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将军行逐虏
- 拼音
- jiāng jūn xíng zhú lǔ
- 平仄
- 平平仄仄仄
- 韵脚
- 上声七麌
- 上一句
- 神兵出绛宫
- 下一句
- 使者亦和戎
「将军行逐虏」出自:《奉和御制平胡》
庙略占黄气,神兵出绛宫。将军行逐虏,使者亦和戎。
一举轒輼灭,再麾沙漠空。直将威禁暴,非用武为雄。
饮至明军礼,酬勋锡武功。干戈还载戢,文德在唐风。
「将军行逐虏」作者: 北朝乐府
「将军行逐虏」辞典释义
◎ 将军的意思
⒈ 官名。
引《墨子·非攻中》:“昔者 晋 有六将军。”
孙诒让 间诂:“六将军,即六卿为军将者也。 春秋 时通称军将为将军。”⒉ 战国 时始为武将名。 汉 代皇帝左右的大臣称大将军、车骑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等;临时出征的统帅有别加称号者,如楼船将军、材官将军等。 魏 晋 南北朝 时,将军有各种不同的职权和地位,如中军将军、龙骧将军等,多为临时设置而有实权;如骁骑将军、游击将军等,则仅为称号。 唐 十六卫、羽林、龙武、神武、神策等军,均于大将军下设将军之官。 宋、元、明 多以将军为武散官。 明 代的总兵官有挂印带将军号的。此外, 宋、元、明 亦称殿廷武士为将军。 清 代的将军有三种:一为宗室爵号之一,如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等。二为驻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长官,专由 满 族人充任。内地各省将军(如 江宁、广州、成都 等将军),掌驻防军事及旗籍民事;在边疆地区(如 黑龙江、吉林、伊犁 ),将军即为全区的最高军事和行政长官。三为临时出征的统帅,如扬威将军、靖逆将军等。 太平天囯 朝内官职,丞相最高,以次为检点、指挥、将军。
⒊ 泛指高级将领,或对军官之尊称。
引《史记·项羽本纪》:“臣与将军戮力而攻 秦,将军战 河 北,臣战 河 南。”
《后汉书·齐武王縯传》:“诸将军幸欲尊立宗室,其德甚厚。”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武吟》:“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⒋ 象棋术语。又称“照将”,简称“将”。亦用以比喻给人出难题。
引毛泽东 《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我看,这个整改又要来一个鸣放高潮。把大字报一贴,你为什么不改?将一军。这个将军很有作用。”
⒌ 中药石硫黄,大黄的别名。分别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部、草部。
⒍ 复姓。见《通志·氏族四》。
◎ 行的意思
【申集下 • 行】行·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0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又【廣韻】適也,往也,去也。又【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又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又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又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行之官。【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又語也。【爾雅·釋詁】行,言也。【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又歌行。【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又【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又【廣韻】下孟切,胻去聲。【玉篇】行,迹也。【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又姓。【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扶風。【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又【集韻】寒岡切,音杭。【類篇】列也。【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又中行,複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又太行,山名。【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又【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又輩行也。【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又【韻會】行行,剛健貌。【論語】子路行行如也。又【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又【韻補】叶先韻。【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又【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 逐的意思
【酉集下 • 辵】逐·康熙筆画:14·部外筆画:7
〔古文〕【唐韻】【正韻】直六切【集韻】【韻會】仲六切,音軸。【說文】追也。【左傳·隱九年】祝逐之。
又【隱十一年】子都拔戟以逐之。又【廣韻】驅也。【正韻】斥也,放也。【史記·李斯傳】非秦者去,爲客者逐。又【管仲傳】三仕三見逐。又【玉篇】競也。【左傳·昭元年】自無令王諸侯逐進。【後漢·趙壹傳】捷懾逐物,日富月昌。又【正韻】逐逐,篤實也。又馳貌。【易·頤卦】其欲逐逐。又日逐,地名。【前漢·宣帝紀】迎日逐,破車師。又【集韻】【韻會】亭歷切,音迪。【易】其欲逐逐。【蘇林】音迪。又【字彙補】同門切。與豚同。【山海經】苦山有獸焉,名曰山膏,其狀如逐。又【集韻】直祐切,音胄。奔也。【山海經】夸父與日逐。◎ 虏的意思
【申集中 • 虍】虏·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6
【唐韻】郞古切【集韻】【韻會】籠五切,音魯。虜掠也。【漢書·晉灼註】生得曰虜,斬首曰獲。
又地名。【水經注】淄水又東逕臨淄縣故城,其外郭卽晉獻公所徙臨淄城也,世謂之虜城。【六書正譌】生得者,則以索貫而拘之,故字从毌从力。俗从男,非。
总述:诗句将军行逐虏出自《奉和御制平胡》。作者是唐朝诗人裴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