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曲江感秋(五年作)

唐代 · 白居易
沙草新雨地,岸柳凉风枝。三年感秋意,并在曲江池。
早蝉已嘹唳,晚荷复离披。前秋去秋思,一一生此时。
昔人三十二,秋兴已云悲。我今欲四十,秋怀亦可知。
岁月不虚设,此身随日衰。暗老不自觉,直到鬓成丝。
(0)
纠错/补充

曲江感秋翻译和注释

赏析

曲江感秋拼音版

shā cǎo xīn yǔ dì ,àn liǔ liáng fēng zhī 。sān nián gǎn qiū yì ,bìng zài qǔ jiāng chí 。
zǎo chán yǐ liáo lì ,wǎn hé fù lí pī 。qián qiū qù qiū sī ,yī yī shēng cǐ shí 。
xī rén sān shí èr ,qiū xìng yǐ yún bēi 。wǒ jīn yù sì shí ,qiū huái yì kě zhī 。
suì yuè bú xū shè ,cǐ shēn suí rì shuāi 。àn lǎo bú zì jiào ,zhí dào bìn chéng sī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曲江感秋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制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穆宗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曾积极兴修水利,筑堤防洪,泄引湖水,灌溉田亩千顷,成绩卓著。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改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卒,终年七十五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在文学上,他与元稹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其讽谕诗《秦中吟》、《新乐府》,广泛尖锐地揭露了当时政治上的黑暗,抨击了现实中的流弊,表现了爱憎分明的进步倾向。除讽谕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独具特色,为千古绝唱。白诗语言通俗,深入浅出,平易自然,不露雕琢痕迹。其诗刻画人物,形象鲜明,以情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精彩推荐

  •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秦中寄远上人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2023-09-18
  • 郡斋感秋,寄诸弟

    首夏辞旧国,穷秋卧滁城。方如昨日别,忽觉徂岁惊。
    高阁收烟雾,池水晚澄清。户牖已凄爽,晨夜感深情。
    昔游郎署间,是月天气晴。授衣还西郊,晓露田中行。
    采菊投酒中,昆弟自同倾。簪组聊挂壁,焉知有世荣。
    一旦居远郡,山川间音形。大道庶无累,及兹念已盈。

    2023-09-21
  • 感秋

    试向疏林望,方知节候殊。乱声千叶下,寒影一巢孤。
    不蔽秋天雁,惊飞夜月乌。霜风与春日,几度遣荣枯。

    2023-10-06
  • 杏园花下酬乐天见赠

    二十馀年作逐臣,归来还见曲江春。
    游人莫笑白头醉,老醉花间有几人。

    2023-10-20
  • 感秋别怨

    霜秋自断魂,楚调怨离分。魄散瑶台月,心随巫峡云。
    蛾眉谁共画,凤曲不同闻。莫似湘妃泪,斑斑点翠裙。

    2023-10-23
  • 题海图屏风(元和己丑年作)

    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鳞介无小大,遂性各沉浮。
    突兀海底鳌,首冠三神丘。钓网不能制,其来非一秋。
    或者不量力,谓兹鳌可求。赑屃牵不动,纶绝沉其钩。
    一鳌既顿颔,诸鳌齐掉头。白涛与黑浪,呼吸绕咽喉。
    喷风激飞廉,鼓波怒阳侯。鲸鲵得其便,张口欲吞舟。
    万里无活鳞,百川多倒流。遂使江汉水,朝宗意亦休。
    苍然屏风上,此画良有由。

    2023-10-26
  • 翰林院中感秋怀王质夫(王居仙游山)

    何处感时节,新蝉禁中闻。宫槐有秋意,风夕花纷纷。
    寄迹鸳鹭行,归心鸥鹤群。唯有王居士,知予忆白云。
    何日仙游寺,潭前秋见君。

    2023-10-27
  • 早秋曲江感怀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人寿不如山,年光忽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202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