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字结尾的成语大全
- 九折臂 [ jiǔ zhé bì ]- 释义:九:泛指多次;折:断。多次折断胳膊,经过反复治疗而熟知医理。比喻阅历多,经验丰富。 -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惜诵(惜诵以致愍兮)》:“九折臂而成医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王逸注:“方人九折臂,更历方药,则成良医。” 
- 三头六臂 [ sān tóu liù bì ]- 释义:三个脑袋,六条胳臂。原为佛家语,指佛的法相。后比喻神奇的本领。 -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三:“三头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扑帝钟。” 
- 失之交臂 [ shī zhī jiāo bì ]- 释义:交臂:胳膊碰胳膊,指擦肩而过。形容当面错过。 - 出处:《庄子·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 
- 鼠肝虫臂 [ shǔ gān chóng bì ]- 释义:比喻极微小而无价值的东西。 - 出处:《庄子·大宗师》:“以汝为汝肝乎?以汝为虫臂乎?” 
- 三首六臂 [ sān shǒu liù bì ]- 释义:神道的形状。后比喻神通广大,本领出众。同“三头六臂”。 -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三回:“子牙见对营门一人,三首六臂,青面獠牙。” 
- 铜头铁臂 [ tóng tóu tiě bì ]- 释义:形容人勇猛强悍。同“铜头铁额”。 - 出处:巴金《旅途通讯·广州在轰炸中》:“住在这里每个人都有被炸死的机会,没有谁能做一个铜头铁臂的人。” 
- 揎腕攘臂 [ xuān wàn rǎng bì ]- 释义:捋袖伸臂。一种粗暴的姿态。 - 出处:清·戴名世《〈齐讴集〉自序》:“譬之盲僮跛竖,各以其意喜怒主人,而揎腕攘臂于藩篱之外,而主人曾莫知之也。” 
- 揎拳裸臂 [ xuān quán luǒ bì ]- 释义:伸出拳头,露出手臂。一种粗野蛮横的姿态。 -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七卷:“先把棺木放在一门厢房里,然后揎拳裸臂,跨入房中,教玉英姊妹走开。” 
- 三头八臂 [ sān tóu bā bì ]- 释义:神道的形状。后比喻神通广大,本领出众。同“三头六臂”。 - 出处:《法苑珠林》卷九:“[修罗道者]体貌粗鄙,每怀瞋毒,棱层可畏,拥耸惊人,并出三头,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 
- 失诸交臂 [ shī zhū jiāo bì ]- 释义:指当面错过机会。 - 出处:见“失之交臂”。 
- 相失交臂 [ xiāng shī jiāo bì ]- 释义:比喻机会错过。 - 出处:《庄子·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 
- 螳螂奋臂 [ táng láng fèn bì ]- 释义:犹螳臂当车。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 出处:唐·黄滔《谢试官启》:“将怜其蚌蛤剖胎,只自回旋于皎月;螳螂奋臂无辞殒碎于高车。” 
- 举首奋臂 [ jǔ shǒu fèn bì ]- 释义:举:抬起;奋臂:有力地高举手臂。形容精神奋发 - 出处:宋·苏轼《论积欠六事状》:“民为积欠所压,如负千钧而行。免于僵仆则幸矣;何暇举首奋臂,以营求于一饱之外哉?” 
- 螳蜋奋臂 [ táng láng fèn bì ]- 释义:亦作“螗蜋奮臂”。犹螳臂当车。 唐 黄滔 《谢试官启》:“將憐其蜯蛤剖胎,只自迴旋於皎月;螗蜋奮臂,無辭殞碎於高車。”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却说》:“卻乃提一旅之師,抗百萬之衆,何異螳蜋奮臂,羊豚鼓鬣。” 
- 左膀右臂 [ zuǒ bǎng yòu bì ]- 释义:比喻得力的助手 - 出处:凌叔华《古韵》:“据说恭亲王把他视为左膀右臂,将来肯定官运亨通。” 
- 袒胸露臂 [ tǎn xiōng lù bì ]- 释义:袒:裸露。敞开上衣,露出胳膊,指没有修养和礼貌 -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7回:“远远望见一个长大汉子,草帽短衣,肩上背了行囊,袒胸露臂,忙忙的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