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骨肉还相薄
- 拼音
- gǔ ròu hái xiāng báo
- 平仄
- 仄仄平平仄
- 韵脚
- 入声十药
- 上一句
- 主父宦不达
- 下一句
- 买臣困采樵
「骨肉还相薄」出自:《咏史(主父宦不达)》
【咏史】
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1] 。
买臣困采樵,伉俪不安宅[2] 。
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3] 。
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4] 。
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5] 。
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6] 。
英雄有屯邅,由来自古昔[7] 。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8] 。
「骨肉还相薄」作者: 左思
「骨肉还相薄」辞典释义
◎ 骨肉的意思
⒈ 指身体。
引《礼记·檀弓下》:“骨肉归復于土,命也!”
《三国演义》第一〇五回:“平 叱曰:‘丞相新亡,骨肉未寒,汝焉敢造反!’”⒉ 比喻至亲,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
引《墨子·尚贤下》:“当王公大人之於此也,虽有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诚知其不能也,不使之也。”
唐 沉亚之 《上寿州李大夫书》:“亚之 前应贡在京师,而长幼骨肉萍居于 吴。”
《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兵火之际,东逃西躲,不知拆散了几多骨肉!”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四:“久别重逢,情逾骨肉。”⒊ 指同姓的人。
引《宋书·王懿传》:“北土重同姓,谓之骨肉。”
⒋ 比喻文章充实的内容。
引《平山冷燕》第六回:“莫怪文章生骨肉,謫来元是掌书仙。”
◎ 还的意思
【備考·酉集 • 辵】还·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4
【篇海類編】音浮。
又音否。俗作還字,非。(還)【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環。【說文】復也。【玉篇】反也。【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註】反也。又【正韻】退也,歸也。【儀禮·鄕飮酒禮】主人答拜還,賔拜辱。【註】還,猶退也。【前漢·高帝紀】還守豐。又【灌嬰傳】還定三秦。又顧也。【左傳·昭二十年】無所還忌。【註】還,猶顧也。又償也。【老子·道德經】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還。又大還、小還,日至之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鳥次,是謂小還。至于女紀,是謂大還。又與環同。【前漢·食貨志】還廬樹桑。又【廣韻】似宣切【集韻】【韻會】旬宣切,音旋。與旋同。【禮·禮運】五行、四時、十二月,還相爲本也。【註】迭相終而還相始,如環無端也。又【正韻】轉也。【禮·玉藻】周還中規,折還中矩。【註】周旋圓轉,折旋方轉也。又便捷貌。【詩·齊風】子之還兮。又速也,卽也。【前漢·董仲舒傳】此皆可使還至而立效者也。又【集韻】【韻會】【正韻】胡慣切,音患。遶也,圍也。【儀禮·旣夕】祖還車不易位。【司馬相如·子虛賦】旋還乎後宮。◎ 相薄的意思
⒈ 相迫近;相搏击。
引《易·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
汉 焦赣 《易林·震之大过》:“和气相薄,膏泽津液,生我嘉穀。”
《南史·梁纪中·武帝下》:“六月辛巳,竟天有声,如风水相薄。”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八章第六节:“统治阶级就是这样残忍反复的。当他要利用义和团攻战时,称为‘我义民以血肉之躯,与枪炮相薄。’”⒉ 轻视、鄙薄。
引《文选·左思<咏史>之七》:“主父(主父偃 )宦不达,骨肉还相薄。”
李善 注:“薄,轻鄙之也。”
总述:诗句骨肉还相薄出自《咏史(主父宦不达)》。作者是魏晋诗人左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