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枕上斜看百二关
- 拼音
- zhěn shàng xié kàn bǎi èr guān
- 平仄
- 仄仄平仄仄仄平
- 韵脚
- 上平十五删
- 上一句
- 窗中遥指三千界
- 下一句
- 香茗一瓯从此别
「枕上斜看百二关」出自:《赠潼关不下山僧》
与君同在苦空间,君得空门我爱闲。禁足已教修雁塔,
终身不拟下鸡山。窗中遥指三千界,枕上斜看百二关。
香茗一瓯从此别,转蓬流水几时还。
终身不拟下鸡山。窗中遥指三千界,枕上斜看百二关。
香茗一瓯从此别,转蓬流水几时还。
「枕上斜看百二关」作者: 北朝乐府
「枕上斜看百二关」辞典释义
◎ 枕上的意思
⒈ 床上。
引唐 岑参 《春梦》诗:“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 江 南数千里。”
宋 陆游 《秋声》诗:“人言悲秋难为情,我喜枕上闻秋声。”
杨朔 《秋风萧瑟》:“夜来枕上隐隐听见 渤海湾 的潮声,清晨一开门,一阵风从西吹来,吹得人通体新鲜干爽。”⒉ 指梦中。
引宋 萧东夫 《吕公洞》诗:“枕上功名祇扰扰,指端变化又玄玄。”
◎ 斜的意思
【卯集下 • 斗】斜·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7
【唐韻】似嗟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嗟切,音邪。【說文】抒也。【玉篇】散也,不正也。【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枝牚杈枒而斜據。
又【集韻】【韻會】余遮切【正韻】于遮切,音耶。梁州谷名。在武功西南。【前漢·揚雄傳】西自褒斜。【註】南山谷名也。【班固·西都賦】右界褒斜,隴首之險。【註】梁州記曰:萬石城泝漢,上七里有褒谷。南口曰褒,北口曰斜。長四百七十里。又【集韻】時遮切,音闍。伊雅斜,單于名。又直加切,音秅。義同。◎ 看的意思
【午集中 • 目】看·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4
【唐韻】苦寒切【集韻】【韻會】【正韻】丘寒切,音刊。【說文】睎也。【博雅】視也。【吳志·周魴傳】看伺空隙。【文帝對燭賦】迴照金屏裏,眽眽兩相看。
又【宋史·禮志】大宴前一日,御殿閱百戲謂之獨看。又【遼史·地理志】大東丹國新建南京,分南北,市中爲看樓,晨集南市,夕集北市。又姓。見【姓苑】。又【唐韻】苦旰切【集韻】【韻會】墟旰切【正韻】袪幹切,刊去聲。義同。又叶苦堅切,音牽。【吳邁遠·長相思詩】經春不舉袖,秋落寧復看。一見願道意,君門已九關。關,音涓。又叶苦甸切,牽去聲。【蘇轍·詠彝亭詩】千里思山夢中見,要須罷郡歸來看。【說文】从手下目。徐曰:以手翳目而望也。重文作。俗作㸔。◎ 百二的意思
⒈ 以二敌百。一说百的一倍。后以喻山河险固之地。
引《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 河 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 秦 得百二焉。”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得百中之二焉。 秦 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
司马贞 索隐引 虞喜 曰:“言诸侯持戟百万, 秦 地险固,一倍於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盖言 秦 兵当二百万也。”
晋 张载 《剑阁铭》:“秦 得百二,并吞诸侯。”
《周书·贺兰祥传》:“固则神皋 西岳,险则百二犹在。”
宋 王清惠 《满江红·题驿壁》词:“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説!对山河百二,泪沾襟血。”
清 张尚瑗 《仙霞关》诗:“兹岂小巫怯百二,偏隅冷落箐篁中。”⒉ 犹言一百挂零。
引《晋书·王敦传赞》:“弼成王度,光佐中兴,卜世延百二之期,论都创三分之业,此功固不细也。”
唐 许浑 《汴河亭》诗:“百二禁兵辞象闕,三千宫女下龙舟。”⒊ 犹言百分之二。形容数量之少。
引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隐秀》:“凡文集胜篇,不盈十一;篇章秀句,裁可百二。”
◎ 关的意思
【戌集上 • 門】关·康熙筆画:19·部外筆画:11
【唐韻】古還切【集韻】【韻會】【正韻】姑還切,音瘝。【說文】以木橫持門戸也。【韻會】要會也。
又【玉篇】扃也。【正韻】塞門也,門牡也。又關津。【周禮·地官·司關】司關掌國貨之節。以聮門市。【註】界上之門也。【禮·王制】關譏而不征。【易·復卦】先王以至日閉關。又墓門也。【周禮·春官·巾車】及墓,嘑啓關陳車。【註】關,墓門也。又【集韻】通也。【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疏】關通衡石之用,使之和平。【易·同人註】雖是同人卦下之辭,不關六二之義。又【韻會】關,所以閉也。【楚辭·招魂】虎豹九關。【註】使神虎豹,執其關閉。又【正字通】關策,猶關說也。【史記·梁孝王世家】有所關說于景帝。又【博雅】驛也。又塞也。又【正韻】戾機也。又聮絡也。又涉也。【後漢·張升傳】升少好學,多關覽。【註】關,涉也。又由也。【前漢·董仲舒傳】太學者,賢士之所關也。【註】關,由也。又穿也。【禮·雜記】叔孫武叔朝見,輪人以其杖,關轂而輠輪者。【疏】關,穿也。又三關。【淮南子·主術訓】三關者,不可不愼守,謂耳目口不當妄視聽言也。又關藏。【荀悅·申鑒】善養性者得其和,鄰臍三寸謂之關。關藏呼吸,以受四氣也。又關脉。【史記·倉公傳】少陽初關一分。【註】脉經云:從魚際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其骨自高從寸至尺,名曰尺,澤后尺前名曰關。陽出隂入,以關爲界。又關孔。【周禮·冬官·車人·五分其長以其一爲之首註】首六寸,謂今剛關頭斧。【疏】漢時斧近刃,皆以剛鐵爲之。又以柄關孔。又【史記·封禪書】因巫爲主人,關飮食。○按關卽索字意。又【韻會】閒關,崎嶇屈轉貌。【後漢·荀彧傳】荀君乃越河冀閒關,以從曹武。又【正韻】關白也。【前漢·王褒傳】進退得關其忠。又【正字通】閒關,車聲。【詩·小雅】閒關,車之兮。【傳】閒關,設也。又【正字通】關關,鳥鳴聲。【詩·周南】關關雎鳩。【傳】關關,和聲也。又斧名。【後漢·馬融傳】揚關斧。【註】關斧,斧名也。又地名。【史記·項羽紀】行略定秦地函谷關。【前漢·高帝紀】先入定關中者王之。【註】自函谷關以西總名關中。又【集韻】亦姓。又【集韻】烏關切【正韻】烏還切,音彎。【集韻】持弓關矢也。【左傳·昭二十一年】將注豹則關矣。【註】關,引弓。【釋文】烏環反。【孟子】越人關弓而射之。又【韻補】叶圭懸切,音涓。【劉歆·遂初賦】馳大行之嚴防,入天井之喬關。望庭燧之皦皦,飛旌旐之翩翩。【盧諶·懷古詩】藺生在下位,繆子稱其賢。奉辭馳出境,伏軾徑入關。
总述:诗句枕上斜看百二关出自《赠潼关不下山僧》。作者是唐朝诗人李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