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老夫留滞何由往

诗句
老夫留滞何由往
拼音
 lǎo fū liú zhì hé yóu wǎng
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
韵脚
上声二十二养
上一句
九华仙洞七香轮
下一句
珉玉相和正绕身

「老夫留滞何由往」出自:《上巳日贡院考杂文不遂赴九华观祓禊之会以二绝句申赠》

三日韶光处处新,九华仙洞七香轮。
老夫留滞何由往,珉玉相和正绕身。
禊饮寻春兴有馀,深情婉婉见双鱼。
同心齐体如身到,临水烦君便祓除。

「老夫留滞何由往」作者:

权德舆,唐代文学家。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德宗时,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迁起居舍人、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宪宗时,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徙刑部尚书,复以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卒谥文…

「老夫留滞何由往」辞典释义

◎ 老夫的意思

⒈  年老的男子。

《易·大过》:“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李鼎祚 集解:“二体乾老,故称老夫。”
高亨 注:“夫,男子……老男娶得少女为妻,转向年轻,故无不利。”
唐 李贺 《老夫采玉歌》:“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或老夫无衣,扶杖於树底;或病嫗无被,夕卧於灶眉。”

⒉  年老男子的自称。

《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事……适四方,乘安车,自称曰老夫。”
郑玄 注:“老夫,老人称也。”
唐 杜甫 《北征》诗:“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
《儒林外史》第十五回:“先生既遇着老天,不必求籤了。”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第二回:“老夫也不能细述,只把他初立党时公拟的办事条略背诵一回罢。”
叶剑英 《八十书怀》诗:“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 留滞的意思

⒈  亦作“留蹛”。

⒉  停留;羁留。

《史记·太史公自序》:“是岁天子始建 汉 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 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
唐 王建 《荆门行》:“壮年留滞尚思家,况復白头在天涯。”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道光 丙申,余留滞 岭 外者,再閲岁矣。”
冰心 《六一姊》:“余妈 还舍不得走……她知道我万不愿再留滞了,只得站起来谢了 六一姊,又和四围的村妇纷纷道别。”

⒊  指扣留,强行留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即将该魂验实放行,毋得勒索留滞。”

⒋  搁置;阻塞。

《三国志·魏志·高柔传》:“﹝ 柔 ﹞处法允当,狱无留滞。”
《南史·王俭传》:“令史諮事,宾客满席, 俭 应接銓序,傍无留滞。”
宋 司马光 《乞与诸位往来商量公事札子》:“其执政有欲商量公事者……所贵论议详尽,事无留滞。”
孙中山 《建国方略·国际共同开发实业计划》:“假使外国银行先遵正当之途……然后与政府订契约,则事顺易行,岂复有留滞之忧?”

⒌  指搁置之事。

《北齐书·循吏传·郎基》:“﹝ 基 ﹞后带 潁川郡,积年留滞,数日之中剖判咸尽。”

⒍  屯积东西;积聚。

《史记·平準书》:“日者,大将军攻 匈奴,斩首虏万九千级,留蹛无所食。”
司马贞 索隐:“留蹛无所食。墆(蹛)音迭,谓贮也。 韦昭 音滞,谓积也。又按《古今字詁》墆今‘滞’字,则墆与滞同。按,谓富人贮滞积穀,则贫者无所食也。”
《后汉书·段熲传》:“匈奴 、种 羌,并擅其地,是为癕疽伏疾,留滞胁下,如不加诛,转就滋大。”

⒎  指身处困境。

《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年既已过太半兮,然埳軻而留滞。”
王逸 注:“言年已过五十,而輡軻沉滞,卒无所逢遇也。”
唐 杜甫 《引水》诗:“人生留滞生理难斗水何直百忧宽。”
宋 司马光 《送薛水部十丈通判并州》诗:“知君留滞久,从此欲腾驤。”

⒏  指身处困境之人。

《汉书·儒林传序》:“臣谨案詔书律令下者……以治礼掌故以文学礼义为官,迁留滞。”
颜师古 注:“言治礼掌故之官,本以有文学习礼义而为之,又所以迁擢留滞之人。”

◎ 何的意思

【子集中 • 人】何·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5

【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
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
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
【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
【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
【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
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
姓。
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
【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易·噬嗑】何校滅耳。【詩·曹風】何戈與祋。【小雅】何簑何笠。【商頌】百祿是何。
通訶。【前漢·賈誼傳】大譴大何。【註】譴,責也。何,詰問也。

