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城上赤云呈胜气

诗句
城上赤云呈胜气
拼音
 chéng shàng chì yún chéng shèng qì
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
去声五未
下一句
眉间黄色见归期

「城上赤云呈胜气」出自:《郾城晚饮奉赠副使马侍郎及冯、李二员外》

城上赤云呈胜气,眉间黄色见归期。
幕中无事惟须饮,即是连镳向阙时。

「城上赤云呈胜气」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藉昌黎(今河北通县),每自称昌黎韩愈,所以世称韩昌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贞元末,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言事,得罪当权者,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令。宪宗时,他随宰相裴度平…

「城上赤云呈胜气」辞典释义

◎ 城的意思

【丑集中 • 土】城·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7

【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內曰城,外曰郭。【釋名】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毀也。【古今注】盛也,盛受國都也。【淮南子·原道訓】夏鯀作三仞之城。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白虎通】天子曰崇城。【史記·始皇本紀】帝築萬里長城。【前漢·元帝紀】帝初築長安城。城南爲南斗形,城北爲北斗形,因名斗城。
諸侯僭侈,建城踰制,謂之產城,若生子長大之義。【司馬法曰】攻城者,攻其所產。
【唐·李肇·國史補】元日冬至,大朝會,百官已集,宰相後至,列燭多至數百炬,謂之火城。【王禹偁·待漏院記】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啓行,煌煌火城。
層城。【淮南子·地形訓】掘崑崙墟以下地,中有層城九重。【孫綽·天台賦】苟台嶺之可攀,亦何羨于層城。
官名。【左傳·文十六年】公子蕩爲司城。【註】宋桓公,以武公諱,司空攺司城。
宮名。【前漢·班倢伃傳】倢伃居增城舍。
山名。析城,在河東濩縣西。【書·禹貢】底柱析城。
赤城山,在會稽東南。【孫綽·天台賦】赤城霞起以建標。
墓地曰佳城。【博物志】夏侯嬰死,送葬至東都門外,馬踣地悲鳴,掘之,得石槨,銘曰:佳城鬱鬱,三千年見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
姓。城渾。
司城,複姓。
叶辰羊切,音常。【韓愈·贈張籍詩】我友東來說,我家免禍殃。乗船下汴水,東去趨彭城。

◎ 上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上·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2

〔古文〕丄【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上官,複姓。
【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與尙通。【詩·魏風】上愼旃哉。【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韻補】叶辰羊切,音常。【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叶時刃切,音愼。【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叶矢忍切,音審。【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

◎ 赤的意思

【酉集中 • 赤】赤·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0

〔古文〕烾【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昌石切,音尺。【說文】南方色也。【玉篇】朱色也。【易·說卦】乾爲大赤。【疏】取其盛陽之色也。【書·禹貢】厥貢惟土五色。【疏】天子社廣五丈,東方靑,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冒以黃土。【禮·曲禮】周人尚赤。【註】以建子之月爲正,物萌色赤。
【書·康誥】若保赤子。【疏】子生而赤色,故言赤子。
【前漢·五行志】赤地千里。【註】空盡無物曰赤。
【韻會】裸裎曰赤體,見肉色也。
【史記·孟子列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
【韻會】赤縣,謂畿縣也。【晉書·成公綏傳】赤縣據於辰巳。
水名。【莊子·天地篇】黃帝遊乎赤水之北。【博雅】崑崙虛,赤水出其東南陬。
六赤。【正字通】今骰子別名。【李洞·贈李郞中詩】微黃喜兆莊周夢,六赤重新擲印成。
姓。【呂氏春秋】赤冀作臼。【列仙傳】赤斧,巴人。
【集韻】七迹切,音戚。【周禮·秋官】赤犮氏。【註】赤犮,猶言捇拔也。【疏】捇拔,除去之也。
【韻補】叶敕略切。【郭璞·猙贊】章義之山,奇怪所宅。有獸似豹,厥色惟赤。宅,徒洛切。【說文】作。

◎ 云的意思

【子集上 • 二】云·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2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
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
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云云:山名。【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云爲。【易·繫辭】變化云爲。
姓。漢云敞。
與芸同。【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紛云:興作貌。【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韻補】叶于先切,言也。【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 呈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呈·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4

【唐韻】直貞切【集韻】馳貞切【韻會】馳成切,音程。【說文】平也。从口聲。
【玉篇】解也。
【廣韻】示也,見也。【正韻】露也。
姓。【正字通】古今印藪有呈紳。
與程通。【史記·秦始皇紀】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廣韻】【集韻】直正切,音鄭。【廣韻】自媒衒。【唐書·韋澳傳】恐無呈身御史。
【集韻】丑郢切,音騁。與逞同,通也。一曰快也。
【集韻】㞷古作呈。註詳屮部四畫。
【字彙補】古文狂字。註詳犬部四畫。【郭氏正誤】呈,从王从口。與呈字異。呈字从。

◎ 胜气的意思

⒈  不平凡的气质、气度。

南朝 梁 萧统 《与晋安王令》:“陆生 资忠履贞,冰清玉洁,文该四始,学遍九流,高情胜气,逌然直上。”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四·僧彻》:“尝至山南,扳松而啸,於是清风远集,众鸟和鸣,超然有胜气。”

⒉  强盛的气势。

唐 宋璟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德风边草偃,胜气朔云平。”
唐 吴筠 《建业怀古》诗:“王风久泯灭胜气犹氤氲。”
宋 苏舜钦 等《地动联句》:“浓寒有胜气,天冻无败期。”

总述:诗句城上赤云呈胜气出自《郾城晚饮奉赠副使马侍郎及冯、李二员外》。作者是唐朝诗人韩愈。

(0)