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须知香饵下

诗句
须知香饵下
拼音
 xū zhī xiāng ěr xià
平仄
平平平仄仄
韵脚
上声二十一马、去声二十二祃
上一句
江湖莫漫游
下一句
触口是铦钩

「须知香饵下」出自:《放鱼(早觅为龙去)》

【放鱼】 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 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

「须知香饵下」作者:

李群玉,澧州(今湖南澧县)人,字文山。工书法,好吹笙。举进士不第。后因献诗于朝,授弘文馆校书郎。不久,辞官回乡。有《李群玉诗集》。

「须知香饵下」辞典释义

◎ 须知的意思

⒈  必须知道;应该知道。

唐 杜甫 《鸂鶒》诗:“故使笼宽织须知动损毛。”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全不肯施恩布德行王道,怎比那多谋足智雄 曹操 ?你须知 南阳 诸葛 应难料!”
毛泽东 《反对党八股》:“拿不出来的东西就不要拿出来。须知这是要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的啊!”

⒉  见“须知册”。

⒊  应用文体之一。对所从事的活动必须知道的事项,多用作通告或指导性文件的名称。

叶圣陶 《四三集·一个练习生》:“‘我考上了,不过……’我递给他那张‘进局须知’。”
王蒙 《风筝飘带》:“须知挺复杂,看来不经过一周学习班的培训,是无法学会逛公园的。”

◎ 香饵的意思

⒈  渔猎所用之诱饵。

汉 桓宽 《盐铁论·褒贤》:“香饵非不美也,龟龙闻而深藏,鸞凤见而高逝。”
唐 李群玉 《放鱼》诗:“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銛鉤。”
《武王伐纣平话》卷中:“姜尚 因命守时,直钩钓 渭水 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

⒉  比喻引诱人上圈套的事物。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是以古之人,知酒肉为甘鴆,弃之如遗;识名位为香饵,逝而不顾。”
《新民晚报》1991.12.1:“‘只要价钱合适,可以买进这个数--’战友抛出了‘香饵’,伸一只巴掌,‘50台!’ 小王 将一只装满钞票的密码箱往桌上一堆。”

◎ 下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下·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2

〔古文〕丅【廣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
【說文】底也。【玉篇】後也。
賤也。
【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鄭註】下謂君所。【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
【集韻】【韻會】亥駕切,遐去聲。【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貴下賤。【詩序】君能下下。
【爾雅·釋詁】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
去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
【韻補】叶後五切,音戶。【詩·召南】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與女叶。【吳棫曰】毛詩下字一十有七,陸德明皆此讀。【第·古音考】與吳同。
叶胡佐切,音賀。【曹丕·寡婦賦】風至兮淸厲,隂雲曀兮雨未下。伏枕兮忘寐,逮乎朝兮起坐。

总述:诗句须知香饵下出自《放鱼(早觅为龙去)》。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群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