这首诗,像春风一样,很快就广为流传,成为各地学童人人喜爱诵读咏唱的童谣。骆宾王从此也就得到“江南神童”的美誉。

随着岁月的流转,这首诗连同骆宾王7岁咏鹅的故事,始终焕发着旺盛的生命力。如今不仅国内人人都在传唱,而且冲出国境,成为儿歌的经典和智慧的象征。永远放射着光芒。

骆宾王的父亲外出谋仕,经过几番拼搏,终于京试中式,被授予博昌(今山东博兴)县令。消息传来,合族振奋。他在博昌任上忙完交接事务之后,就抽暇南下,返乡省亲祭祖。然后携妻、儿北上,同居任所。

骆宾王离开义乌的时候,年龄大约在10岁左右。虽然他在家乡已经享有神童的美誉,但从祖父那里接受的仅仅是启蒙教育。父亲认为要想学有所成,必须进行严格的系统教育。一方面他亲自督导,让宾王继续承接家学的传统。另一方面,他又把宾王送进博昌县学馆,接受齐鲁学风的熏陶。

除了在县学馆学习之外,父亲还让骆宾王结交齐鲁一带的名士,使他在广泛的交游切磋中,提高和深化自己的学识。在后来写的《与博昌父老书》中,骆宾王曾有“张学士溘从朝露,辟闾公倏掩夜台”的话。这“张学士”和“辟闾公”,就是当年骆宾王与之交游的良师益友。若干年以后,骆宾王再回博昌,则两人已双双去世。所以他“感今怀古,不觉涕之无从也”。

正当骆宾王学业蒸蒸日上,心怀凌云之志,打算通过试场拼搏,以实行“利用宾于王”的理想的时候,父亲突然病死任上。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对骆宾王来说,无异于猛雷轰顶,使他于悲伤之中,又惊愕得不知所措。因为这时他年仅十七八岁,还缺乏处世经验和应变能力。幸好骆履元为官清正,做人刚直,很受当地父老乡绅的拥戴。加上和附近州县官佐的关系也很好,所以大家都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孤儿寡母料理丧事。按照丧制,骆宾王停学守孝。待到三年服满,家计已十分艰难。其时兖州瑕丘县的韦明府(唐时称县令为明府),是骆履元生前挚友。为了周济骆宾王一家数口的生活,就把他们母子接到瑕居居住。一边资助日常的生活费用,一边帮助骆宾王做好上京赴考的一切准备。

当时上京考试,必须经地方举送。举送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学馆”选送,称为“生徒”;二是由州、县考送,称作“乡贡”。骆宾王父殁守孝,已经离开博昌学馆,现在又移居瑕居,所以只能以“乡贡”的资格入京考试。当时“乡贡”的名额,规定很严,一个州只有二三名。幸亏骆宾王在齐鲁已颇有名望,加上父亲一些朋友的关照,他在州、县竞选中顺利地过了关。于是怀着鹏飞龙腾的渴望,他辞别母亲,奔赴长安。满望春闹一搏,扬名大下,然后济世用时,建立功业。然而事情并没有如他想象的那么顺利发展,命运之神给予他的却是接二连三的波折。从此他一直在一条坎坷不平,而且又是荆棘丛生的人生小路上艰难奔波,直到生命的尽头!

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骆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晚凤迷朔气,新瓜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豪情壮志,见闻亲切。唐中宗复位后,诏求骆文,得数百篇。后人收集之骆宾王诗文集颇多,以清陈熙晋之《骆临海集笔注》最为完备。

“四杰”齐名,原是诗文并称的。他们的骈文在才华艳发、词采赡富之中,寓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无论抒情、说理或叙事,都能运笔如舌,挥洒自如,比起六朝后期堆花俪叶,一味追求形式之美的文风,有着明显的不同。骆宾王《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便是最能代表这种时代新风、流传广泛的名作之一。它以封建时代忠义大节作为理论根据,号召人们起来反对正在筹建中的武周王朝,气势充沛,笔端带有情感。其中“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二句,颇能激发唐朝旧臣对故君的怀念。据说武后读到了这两句,矍然为之动容,问:“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新唐书》本传)足见他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才能,连敌对方面目空一世的武则天,也为之折服。

