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金鞭遥指点
- 拼音
- jīn biān yáo zhǐ diǎn
- 平仄
- 平平平仄仄
- 韵脚
- 上声二十八琰、去声二十九艳
- 上一句
- 云车珠箔开
- 下一句
- 玉勒近迟回
「金鞭遥指点」出自:《相逢行二首·其一》
朝骑五花马,谒帝出银台。
秀色谁家子,云车珠箔开。
金鞭遥指点,玉勒近迟回。
夹毂相借问,疑从天上来。
蹙入青绮门,当歌共衔杯。
衔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见。
相见不得亲,不如不相见。
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胡为守空闺,孤眠愁锦衾。
锦衾与罗帏,缠绵会有时。
春风正澹荡,暮雨来何迟。
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
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
当年失行乐,老去徒伤悲。
持此道密意,毋令旷佳期。
秀色谁家子,云车珠箔开。
金鞭遥指点,玉勒近迟回。
夹毂相借问,疑从天上来。
蹙入青绮门,当歌共衔杯。
衔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见。
相见不得亲,不如不相见。
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胡为守空闺,孤眠愁锦衾。
锦衾与罗帏,缠绵会有时。
春风正澹荡,暮雨来何迟。
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
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
当年失行乐,老去徒伤悲。
持此道密意,毋令旷佳期。
「金鞭遥指点」作者: 李白
「金鞭遥指点」辞典释义
◎ 金的意思
【戌集上 • 金】金·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0
〔古文〕【唐韻】居音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今。【易·繫辭註】天地之數,五五相配以成金木水火土。【疏】地四與天九相得,合爲金。【書·洪範】五行,四曰金,金曰從革。【傳】金可以攺更。【疏】可銷鑄以爲器也。【又】從革作辛。【傳】金之氣味。【疏】金之在火,別有腥氣,非苦非酸,其味近辛,故云金之氣味。
又金有五色。【說文】五色金,黃爲之,長久薶,不生衣。百煉不輕,從革不違,西方之行,生於土。【爾雅·釋器】黃金謂之璗,其美者謂之鏐,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書·禹貢】厥貢惟金三品。【傳】金銀銅也。【前漢·食貨志】金有三等,黃金爲上,白金爲中,赤金爲下。【註】白金,銀也。赤金,丹陽銅也。師古曰:金者五色,黃金、白銀、赤銅、靑鉛、黑鐵。又【公羊傳·隱五年】百金之魚。【註】百金,猶百萬也。古者以金重一斤,若今萬錢矣。【莊子·逍遙遊】不過數金。【註】百金,金方寸,重一斤爲一金。百金,百斤也。【史記·平準書】黃金一斤。【註】索隱曰:如淳云:時以錢爲貨,黃金一斤直萬錢,非也。又臣瓚云:秦以一鎰爲一金,漢以一斤爲一金,是其義也。董彥遠曰:漢一斤金四兩,直二千五百文。【正字通】或曰古十兩爲一斤。兵法:興師一萬,日費千金。燕昭王以千金養士,皆此數也。非若今人以二十四銖爲一金也。又樂有八音,一曰金。【左傳·成十二年】金奏作于下。【疏】金奏,擊鐘以爲奏樂之節。金,謂鐘及鎛也。【周禮·春官·鍾師】掌金奏。又兵也。【禮·中庸】衽金革。【朱註】金戈兵之屬。又【韻會】軍行鉦鐸曰金。【釋名】金鼓。金,禁也,爲進退之禁也。【前漢·李陵傳】聞金聲而止。【註】金,鉦也。一名鐲。又黃色也。【前漢·宣帝紀】金芝九莖,產於函德殿銅池中。【註】金芝,色像金也。【李白·宮中行樂詞】柳色黃金嫩。