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幽室一已闭

诗句
幽室一已闭
拼音
 yōu shì yī yǐ bì
平仄
平仄仄仄仄
韵脚
入声九屑、去声八霁
上一句
风为自萧条
下一句
千年不复朝

「幽室一已闭」的意思,全诗译文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茫茫荒野草枯黄,萧瑟秋风抖白杨。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已是寒霜九月中。亲人送我远郊葬。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四周寂寞无人烟,坟墓高高甚凄凉。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马为仰天长悲鸣,风为萧瑟作哀响。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墓穴已闭成幽暗,永远不能见曙光。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永远不能见曙光,贤达同样此下场。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刚才送葬那些人,各自还家入其房。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亲戚或许还悲哀,他人早忘已欢唱。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死去还有何话讲,寄托此身在山冈。

「幽室一已闭」出自:《拟挽歌辞(荒草何茫茫)》

【拟挽歌辞】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1] 。 严霜九月中[2],送我出远郊[3] 。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4] 。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5] 。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6] 。 向来相送人[7],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8] 。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9] 。

「幽室一已闭」作者: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诗人。他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曾祖陶侃做过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外祖孟嘉做过征西大将军。不过到了他的时代,家境已经衰落,…

「幽室一已闭」辞典释义

◎ 幽室的意思

⒈  幽暗或没有光亮的屋子。

《礼记·仲尼燕居》:“譬如终夜有求於幽室之中,非烛何见?”
《东观汉记·张湛传》:“以篤行纯淑,乡里归德,虽居幽室闇处,必自整顿,三辅以为仪表。”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德用(侯德用 )欲杀打更浄军 梁暹、赵进忠 二命,闭之幽室,刻期必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妾幽室之中,暗无天日,鞭创裂肤,飢火煎心,易一晨昏,如歷年岁。”

⒉  墓穴。

晋 陶潜 《挽歌》:“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復朝。”
宋 秦观 《李状元墓志铭》:“初君襄事期迫,不暇纳幽室之铭。”
清 姚鼐 《副都统朱公墓志铭》:“作铭幽室埋其阿,此石可泐名不磨。”

⒊  石室,山洞。

南朝 宋 谢灵运 《永嘉录嶂山诗》:“裹粮杖轻策怀迟上幽室。”

⒋  指肾脏。

《黄庭内景经·上有》:“幽室内明照阳门。”
白履忠 注:“幽室,肾也。阳门,命门也。”

◎ 一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一·康熙筆画:1·部外筆画:0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姓,明一炫宗。
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 已的意思

【寅集中 • 己】已·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0

【廣韻】羊己切【集韻】【韻會】【正韻】養里切,音以。【玉篇】止也,畢也,訖也。【廣韻】成也。【集韻】卒事之辭。【易·損卦】已事遄往。
【玉篇】退也。【廣韻】去也,棄也。【書·堯典】試可乃已。【論語】三已之。
太也。【廣韻】已,甚也。【孟子】仲尼不爲已甚者。【註】不欲爲已甚,太過也。
【廣韻】過事語辭。【史記·灌夫傳】已然諾。【註】索隱曰:謂已許諾,必使副其前言也。
【類篇】語已也。【增韻】語終辭。【前漢·梅福傳】亦無及已。
踰時曰已而。【史記·高帝紀】已而有娠。
與以通。【荀子·非相篇】人之所以爲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前漢·張良傳】殷事以畢。
【廣韻】【集韻】羊吏切,音異。義同。

◎ 闭的意思

【戌集上 • 門】闭·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3

【唐韻】博計切【集韻】【韻會】必計切【正韻】必弊切,音嬖。【說文】闔門也。从門才,才所以歫門也。會意,亦像形。俗从下,非。【禮·月令】修鍵閉。【註】鍵,牡。閉,牝也。【疏】何氏曰:鍵是門扇,後樹兩木,穿上端爲孔,閉者將扃關門,以內孔中。【左傳·桓五年】閉蟄而烝。【註】建亥之月,昆蟲閉戸。【釋文】必計反。
【左傳·桓五年】凡分至啟閉,必書雲物。【註】閉立秋立冬。
【廣韻】掩也。【書·大誥】予不敢閉于天降威用。【傳】言我不敢閉絕天所下威用而不行。【史記·樂書】禮者,所以閉淫也。
【淮南子·道應訓】劉氏奪之,若轉閉錘。【註】閉錘,格也。
【博雅】閉閉,盛也。
【玉篇】塞也。【易·坤卦】天地閉。【疏】謂二氣不相交通,天地否閉。
藏也。【淮南子·天文訓】萬物閉藏。
【詩·秦風】竹閉緄縢。【傳】閉,紲也。【正字通】弓檠也。
服式也。【釋名】反閉襦之小者也,却向著之,領反于背後,閉其襟也。
【廣韻】方結切【集韻】【韻會】必結切【正韻】必列切,音。義同。

总述:诗句幽室一已闭出自《拟挽歌辞(荒草何茫茫)》。作者是魏晋诗人陶渊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