《骆宾王集》,最早为中宗时郗云卿所辑10卷本,其书已佚。明、清两朝流行的有4卷本、6卷本和10卷本,所收篇目大致相同,均为后人重辑。清人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后出,最为完善,有中华书局排印本。事迹见新、旧《唐书》。

精彩推荐

  • 诸官游招隐寺

    山馆人已空,青萝换风雨。自从永明世,月向龙宫吐。
    凿井长幽泉,白云今如古。应真坐松柏,锡杖挂窗户。
    口云七十馀,能救诸有苦。回指岩树花,如闻道场鼓。
    金色身坏灭,真如性无主。僚友同一心,清光遣谁取。

    2023-09-15
  • 遇薛明府谒聪上人

    欣逢柏梁故,共谒聪公禅。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
    阴崖常抱雪,枯涧为生泉。出处虽云异,同欢在法筵。

    2023-09-15
  •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

    绀殿横江上,青山落镜中。岸回沙不尽,日映水成空。
    天乐流香阁,莲舟飏晚风。恭陪竹林宴,留醉与陶公。

    2023-09-20
  • 秋晓招隐寺东峰茶宴,送内弟阎伯均归江州

    万畦新稻傍山村,数里深松到寺门。幸有香茶留稚子,
    不堪秋草送王孙。烟尘怨别唯愁隔,井邑萧条谁忍论。
    莫怪临歧独垂泪,魏舒偏念外家恩。

    2023-09-25
  • 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颂德…三十韵

    南征为客久,西候别君初。岁满归凫舄,秋来把雁书。
    荆门留美化,姜被就离居。闻道和亲入,垂名报国馀。
    连枝不日并,八座几时除。往者胡星孛,恭惟汉网疏。
    风尘相澒洞,天地一丘墟。殿瓦鸳鸯坼,宫帘翡翠虚。
    钩陈摧徼道,枪櫐失储胥。文物陪巡守,亲贤病拮据。
    公时呵猰貐,首唱却鲸鱼。势惬宗萧相,材非一范睢。
    尸填太行道,血走浚仪渠。滏口师仍会,函关愤已摅。
    紫微临大角,皇极正乘舆。赏从频峨冕,殊私再直庐。
    岂惟高卫霍,曾是接应徐。降集翻翔凤,追攀绝众狙。
    侍臣双宋玉,战策两穰苴。鉴澈劳悬镜,荒芜已荷锄。
    向来披述作,重此忆吹嘘。白发甘凋丧,青云亦卷舒。
    经纶功不朽,跋涉体何如。应讶耽湖橘,常餐占野蔬。
    十年婴药饵,万里狎樵渔。扬子淹投阁,邹生惜曳裾。
    但惊飞熠耀,不记改蟾蜍。烟雨封巫峡,江淮略孟诸。
    汤池虽险固,辽海尚填淤。努力输肝胆,休烦独起予。

    2023-09-29
  • 招隐寺送阎判官还江州

    离别那逢秋气悲,东林更作上方期。共知客路浮云外,
    暂爱僧房坠叶时。长江九派人归少,寒岭千重雁度迟。
    借问浔阳在何处,每看潮落一相思。

    2023-10-03
  • 题招隐寺

    昨日临川谢病还,求田问舍独相关。
    宋时有井如今在,却种胡麻不买山。

    2023-10-07
  • 薛司空自青州归朝

    天眷君陈久在东,归朝人看大司空。黄河岸畔长无事,
    沧海东边独有功。已变畏途成雅俗,仍过旧里揖秋风。
    一门累叶凌烟阁,次第仪形汉上公。

    202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