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一曲南音此地闻
- 拼音
- yī qǔ nán yīn cǐ dì wén
- 平仄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韵脚
- 上平十二文、去声十三问
- 上一句
- 月照寒波白烟起
- 下一句
- 长安北望三千里
「一曲南音此地闻」出自:《采菱行(一作采芰女)》
采菱不顾马上郎。争多逐胜纷相向,时转兰桡破轻浪。
长鬟弱袂动参差,钗影钏文浮荡漾。笑语哇咬顾晚晖,
蓼花缘岸扣舷归。归来共到市桥步,野蔓系船萍满衣。
家家竹楼临广陌,下有连樯多估客。携觞荐芰夜经过,
醉踏大堤相应歌。屈平祠下沅江水,月照寒波白烟起。
一曲南音此地闻,长安北望三千里。
「一曲南音此地闻」作者: 刘禹锡
「一曲南音此地闻」辞典释义
◎ 一曲的意思
⒈ 水流弯曲处。
引《诗·魏风·汾沮洳》:“彼 汾 一曲,言采其藚。”
朱熹 集传:“谓水曲流处。”
唐 刘禹锡 《送李尚书镇滑州》诗:“黄河 一曲当城下,緹骑千重照路傍。”⒉ 犹一弯。
引刘半农 《游香山纪事诗》:“一曲横河水,风定波光静。”
⒊ 犹一隅。曲,局部,片面。
引《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闇於大理。”
杨倞 注:“一曲,一端之曲説。”
汉 桓宽 《盐铁论·论邹》:“将一曲而欲道九折,守一隅而欲知万方,犹无準平而欲知高下,无规矩而欲知之圆也。”
宋 曾巩 《襄州到任表》:“皇帝陛下奬引士伦,推崇世教,小艺片言之善,偏长一曲之材,皆欲养成,未尝弃废。”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原善上》:“人虽得乎全,其间则有明闇厚薄,亦往往限于一曲。”⒋ 犹一缕。
引唐 张泌 《题华严寺木塔》诗:“一曲晚烟浮 渭水,半桥斜日照 咸阳。”
⒌ 一首乐曲。
引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浊酒一盃,弹琴一曲。”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一折:“妾身在家颇通丝竹,弹得几曲琵琶,当此夜深孤闷之时,我试理一曲消遣咱!”
沉祖棻 《高阳台·访媚香楼遗址》词:“青山几点胭脂血,做千秋凄怨,一曲娇嬈。”
艾青 《向太阳》诗:“我的灵魂,不论白日和黑夜,永远的唱着一曲人类命运的悲歌。”◎ 南音的意思
⒈ 南方的音乐。
引《左传·成公九年》:“使与之琴,操南音。”
杜预 注:“南音, 楚 声。”
《吕氏春秋·音律》:“禹 未之遇而巡省南土, 涂山氏 之女乃令其妾候 禹 于 涂山 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
高诱 注:“南方国风之音。”
唐 刘禹锡 《采菱行》:“一曲南音此地闻, 长安 北望三千里。”
明 胡侍 《真珠船·南北音》:“若南音则《孺子》、《接舆》、《越人》、《紫玉》、 吴 歈 楚 艷,以及今之戏文皆是。然《三百篇》无南音,《周南》、《召南》皆北方也。”
郑泽 《夏日感兴次钝根韵即以奉寄》:“惧兹南音寂,时作天籟鸣。”⒉ 指 虞舜 的《南风》歌。
引晋 夏侯湛 《虞舜赞》:“垂拱临民,咏彼南音。”
⒊ 南方口音。
引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老儒 周懋官,口操南音,不记为何许人。”
◎ 此地的意思
⒈ 这里,这个地方。
引唐 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 燕丹,壮士髮衝冠。”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 《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闻的意思
【未集中 • 耳】闻·康熙筆画:14·部外筆画:8
〔古文〕䎽䎹【唐韻】【集韻】無分切,音文。【說文】知聞也。【書·堯典】帝曰:兪,予聞如何。【禮·少儀】聞始見君子者。【疏】謂作記之人,不敢自專制其儀,而傳聞舊說,故云。
又【禮·玉藻】凡於尊者,有獻而弗敢以聞。【前漢·武帝紀】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聞。又姓。【正字通】宋咸平進士聞見。明尚書聞淵。又聞人,複姓。【後漢·靈帝紀】太僕沛國聞人襲爲太尉。【註】姓聞人,名襲,風俗通曰:少正卯,魯之聞人,其後氏焉。又獸名。【山海經】杳山有獸焉,其狀如彘,黃身白頭白尾,名曰聞,見則天下大風。又【廣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韻】文運切,音問。【韻會】聲所至也。【詩·小雅】聲聞于天。【書·呂】發聞惟腥。【釋文】聞,音問,又如字。又【廣韻】名達。【書·微子之命】爾惟踐修厥猷,舊有令聞。【詩·大雅】令聞令望。【朱註】令聞,善譽也。又通作問。【前漢·匡衡傳】淑問揚乎疆外。又【韻補】叶無沿切,音近眠。【楚辭·九章】孤臣唫而抆淚兮,放子出而不還。孰能思而不隱兮,昭彭咸之所聞。還音旋。
总述:诗句一曲南音此地闻出自《采菱行(一作采芰女)》。作者是唐朝诗人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