又堅也。【前漢·司馬相如傳】上金隄。【註】金隄,言水之隄塘,堅如金也。【賈誼·過秦論】金城千里。又官名。【周禮·秋官】職金掌凡金、玉、錫、石、丹靑之戒令。【魏志·王修傳】行司金中郞將。【唐書·百官志】更金部曰司金。【遼史·國語解】隂山採金置冶採鍊,名山金司。【元史·世祖紀】置淮南淘金司。又【前漢·百官公卿表】更名執金吾。【註】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因以名官。【古今注】金吾,棒也。以銅爲之,黃金塗兩末,謂爲金吾御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執焉。又【論語·摘輔象】風后受金法。【註】金法,言能決理是非也。又地名。【五音集韻】金州,周爲附庸國,魏於安康縣置東梁州,後周攺爲金州。又【前漢·地理志】金城郡。【註】昭帝始元六年置。應劭曰:初築城得金,故曰金城。臣瓚曰:稱金,取其堅也。【方輿勝覽】楚威王置金陵邑,因其地有王氣,埋金鎮之,故名。又山名。【廣輿記】在鎮江府城西北江中,唐裴頭陀於此開山得金,故名。又【述異記】黃金山,生交讓樹。【又】南金山有師子獸。又臺名。【白帖】燕昭王置千金于臺上,以延天下之士,故謂黃金臺。又花名。【五代史·附錄】湯城淀池多異花。一曰旱金,大如掌。又樹名。【洞冥記】影蛾池北有生金樹。破之皮閒有屑,如金而色靑,亦名靑金樹。又草名。【周禮·春官·鬱人註】鬱金香草,宜以和鬯。又【拾遺記】祖梁國獻蔓金苔。【正字通】百兩金,藥名。又【唐本草】牡丹,亦名百兩金。又古天子號。【帝王世紀】少昊氏以金德王,故號金天氏。又國號。【金史·太祖紀】國有金水,源產金,故號大金。又姓。【五音集韻】古天子,金天氏之後。又漢複姓。金留氏,出《姓苑》。又書名。【前漢·蕭望之傳】金布令甲。【註】金布者,令篇名也。其上有府庫金錢布帛之事,因以名篇令甲者其篇甲乙之次。【唐書·藝文志】海蟾子元英還金篇一卷。【宋史·藝文志】叢金訣一卷。又神名。【前漢·郊祀志】或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註】金形似馬,碧形似雞。又闕門名。【前漢·公孫弘傳】待詔金馬門。【註】武帝時更名魯班門爲金馬門。又金精,珠名。見【博雅釋珠】。又鍾名。【拾遺記】帝顓頊有浮金之鍾。又星名。【酉陽雜俎】北斗第三星曰視金。【淸異錄】高麗謂星曰屑金。又金丹。【抱朴子·金丹卷】神人授之金丹仙經。又石名。【淮南子·地形訓】黃澒五百歲生黃金。【註】澒,水銀也。黃金,石名。又去聲。【字彙補】音噤。【荀子·解蔽篇】金口閉舌。又【韻補】叶居良切,音疆。【易林】剛柔相傷,火爛銷金。◎ 鞭的意思
【戌集中 • 革】鞭·康熙筆画:18·部外筆画:9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連切,音編。【說文】本作。驅也。【玉篇】笞也。馬箠也。【書·舜典】鞭作官。【傳】以鞭爲治官之。【左傳·僖二十三年】左執鞭弭,右屬櫜鞬。【禮·曲禮】乗路馬,必朝服載鞭策,不敢授綏。【周禮·地官·司市】凡市入,則胥執鞭度守門。【史記·三皇紀】以赤鞭鞭草木。
◎ 遥指的意思
⒈ 遥对;向远处指。
引唐 李远 《赠潼关不下山僧》诗:“窗中遥指三千界,枕上斜看百二关。”
清 赵翼 《茅山纪游》诗:“遥指 大茅峰,直上青冥里。”
洪深 《申屠氏》第一本:“董昌 望海,老丈遥指一舟。”◎ 点的意思
【亥集下 • 黑】点·康熙筆画:17·部外筆画:5
【唐韻】【集韻】【正韻】多忝切,音玷。【說文】小黑也。
又【正韻】點注也。【爾雅·釋器】滅謂之點。【註】以筆滅字爲點。又【玉篇】檢點也。又【廣韻】點畫。又【正韻】更點。又【廣雅】污也。【太史公報任安書】適足以見笑而自點耳。又【集韻】之廉切,音詹。人名。魯有豐點,齊有鮑點。又【集韻】丁賀切,音哆。草葉壞也。【齊民要術】故墟種麻,有點葉夭折之患。又【集韻】都念切,音店。亦汙也。【束皙·白華詩】鮮侔晨葩,莫之點辱。
总述:诗句金鞭遥指点出自《相逢行二首·其一》。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