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秦汉图来或未真

诗句
秦汉图来或未真
拼音
 qín hàn tú lái huò wèi zhēn
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
上平十一真
上一句
山川险易接胡尘
下一句
自此尽知边塞事

「秦汉图来或未真」出自:《送从翁中丞奉使黠戛斯六首》

扬雄词赋举天闻,万里油幢照塞云。
仆射峰西几千骑,一时迎著汉将军。
旌旗杳杳雁萧萧,春尽穷沙雪未消。
料得坚昆受宣后,始知公主已归朝。
虽言穷北海云中,属国当时事不同。
九姓如今尽臣妾,归期那肯待秋风。
牢山望断绝尘氛,滟滟河西拂地云。
谁见鲁儒持汉节,玉关降尽可汗军。
山川险易接胡尘,秦汉图来或未真
自此尽知边塞事,河湟更欲托何人。
秦皇无策建长城,刘氏仍穷北路兵。
若遇单于旧牙帐,却应伤叹汉公卿。

「秦汉图来或未真」作者:

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

「秦汉图来或未真」辞典释义

◎ 秦的意思

【午集下 • 禾】秦·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5

〔古文〕【唐韻】【廣韻】匠隣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慈隣切,音螓。國名。【說文】伯益之後所封國。地宜禾。【詩·秦風·車鄰註】秦,隴西谷名。在雍州鳥鼠山之東北。【疏】今秦亭,秦谷也。【韻會】春秋秦國,漢置天水郡,後魏改秦州。【釋名】秦,津也。其地沃衍有津潤也。
三秦。【史記·項羽紀】三分關中,王秦降將,章邯雍王,司馬欣塞王,董翳翟王,爲三秦。
大秦國。【後漢·西域傳】大秦在海西,亦云海西國。其人民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
姓。秦自顓頊後,子嬰旣滅,支庶以爲秦氏。
【說文】一曰秦,禾名。
叶慈良切,音牆。【易林】玉璧琮璋,執贄是王。百里寧越,應聘齊秦。

◎ 汉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汉·康熙筆画:15·部外筆画:11

〔古文〕㵄【唐韻】呼旰切【集韻】虛旰切【韻會】【正韻】虛汗切,音熯。水名。【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爲漢。
天河也。【爾雅·釋天】箕斗之閒,漢津也。【史記·天官書】漢者,亦金之散氣。【揚泉·物理論】漢,水之精也。【詩·大雅】倬彼雲漢。
漢中,郡名,秦惠王置。【廣輿記】今爲漢中府。
漢口,地名。【廣輿記】漢陽府,本春秋鄖國地,漢屬江夏,唐曰沔州,亦曰漢陽。
州名,屬成都府。【韻會】漢屬廣漢郡,唐置州。
半漢,形容之辭。【張衡·南都賦】天馬半漢。
【輟耕錄】今人謂賤丈夫爲漢子。
高麗方言謂白曰漢。見【孫穆·雞林類事】。
【集韻】他干切,音攤。太歲在申曰汭漢。亦作涒灘。
【韻補】叶詩建切,音扇。【繁欽賦】長唐虎圈,迴望曼衍。槃旋岹嶢,上刺雲漢。

