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燕京女儿十六七

诗句
燕京女儿十六七
拼音
 yān jīng nǚ ér shí liù qī
平仄
仄平仄平仄仄仄
韵脚
入声四质
下一句
颜如花红眼如漆

「燕京女儿十六七」出自:《燕姬曲》

燕京女儿十六七,颜如花红眼如漆。
兰香满路马尘飞,翠袖笼鞭娇欲滴。
春风驰荡摇春心,锦筝银烛高堂深。
绣衾不暖锦鸳梦,紫帘垂雾天沉沉。
芳年谁惜去如水,春困著人倦梳洗。
夜来小雨润天街,满院杨花飞不起。

「燕京女儿十六七」作者: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

「燕京女儿十六七」辞典释义

◎ 燕京的意思

⒈  北京市 的别称。因市区在 春秋 战国 时为 燕国 国都而得名。

宋 梅尧臣 《送吕冲之司谏使北》诗:“知去 燕京 几千里?胡笳乱动月明时。”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首诗,单夸我朝 燕京 建都之盛。”
清 戴名世 《诰封光禄大夫副总兵官都督同知张公墓志铭》:“皇清 定鼎 燕京,豫王 引兵南下,擢公副总兵官。”

⒉  山名。即 山西省 管涔山。

《淮南子·墬形训》:“汾 出 燕京。”
高诱 注:“燕京,山名也。在 太原 汾阳,汾水 所出。”
庄逵吉 校:“《山海经》、《水经》皆云 汾 出 管涔山,古字燕、管,京、涔声近通用。”

◎ 女儿的意思

⒈  犹言女子。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且 赵王 素出将军下,今女儿乃不为将军下车,请追杀之。”

⒉  多指年轻的未婚女子。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南朝 宋 鲍照 《代北风凉行》:“北风凉,雨雪雱, 京洛 女儿多妍粧。”
唐 王维 《洛阳女儿行》:“洛阳 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餘。”
《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宣赞 分开人,看见一个女儿。”
郭沫若 《残春及其他·牧羊哀话》:“忽然阵阵清风,从前山脚下吹来一片歌声,哀婉凄凉,分明是女儿声息。”

⒊  父母所生的女性孩子。

《水浒传》第六九回:“原来 程太守 有个女儿,十分颜色。”
老舍 《骆驼祥子》五:“老头子一辈子天不怕地不怕,到了老年反倒怕起自己的女儿来。”

⒋  蚕的别名。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故今世或谓蚕为女儿者,是古之遗言也。”

◎ 十的意思

【子集下 • 十】十·康熙筆画:2·部外筆画:0

【唐韻】【韻會】是執切【集韻】寔入切【正韻】寔執切,音拾。【說文】十,數之具也。一爲東西,丨爲南北,則四方中央具矣。易,數生于一,成于十。【易·繫辭】天九地十。【前漢·韓安國傳】利不十者,不易業。
通作什。【孟子】或相什百。【前漢·谷永傳】天所不饗,什倍於前。【枚乗傳】此其與秦地相什,而功相百。
【韻會】令官文書借作拾。
【陸游老學菴筆記】轉平聲,可讀爲諶。白樂天詩:綠浪東西南北路,紅欄三百九十橋。宋文安公宮詞:三十六所春宮館,一一香風送管絃。鼂以道詩:煩君一日殷勤意,示我十年感遇詩。

◎ 六的意思

【子集下 • 八】六·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2

【唐韻】【集韻】【韻會】力竹切【正韻】盧谷切,音陸。【說文】易之數,隂變于六,正于八。【玉篇】數也。【增韻】三兩爲六,老隂數也。
國名。【左傳·文五年】楚人滅六。【史記·黥布傳】布者,六人也。【註】索隱曰:地理志,廬江有六縣。蘇林曰:今爲六安也。
叶錄直切,音近力。【前漢·西域敘傳】總統城郭,三十有六。修奉朝貢,各以其職。

◎ 七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七·康熙筆画:2·部外筆画:1

【唐韻】親吉切【集韻】【韻會】【正韻】戚悉切,音桼。少陽數也。【說文】陽之正也,从一,微隂从中衺出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註】七政,日月五星也。【詩·唐風】豈曰無衣七兮。【註】侯伯七命,車服皆以七爲節。
詞家以七名篇,雖八首,問對凡七。七者,問對之別名,始枚乗七發,後傅毅七激,崔駰七依,曹植七啓,張協七命,繼之凡十餘家。
三七,藥名。【本草綱目】言葉左三右四,故名。一說本名山桼。
姓。明七希賢。
人名。【續仙傳】殷七七,名文祥。【蘇軾詩】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論時節遣花開。【正字通】或通作㭍桼漆。柒。

总述:诗句燕京女儿十六七出自《燕姬曲》。作者是元朝诗人萨都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