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若言有物不由物

诗句
若言有物不由物
拼音
 ruò yán yǒu wù bù yóu wù
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
韵脚
入声五物
上一句
生成在我不在天
下一句
何意中虚道性全

「若言有物不由物」出自:《答韦山人隐起龙文药瓢歌》

野人药瓢天下绝,全如浑金割如月。彪炳文章智使然,
生成在我不在天。若言有物不由物,何意中虚道性全。
韦生能诗兼好异,获此灵瓢远相遗。仙侯玉帖人漫传,
若士青囊世何秘。一捧一开如见君,药盛五色香氛氲。
背上骊龙蟠不睡,张鳞摆颔生风云。世人强知金丹道,
默仙不成秽仙老。年少纷如陌上尘,不见吾瓢尽枯槁。
聊将系肘步何轻,便有三山孤鹤情。东方小儿乏此物,
遂令仙籍独无名。

「若言有物不由物」作者:

皎然,唐代诗僧。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吴兴(浙江省湖州市)人。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

「若言有物不由物」辞典释义

◎ 若的意思

【申集上 • 艸】若·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5

〔古文〕【唐韻】而灼切【集韻】【韻會】【正韻】日灼切,音弱。【說文】若,擇菜也。
【玉篇】杜若,香草。【楚辭·九歌】采芳洲兮杜若。【夢溪筆談】杜若,卽今之高良薑。
順也。【書·堯典】欽若昊天。【傳】敬順也。【詩·小雅】曾孫是若。
汝也。【儀禮·士昏禮】勗帥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晉語】晉文公謂勃鞮曰:爾爲惠公從余于渭濵,命曰三日,若宿而至。
如也。【書·盤庚】若網在綱。
乃也。【周語】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
語辭。【儀禮·士相見禮】君若降送之,則不敢顧。【疏】若者,不定之辭也。
【前漢·武帝紀】民年九十以上,爲復子若孫。【註】若者,豫及之辭也。
若若,垂貌。【前漢·石顯傳】印何纍纍綬若若耶。
【莊子·秋水篇】向若而歎。【註】若,海神。
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丑曰赤奮若。
若木。【淮南子·地形訓】若木在建木西。【楚辭·天問】若華何光。【註】若木何能有明赤之光華乎。
水名。【水經注】若水東南流,鮮水注之。
姓。【正字通】漢下邳相若章。
【廣韻】人者切,音惹。乾草也。
般若,梵語謂智慧也。【晉書·曇霍傳】霍持一錫杖,令人跪,曰:此是波若眼。
【韻會】浮屠所居,西域謂之蘭若。【柳宗元文】蘭若眞公。【註】官賜額者爲寺,私造者爲招提、蘭若。
人賒切,音婼。蜀地名。【前漢·地理志】若屬南郡,春秋傳作鄀。【唐韻古音】讀汝三略,尊相若,强弱相虜。古人讀若字爲汝,故傳記之文,多有以若爲汝者。《史記·項羽本紀》云:吾翁卽若翁,《漢書》云吾翁卽汝翁,此可據也。

◎ 言的意思

【酉集上 • 言】言·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0

〔古文〕【唐韻】語軒切【集韻】【韻會】魚軒切,平聲。【說文】直言曰言,論難曰語。【周禮·大司樂註】發端曰言,答述曰語。【釋名】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易·乾卦】庸言之信。【書·湯誓】朕不食言。【傳】言已出而反吞之也。【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鄕八糾萬民,七曰造言之。【註】譌言惑衆也。【論語】寢不言。【註】自言曰言。【史記·商君傳】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唐書·徐伯彥傳】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
辭章也。【書·洪範】五事,一曰貌,二曰言。【疏】言者,道其語有辭章也。【禮·曲禮】士載言。【註】言,謂會同要盟之辭。
一句爲一言。【左傳·定四年】趙子曰:夫子語我九言。【論語】一言以蔽之。
一字爲一言。【戰國策】臣請三言而已矣,曰海大魚。【前漢·東方朔傳】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
猶議也。【屈原·離騷】初旣與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號令也。【周語】有不祀則修言。
助語辭。【易·師卦】田有禽利執言。【註】語辭也。
【爾雅·釋詁】言,我也。【詩·周南】言告師氏。【傳】言,我也。師,女師也。
【博雅】問也。【周禮·春官】冢人:及葬,言鸞車象人。【註】言問其不如法度者。
【廣雅】從也。
【釋名】委也。
言言,高大貌。【詩·大雅】崇墉言言。【註】高大也。
簫名。【爾雅·釋樂】大簫謂之言。【註】編二十三管,長尺四寸。【韻會】或作䇾。
官名。【書·舜典】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傳】納言,喉舌之官。【唐書·高祖紀】攺納言爲侍中。
幘名。【後漢·輿服志】幘者,賾也。尚書賾收,方三寸,名曰納言,示以忠正,顯近職也。
地名。【詩·國風】出宿于干,飮餞于言。【傳】適衞所經之地也。
山名。【隋書·地理志】郉州內丘縣有千言山。
【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州、縣名。【宋史·劉翊傳】有言州。【魏書·地形志】有萬言縣。
人言,砒石別名。【本草綱目】砒出信州,故隱信字爲人言。
姓。【潛夫論】桓叔之後有言氏,韓後姬姓也。
複姓。【潛夫論】魯之公族有子言氏。
【正韻】夷然切,音延。義同。
【集韻】牛堰切,音。訟也。
【集韻】【正韻】魚巾切,音銀。和敬貌。【禮·玉藻】二爵而言言斯。【註】言言,與誾誾同,意氣和悅貌。【集韻】亦作訢。
叶眞韻。【韓愈·孔戣墓銘】白而長身,寡笑與言,其尚類也,莫之與倫。
叶五剛切,音昂。【詩·商頌】鬷假無言。叶上羹平,下爭彊。羹音郞,平音旁,爭音章。
叶五姦切,音顏。【古詩】四座且莫諠,願聽歌一言。請說銅爐器,崔嵬象南山
叶魚戰切,音彥。【楊修·節遊賦】迴旋詳觀,目周意倦。御子方舟,載笑載言。【說文】本作。从口,䇂聲。䇂,辠也,犯法也。【釋名】言之爲䇂也,寓戒也。鄭樵曰:言从舌从。,古上字,言出於舌上也。

