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寤辟有摽

诗句
寤辟有摽
拼音
 wù pì yǒu biāo
平仄
仄仄仄仄
韵脚
上声十七筱、下平二萧、去声十八啸
上一句
静言思之
下一句
日居月诸

「寤辟有摽」的意思,全诗译文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柏木船儿荡悠悠,河中水波漫漫流。圆睁双眼难入睡,深深忧愁在心头。不是想喝没好酒,姑且散心去邀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并非青铜镜,不能一照都留影。也有长兄与小弟,不料兄弟难依凭。前去诉苦求安慰,竟遇发怒坏性情。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我心并非卵石圆,不能随便来滚转;我心并非草席软,不能任意来翻卷。雍容娴雅有威仪,不能荏弱被欺瞒。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忧愁重重难排除,小人恨我真可恶。碰到患难已很多,遭受凌辱更无数。静下心来仔细想,抚心拍胸猛醒悟。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白昼有日夜有月,为何明暗相交迭?不尽忧愁在心中,好似脏衣未洗洁。静下心来仔细想,不能奋起高飞越。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47-50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0-52

「寤辟有摽」出自:《柏舟(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柏舟】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1]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2]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3]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4]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5] 觏闵既多,受侮不少。[6] 静言思之,寤辟有摽。[7]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寤辟有摽」作者: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编集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

「寤辟有摽」辞典释义

◎ 寤的意思

【寅集上 • 宀】寤·康熙筆画:14·部外筆画:11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五故切,音誤。【說文】寐覺而有言曰寤。从㝱省,吾聲。一曰晝見而夜㝱也。【周禮·秋官】有司寤氏。【註】寤,覺也,主夜覺者。
【春官·大卜疏】精神寤見,覺而占之。
【左傳·隱元年】莊公寤生,驚姜氏。【註】遌生也。遌,逆也。杜預曰:寤寐而莊公生。【風俗通】凡兒墮地,能開目視者,謂之寤生。
與悟通。【爾雅序】別爲音圖,用祛未寤。【註】用此音圖,以祛除未曉寤者也。孔伋曰:吾終日思而未之得,於學則寤焉。
【說文】一作。【正字通】俗作窹,非。窹,竈名。
,同窹。

◎ 辟的意思

【酉集下 • 辛】辟·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6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必益切,音璧。【廣韻】君也。【爾雅·釋訓】皇王后辟,君也。天子諸侯通稱辟。【書·大甲】克左右厥辟。【詩·小雅】百辟爲憲。【集韻】或作。
人稱天曰辟。【詩·大雅】蕩蕩上帝,下民之辟。
妻稱夫亦曰辟。【禮·曲禮】妻祭夫曰皇辟。
【說文】法也。【書·酒誥】越尹人祇辟。【註】正身敬法也。
明也。【禮·王制】天子曰辟廱。【註】辟,明也。廱,和也。使天下之人皆明達和諧也。
【祭統】對揚以辟之。【註】對,遂也。辟,明也。言遂揚君命,以明我先祖之德也。
徵辟也。【後漢·鍾皓傳】前後九辟公府,皆不就。【晉書·王褒傳】三徵七辟。
星名,與璧同。【禮·月令】仲冬之月日在斗、昏、東辟中。
姓。
【廣韻】普擊切【集韻】【韻會】匹辟切【正韻】匹亦切,音僻。與僻同。偏也,邪也。【禮·玉藻】非辟之心無自入也。【左傳·昭六年】楚辟我衷,若何效辟。【註】辟,邪也。衷,正也。
傾也,側也。【禮·曲禮】辟咡詔之。【註】謂傾頭與語也。
威儀習孰少誠實曰辟。【論語】師也辟。【又】友便辟。
辟名,空名也。【周禮·天官】凡失財、用物、辟名者。【註】辟名,詐爲書,以空作見,文書與實不相應也。
也。【書·君】辟以止辟。【周禮·秋官·小司】以八辟麗邦法。
與闢通。【孟子】辟土地。
辟除行人也。【周禮·秋官】王燕出入,則前車而辟。【孟子】行辟人可也。
衆人驚退也。【史記·項羽紀】人馬俱驚,辟易數里。【註】言人馬開張易舊處也。
鞭辟,策勵也。程子曰:學要鞭辟近裏。朱子曰:辟如驅辟一般,大約要鞭督向裏去。
與擗通。拊胷也。【詩·邶風】寤辟有摽。【禮·檀弓】辟踊。
與躄通。足病不能行也。【賈誼·治安策】非亶倒縣而已。
類辟。
辟歷,雷聲。別作霹靂。
【集韻】【正韻】毗義切。與避同。【詩·魏風】宛然左辟。【註】讓而避者必左。【禮·儒行】內稱不辟親,外舉不辟怨。
與睥同。【史記·灌夫傳】辟睨兩宮閒。【註】與睥睨同。邪視也。
【集韻】【正韻】匹智切,與譬同。【禮·坊記】君子之道,辟則坊與。【中庸】辟,如行遠。
【廣韻】【集韻】【韻會】博厄切,音百。【禮·內則】麕爲辟雞。【註】聶而切之也。
與擘同。析裂也。【禮·喪大記】絞一幅爲三不辟。【疏】大斂之絞旣小,不復擘裂其末。
【正韻】莫禮切,音米。與弭同。【禮·郊特牲】有由辟焉。【註】謂弭災兵也。
【集韻】頻彌切【正韻】蒲麋切,音皮。與紕同。帶之緣飾也。【禮·玉藻】天子素帶朱裏終辟。【註】辟,緣也。終,竟也。天子熟絹爲帶,用朱于裏,終此帶盡緣之也。
【集韻】必郢切,音丙。除也。【莊子·庚桑楚】至信辟金。

◎ 有的意思

【辰集上 • 月】有·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2

〔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
【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
【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
【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叶演女切。【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 摽的意思

【卯集中 • 手】摽·康熙筆画:15·部外筆画:11

〔古文〕【唐韻】符少切【集韻】【韻會】【正韻】婢小切,音鰾。讀若瓢上聲。【說文】擊也。一曰挈牡也。
【爾雅·釋詁】摽蘦,落也。【詩·召南】摽有梅。
拊心貌。【詩·邶風】寤辟有摽。【傳】辟拊心也。【疏】謂拊心之時,其手摽然。
【集韻】被表切,音殍。亦落也。詩:摽有梅。徐邈讀。
【唐韻】撫招切【集韻】【正韻】紕招切,音漂。亦擊也。與同。【左傳·哀十二年】長木之斃,無不摽也。【註】長木斃踣于地,不擇物而後摽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匹妙切,音剽。讀若漂去聲。義同。
落也。
【集韻】毗召切,音驃。讀若瓢去聲。亦擊也。
匹歷切,音霹。義同。
【集韻】【韻會】【正韻】遙切,音飇。義同。
麾也。【公羊傳·莊十三年】曹子摽劒而去之。【孟子】摽使者,出諸大門之外。
刀末也。【前漢·王莽傳】摽末之功。【註】刀末之摽。
【唐韻】匹交切【集韻】【韻會】【正韻】披交切,與拋同。【說文】拋或从手票聲。通用摽。互見拋字註。○按《唐韻》符少切,本筱韻,上聲。《說文》誤收去聲。新添《廣韻》改頻小切,宜從之。

总述:诗句寤辟有摽出自《柏舟(泛彼柏舟,亦泛其流)》。作者是先秦诗人诗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