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在第二的四字成语
- 伯玉知非 [ bó yù zhī fēi ]- 释义: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故蘧瑗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 白玉无瑕 [ bái yù wú xiá ]- 释义:洁白的美玉上面没有一点小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 -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三:“问:‘不曾博览空王教略,借玄机试道看。’师曰:‘白玉无瑕,卞和刖足。’” 
- 雕玉双联 [ diāo yǔ shuāng lián ]- 释义:雕玉:用玉雕成,形容华美、工巧;双联:律诗中相对偶的两句。形容属对极为精巧。 - 出处:唐·白居易《江楼夜吟元九律诗成三十韵》诗:“寸截金为句,双雕玉作联。” 
- 盗玉窃钩 [ dào yù qiè gōu ]- 释义:玉:贵物。钩:贱物。比喻一切大小窃取之事。 - 出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吏条陈》:“盛宣怀不过邮传部大臣耳,倘使处于总协理大臣地位,则盗玉窃钩,何事尚不可为。” 
- 龟玉毁椟 [ guī yù huǐ dú ]- 释义: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 - 出处:《论语·季氏》:“虎儿出於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 改玉改步 [ gǎi yù gǎi bù ]- 释义:指死者身份改变,安葬礼数也应变更。后指改变制度或改朝换代。同“改步改玉”。 - 出处:章炳麟《革命道德说》:“蒙古不道,宰割诸夏,改玉改步,人无异心。” 
- 改玉改行 [ gǎi yù gǎi xíng ]- 释义:指死者身份改变,安葬礼数也应变更。后指改变制度或改朝换代。同“改步改玉”。 - 出处:《国语·周语中》:“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王劳之以地,辞,请隧焉。王不许,曰:‘……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 
- 桂玉之地 [ guì yù zhī dì ]- 释义:指京师。 - 出处:宋·戴埴《鼠璞·桂玉》:“马存字长游,谓子游京师,薪如束桂,米如裹玉,世以桂玉之地为京师。” 
- 积玉堆金 [ jī yù duī jīn ]- 释义:金玉多得可以堆积起来。形容聚敛的财富极多。 - 出处:唐·李贺《嘲少年》诗:“堆金积玉夸豪毅。” 
- 戛玉敲金 [ jiá yù qiāo jīn ]- 释义: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 -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八大王》:“雅谑则飞花粲齿,高吟则戛玉敲金 。” 
- 金玉锦绣 [ jīn yù jǐn xiù ]- 释义:指精美珍贵的东西。也比喻巧妙的计策。 -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 金玉良言 [ jīn yù liáng yán ]- 释义: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 金玉良缘 [ jīn yù liáng yuán ]- 释义:原指符合封建秩序的姻缘。后泛指美好的姻缘。 - 出处:都道是~,俺只念木石前盟。(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 
-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 jīn yù qí wài,bài xù qí zhōng ]- 释义:外面象金象玉,里面却是破棉絮。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 - 出处: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 金玉其质 [ jīn yù qí zhì ]- 释义:质:本质,品质。指人的品质高洁。 -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不惟金玉其质,亦且冰雪为心。” 
- 金玉之言 [ jīn yù zhī yán ]- 释义:金玉:黄金和美玉。象黄金美玉那样珍贵的话语。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 美玉无瑕 [ měi yù wú xiá ]- 释义:瑕:玉斑。美玉上面没有一点小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的无缺点。 -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他是个娇滴滴美玉无瑕,粉脸生春,云鬓堆鸦。” 
- 鸣玉曳履 [ míng yù yè lǚ ]- 释义:佩玉饰曳丝履。指获高官厚禄。 - 出处:《新唐书·马周传》:“今超授高爵,与外廷朝会,驺竖倡子,鸣玉曳履,臣窃耻之。” 
- 鸣玉曳组 [ míng yù yè zǔ ]- 释义:佩玉饰曳印组。指任高官。 - 出处:《新唐书·李纲传》:“今新造天下,开太平之基,功臣赏未及遍,高才犹伏草茅,而先令舞胡鸣玉曳组,位五品,趋丹地,殆非创业垂统,贻子孙之道也。” 
- 弄玉吹箫 [ nòng yù chuí xiāo ]- 释义:弄玉:秦穆公之女。比喻男欢女悦,结成爱侣,共享幸福。 -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7回:“萧史教弄玉吹箫,为《来凤》之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