◎ 由的意思

【午集上 • 田】由·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0

【廣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正韻】于求切,音猷。【廣韻】从也。【韻會】因也。【爾雅·釋詁】自也。【註】猶从也。【論語】觀其所由。【註】經也,言所經從。【禮·內則】由衣服飮食,由執事。【註】由,自也。【儀禮·士相見禮】願見無由達。【註】言久無因緣,以自達也。
【博雅】由,行也。【書·微子之命】率由典常,以蕃王室。【禮·經解】是故隆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疏】由,行也。
於也。【詩·大雅】無易由言。【箋】由,於也。
【博雅】由,用也。【書·盤庚】冲人非廢厥謀,弔由靈。【註】弔,至,由,用,靈,善也。言我非廢衆謀,乃至用爾衆謀之善者,指臣民以爲當遷者言也。【詩·小雅】君子無易由言。【箋】由,用也。【左傳·襄三十年】以晉國之多虞,不能由吾子。【註】由,用也。
【博雅】式也。
【揚子·方言】胥由,正輔也。燕之北鄙曰由。【註】胥,相也。由,正皆謂輔持也。
【揚子·方言】由迪,正也。東齊靑徐之閒相正謂之由迪。
所由,州郡官也。【唐書·崔成傳】舉觴罰裴度曰:丞相不宜與所由呫囁耳語,度笑受之。
【孟子】由由然與之偕,而不自失焉。【註】由由,自得之貌。【管子·小問篇】至其成也,由由兹免。【註】由由,悗懌實貌。兹免,謂益有謹厲。
由庚,由儀,笙詩也。見【束晳·補亡詩】。
國名。【戰國策】昔智伯欲伐厹由,遺之大鐘。【註】厹由,國名。【釋文】漢志由作猶。
縣名。【後漢·郡國志】吳郡由拳。【搜神記】秦始皇東巡,望氣者云:五百年後,江東有天子氣。始皇至,令囚徒十萬人掘汙其地,表以惡名,曰由拳縣。
姓。【史記·秦本紀】戎王使由余於秦。
由吾,複姓。
由胡,草名。【爾雅·釋草】繁,由胡。
夷由,鳥名。【爾雅·釋鳥】鼯䑕夷由。
雔由,蟲名。【爾雅·釋蟲】雔由樗繭。【註】食樗葉。
與猶通。尚可之辭。【孟子】王由足用爲善。
通作繇。【董仲舒·賢良策】道者所繇,適於治之路。【註】與由同。
許由。【前漢·古今人表】作許繇。
通作䌛。【前漢·宣帝紀】上亦無䌛知。
【楊愼·丹鉛錄】由與農通。韓詩外傳,東西耕曰橫,南北耕曰由。呂氏春秋,管子曆紀皆云:堯使后稷爲大由。註大由,大農也。錢譜,神農幣文,農作由。
借作㽕。【類篇】按說文徐曰:說文無由字,惟㽕字註:木生條也,古文省弓,而後人因省之,通用爲因由等字。【書·盤庚】若顚木之有由蘖。【註】古作㽕,顚仆也。㽕木生條也。○按《說文》註:古文省弓,則㽕係正字,由乃古省。據《尚書註》則㽕屬古文,似誤。
【韻補】叶延知切,音夷。【馮衍·顯志賦】往者不可攀援兮,來者不可與期。病歿世之不稱兮,願橫逝而無由。
叶羊諸切,音余。【古詩·爲焦仲卿妻作】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
【正字通】音妖。冶由,女子笑貌。

◎ 往的意思

【寅集下 • 彳】往·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5

〔古文〕【唐韻】于兩切【集韻】雨兩切【正韻】羽枉切,王上聲。【說文】之也。【玉篇】行也,去也。【易·履卦】素履往無咎。【書·舜典】帝曰:兪,汝往哉。【禮·曲禮】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玉篇】古往也。【廣韻】往,昔也。【易·繫辭】夫易彰往而察來。【前漢·武帝紀】稽諸往古,制宜於今。
約舉前事曰往往。【史記·五帝紀】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敎固殊焉。
凡以物致人曰往。【曹植·與楊修書】今往僕少小所著辭賦一通,相與刊定也。【王羲之帖】今往絲布單衣財一端,示致意。
【集韻】於放切,王去聲。歸嚮也。【史記·孔子世家贊】雖不能至,然心鄕往之。
叶尹竦切,音勇。【東方朔·七諫】叩宮而宮應兮,彈角而角動。虎嘯而谷風生兮,龍至而錦雲往。

总述:诗句老夫留滞何由往出自《上巳日贡院考杂文不遂赴九华观祓禊之会以二绝句申赠》。作者是唐朝诗人权德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