◎ 有的意思

【辰集上 • 月】有·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2

〔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
【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
【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
【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叶演女切。【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 物的意思

【巳集下 • 牛】物·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4

【唐韻】文弗切【集韻】【韻會】【正韻】文拂切,音勿。【說文】萬物也。牛爲大物。天地之數,起於牽牛,故从牛。勿聲。【玉篇】凡生天地之閒,皆謂物也。【易·乾卦】品物流形。
【无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周禮·天官·大宰】九貢,九曰物貢。【註】物貢,雜物,魚鹽橘柚。
【玉篇】事也。【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疏】物,事也。【禮·哀公問】敢問何謂成身,孔子對曰:不過乎物。【註】物,猶事也。【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鄕三物敎萬民,而賔興之。
【詩·小雅】比物四驪。【傳】物,毛物也。【又】三十維物,爾牲則具。【周禮·春官·雞人】掌共雞牲,辨其物。【註】謂毛色也。
【夏官·校人】凡軍事,物馬而頒之。【疏】物卽是色。【楚語】毛以示物。
【周禮·地官·卝人】若以時取之,則物其地,圖而授之。【註】物地,占其形色,知鹹淡也。草人,以物地相其宜而爲之種。【左傳·昭三十二年】物土方。【註】物,相也,相取土之方面。
【玉篇】類也。【左傳·桓六年】丁卯,子同生。公曰:是其生也,與吾同物。【註】物,類也。謂同日。
【周禮·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疏】物者,財也。以三酒所成有時,故豫給財,令作之也。
【周禮·地官·司門】幾出入不物者。【註】不物,衣服視占不與衆同,及所操物不如品式者。
【周語】神之見也,不過其物。【註】物,物數也。
【廣韻】旗名。【周禮·春官·司常】雜帛爲物。
叶去聲。【唐韻正】符沸反。【揚子·太玄經】人人物物,各由厥彙。【阮籍·東平賦】及至分之國邑,樹之表物,四時儀其象,隂陽暢其氣。
叶微律切。【班固·東都賦】指顧倏忽,獲車己實。樂不極盤,殺不盡物。
叶微月切。【蘇軾·四達齋銘】孰如此閒,空洞無物。戸牖盍開,廓焉四達。達,陀悅切。

◎ 不由的意思

⒈  不禁。

元 吴弘道 《梅花引·秃厮儿》套曲:“离怀扰扰愁闷广。不由俺,到黄昏,思量。”
萧殷 《桃子又熟了》:“我很感动,也替他高兴,竟不由地伸出一只手掌攀在他的肩膀上。”

⒉  犹不容。

《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兄弟两个多动手,扯着﹝ 凤生 ﹞便走;又加家僮们推的推,攮的攮,不由你不走。”
清 李渔 《奈何天·醉卺》:“省得明明白白,看了那副嘴脸,不由人们不害怕起来。”

⒊  不用。

《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昔年我曾在京为官时,此老下笔数千言,不由思索。”

◎ 物的意思

【巳集下 • 牛】物·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4

【唐韻】文弗切【集韻】【韻會】【正韻】文拂切,音勿。【說文】萬物也。牛爲大物。天地之數,起於牽牛,故从牛。勿聲。【玉篇】凡生天地之閒,皆謂物也。【易·乾卦】品物流形。
【无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周禮·天官·大宰】九貢,九曰物貢。【註】物貢,雜物,魚鹽橘柚。
【玉篇】事也。【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疏】物,事也。【禮·哀公問】敢問何謂成身,孔子對曰:不過乎物。【註】物,猶事也。【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鄕三物敎萬民,而賔興之。
【詩·小雅】比物四驪。【傳】物,毛物也。【又】三十維物,爾牲則具。【周禮·春官·雞人】掌共雞牲,辨其物。【註】謂毛色也。
【夏官·校人】凡軍事,物馬而頒之。【疏】物卽是色。【楚語】毛以示物。
【周禮·地官·卝人】若以時取之,則物其地,圖而授之。【註】物地,占其形色,知鹹淡也。草人,以物地相其宜而爲之種。【左傳·昭三十二年】物土方。【註】物,相也,相取土之方面。
【玉篇】類也。【左傳·桓六年】丁卯,子同生。公曰:是其生也,與吾同物。【註】物,類也。謂同日。
【周禮·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疏】物者,財也。以三酒所成有時,故豫給財,令作之也。
【周禮·地官·司門】幾出入不物者。【註】不物,衣服視占不與衆同,及所操物不如品式者。
【周語】神之見也,不過其物。【註】物,物數也。
【廣韻】旗名。【周禮·春官·司常】雜帛爲物。
叶去聲。【唐韻正】符沸反。【揚子·太玄經】人人物物,各由厥彙。【阮籍·東平賦】及至分之國邑,樹之表物,四時儀其象,隂陽暢其氣。
叶微律切。【班固·東都賦】指顧倏忽,獲車己實。樂不極盤,殺不盡物。
叶微月切。【蘇軾·四達齋銘】孰如此閒,空洞無物。戸牖盍開,廓焉四達。達,陀悅切。

总述:诗句若言有物不由物出自《答韦山人隐起龙文药瓢歌》。作者是唐朝诗人皎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