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梅岭寒烟藏翡翠

诗句
梅岭寒烟藏翡翠
拼音
 méi lǐng hán yān cáng fěi cuì
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
去声四寘
上一句
砚匣留尘尽日封
下一句
桂江秋水露鰅鳙

「梅岭寒烟藏翡翠」出自:《柳州寄丈人周韶州》

越绝孤城千万峰,空斋不语坐高舂。印文生绿经旬合,
砚匣留尘尽日封。梅岭寒烟藏翡翠,桂江秋水露鰅鳙。
丈人本自忘机事,为想年来憔悴容。

「梅岭寒烟藏翡翠」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贞元九年(793)进士,曾为监察御史。唐顺宗时为礼部员外郎,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改革集团。这个政治改革集团,反对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推行免除部分苛捐杂税等具有进步意义的政策。因为…

「梅岭寒烟藏翡翠」辞典释义

◎ 梅岭的意思

⒈  山名。即 大庾岭。五岭之一。在 江西、广东 交界处。古时岭上多植梅,故名。

唐 杜甫 《哭李常侍峄》诗之一:“短日行 梅岭,寒山落 桂林。”
宋 苏轼 《次韵韶倅李通直》之一:“回首天涯一惆悵,却登 梅岭 望枫宸。”

⒉  山名。亦名 飞鸿山,在 江西省 南昌市 湾里区。据传 梅福 曾学道于此,因以得名。其岭冈峦起伏,秀木翠竹,景色宜人。岭上有 梅仙坛。现建有宾馆,为避暑旅游胜地。

⒊  山名。亦作“梅领”。在 江西省 宁都县 东北。

《史记·东越列传》:“是时楼船将军 杨僕 使使上书,愿便引兵击 东越。上曰士卒劳倦,不许,罢兵,令诸校屯 豫章 梅领 待命。”
张守节 正义:“《括地志》云:‘ 梅岭 在 虔化县 东北百二十八里。’ 虔州 汉 亦属 豫章郡。”

◎ 寒的意思

【寅集上 • 宀】寒·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9

〔古文〕【唐韻】胡安切【集韻】【韻會】【正韻】河干切,音韓。【說文】東也。本作。从人在宀下,从茻薦覆之,下有仌。仌,水也。隸省作寒。【釋名】寒,捍也。捍,格也。【玉篇】冬時也。【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書·洪範】庶徴曰燠,曰寒。【傳】煥以長物,寒以成物。
司寒,水神。【左傳·昭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註】司寒,元冥,水神也。
【周語】火見而淸風戒寒。【荀悅·申鑒】下有寒民,則上不具服。
窮窘也。【史記·范睢傳】范叔一寒至此哉。【宋史·同甫傳】畸人寒士皆賴之。
國名,在北海,平壽縣東寒亭。【史記·夏本紀】伯明氏之讒子寒浞封國。
姓。漢博士寒朗。
叶胡田切,音賢。【楚辭·天問】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獸能言。
叶側鄰切,音眞。【歐陽修·答韓子華詩】俊乂沈下位,惡去善乃伸。家至與戸到,飽饑而衣寒。

◎ 烟的意思

【巳集中 • 火】烟·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6

【唐韻】烏前切【集韻】【韻會】因蓮切【正韻】因肩切,音燕。【說文】本作煙。詳煙字註。【荀子·富國篇】鳧雁若烟海。
【廣韻】於眞切【集韻】【正韻】伊眞切,音因。【廣韻】烟熅天地氣。【易】作絪縕。【集韻】或作氤。【班固·典引】烟烟熅熅。【劉楨·魯都賦】曳髮編芒,蔚若霧烟,九采灼爍,華藻紛。

◎ 藏的意思

【申集上 • 艸】藏·康熙筆画:20·部外筆画:14

〔古文〕匨【唐韻】昨郞切【正韻】徂郞切,音鑶。【說文】匿也。【易·乾·文言】潛龍勿用,陽氣潛藏。
蓄也。【易·繫辭】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兹郞切,音臧。草名。【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埤濕,則生藏莨、蒹葭。【註】藏莨,草中牛馬芻。
才浪切,音臓。【禮·月令】謹蓋藏。【晉語】文公之出也,豎頭須,守藏者也,不從。
與臓通。【周禮·天官·疾醫】參之以九藏之動。【註】正藏五,又有胃、膀胱、大腸、小腸。【疏】正藏五者,謂心、肝、脾、肺、腎,氣之所藏。【白虎通】人有五藏六府,何法,法五行六合也。【說文】《漢書》通用臧。

◎ 翡翠的意思

⒈  鸟名。嘴长而直,生活在水边,吃鱼虾之类。羽毛有蓝、绿、赤、棕等色,可做装饰品。

《逸周书·王会》:“仓吾 翡翠,翡翠者所以取羽。”
《楚辞·招魂》:“翡翠珠被,烂齐光些。”
王逸 注:“雄曰翡,雌曰翠。”
洪兴祖 补注:“翡,赤羽雀;翠,青羽雀。 《异物志》云:翠鸟形如燕,赤而雄曰翡,青而雌曰翠。”
晋 左思 《吴都赋》:“山鸡归飞而来栖,翡翠列巢以重行。”
元 燕公楠 《摸鱼儿·答程雪楼见寿》词:“霜鬢缕,只梦听枝头翡翠催归去。”

⒉  指翠羽。用以装饰车服,编织帘帷。

唐 罗隐 《帘》诗之二:“翡翠佳名世共稀玉堂高下巧相宜。”
宋 张孝祥 《鹧鸪天·上元设醮》词:“何人曾侍传柑宴,翡翠帘开识圣颜。”

⒊  即硬玉。色彩鲜艳的天然矿石,主要用作装饰品和工艺美术品。

南朝 齐 谢朓 《落梅》诗:“用持插云髻翡翠比光辉。”
唐 令狐楚 《远别离》诗之二:“玳织鸳鸯履金装翡翠篸。”
叶圣陶 《未厌集·夜》:“大男的胳臂给老妇人抱住,不能取那翡翠簪儿。”

总述:诗句梅岭寒烟藏翡翠出自《柳州寄丈人周韶州》。作者是唐朝诗人柳宗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