◎ 图的意思

【丑集上 • 囗】图·康熙筆画:14·部外筆画:11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同都切,音徒。【說文】計畫難也。从囗啚。啚,難意也。【徐鍇曰】圖畫必先規畫之也,故从囗。啚者吝嗇難之意也。
【爾雅·釋詁】謀也。【書·太甲】愼迺儉德,惟懷永圖。
【君牙】思其艱,以圖其易,民乃寧。
【周禮·秋官·大行人】春朝諸侯而圖天子之事。【註】王者春見諸侯,則圖其事之可否也。
度也。【詩·小雅】是究是圖,亶其然乎。【論語】不圖爲樂之至於斯也。
除治也。【左傳·隱元年】無使滋蔓。蔓,難圖也。
計也。【周禮·秋官·小司寇】孟冬祀司民,獻民數于王,王拜受之,以圖國用,而進退之。
河圖。【易·繫辭】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孔安國曰】河圖者,伏羲氏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通鑒】漢光武帝讀河圖會昌符曰:赤劉之九會命岱宗。【春秋緯】河圖有九篇。
版圖。【周禮·天官·宮正】爲之版以待。【釋文】版,名籍。圖,地圖也。
【地官·大司徒】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
【夏官·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註】圖若今司空郡國與地圖也。【史記·酇侯世家】沛公至咸陽,蕭何獨先入,收秦丞相禦史律令圖書,具知天下阸塞戸口多少强弱處。
圖讖,占驗之書也。【後漢·光武紀】李通以圖讖說帝。【又】中元元年,宣佈圖讖於天下。
圖象。【周禮·秋官·司約】小約劑書于丹圖。【註】小約劑萬民約也。丹圖,雕器簠簋之屬有圖象者也。【何晏·景福殿賦】圖象,古昔以當箴規。【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圖畫天地,品類羣生。
浮圖,佛敎也。
寺塔亦曰浮圖。杜甫有和高適登慈恩寺浮圖詩。
【王君玉·國老談苑】李允則守雄州,出庫錢建浮圖。監司劾奏,眞宗使密諭之。允則曰:非留心釋氏,實爲邊地起望樓耳。【韓愈·王仲舒墓誌】禁僧道,不得於境內立浮圖,以其誑丐漁利,奪編氓之產也。
叶他魯切,音吐。【詩·大雅】我儀圖之,惟仲山甫舉之。【易林】爲隸所圖,與衆庶伍。

◎ 来的意思

【子集中 • 人】来·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6

〔古文〕徠【廣韻】落哀切【集韻】【韻會】【正韻】郞才切,賴平聲。至也,還也,及也。【禮·曲禮】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公羊傳·隱五年】公觀魚於棠,登來之也。【註】登讀爲得,齊人謂求得爲登來。
玄孫之子曰來孫。
麥名。【詩·周頌】貽我來牟。【前漢·劉向傳】作飴我釐麰。亦作䅘。
呼也。【周禮·春官】大祝來瞽令臯舞。
姓。
【集韻】洛代切,音賚。撫其至日來。【孟子】放勳曰:勞之來之。
叶鄰奚切,音離。【詩·邶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素問】恬澹虛無,眞氣從之。精神守內,病安從來。
叶郞狄切,音力。【詩·小雅】東人之子,職勞不來。叶下服。【大雅】經始勿亟,庶民子來。
叶落蓋切,音賴。【屈原·離騷】因氣變而遂會舉兮,忽神奔而鬼怪。時髣髴以遙見兮,精皎皎以往來。
叶良置切,音利。【荀子·賦篇】一往一來,結尾以爲事。

◎ 或的意思

【卯集中 • 戈】或·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4

〔古文〕【集韻】越逼切,音閾。【說文】邦也。从口从戈,以守一。一,地也。通作域。
【廣韻】胡國切【集韻】【韻會】【正韻】穫北切,音惑。疑也。凡或人或曰皆闕疑之辭。【易·乾卦】或躍在淵。【朱子·本義】疑而未定之辭。
與惑通。怪也。【孟子】無或乎王之不智也。◎按六書有假借,或本是邦或字,借爲疑或字,後人加土爲域,加心爲惑。而於或字,止作或人或曰之用,幷其本義而忘之矣。

◎ 未的意思

【辰集中 • 木】未·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1

【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
【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
【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
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 真的意思

【午集中 • 目】真·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5

同眞。俗字。
(眞)〔古文〕【唐韻】側鄰切【集韻】【韻會】【正韻】之人

总述:诗句秦汉图来或未真出自《送从翁中丞奉使黠戛斯六首》。作者是唐朝诗人赵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